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用简谱判断东莞方言平仄声的方法(原创)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用简谱判断东莞方言平仄声的方法
平仄是字音声调的一种分类。广州话、普通话都有各自的平仄。而本文要讨论的平仄,是指唐诗宋词里的平仄。当前有相当多的人希望掌握唐诗宋词的平仄,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笔优秀的文化遗产。 不过唐宋时的平仄距离现在上千年,语音变化较大,学习起来,并不容易。比如普通话的平仄与唐宋时的平仄,就存在不小差异。仅懂普通话的人,今天要认识唐宋时的平仄,还要克服颇大的困难。突出的一个困难就是唐宋时的平仄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而普通话只有平、上、去三个声调。古代念入声这个声调的字已分流到平、上、去三声,就算它一千个吧,要逐个认识它,记忆它,麻烦应该够大的。因此,自从通晓唐宋平仄的传统,被一(洋务运动)而再(五四)、再而三(文革)地摧毁之后,现时国内任职的文科高知,对唐宋平仄真正通晓的,恐怕已经不多了。对唐宋平仄的了解,可说已经断了层,这门学问也就不幸成了绝学。 可是,对于学习唐宋平仄,广东人却得天独厚,因为他们世世代代、日日夜夜所讲的广州话就是一种唐音,正如陈毅元帅所言,“千古唐音听粤腔”。所以说他们是天生容易通晓唐宋平仄的。 我们曾说,经过分析平水韵106个韵部的代表字,分析唐诗宋词很多作品的实际用字,都可以证明,粤音近似唐音。从大处看,唐音有平上去入,粤音也有平上去入;从小处看,两者声调不一的字,粗略估算,几乎百中无一。这里还可以进一步指出,最近我又翻检过近万首的唐诗,广泛比较了粤音与唐音在声调方面的异同。我得出的结论是粤音声调简直是唐音声调的翻版,会讲粤语的人,搞清楚了自己所说字音的平仄也就等于搞清楚了唐诗宋词字音的平仄。 唐代一位比较有名的诗人写过一首五绝,诗曰:“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胡曾《戏妻族语不正》)这首诗的用意是取笑当时口音不地道的人,这些人把“十”念作“石”,把“针”念作“真”,把“天阴”念作“天因”。今天叫北京人去念,也是六个字只得三个音,念成“十”、“石”不分,“针”、“真”不分,“阴”、“因”不分。但是叫广东人去念,“十”与“石”、“针”与“真”、“阴”与“因”,六个字就有六个音,分别得清清楚楚,合乎唐代当年的要求。可以认为,在唐人眼中,操粤音者,并非异类,可免归在“不正”之列。 说粤音近似唐音的人,可能各有不同的着眼点,而我们只是聚焦在声调上。我们强调的是粤音与唐音在声调上的近似。至于字音的实际读法,肯定古今很多不同,今天的广东人假若听到唐朝人讲话,多半还是会如听外国话的。作为唐音声调的翻版,粤音声调也不可能与唐音声调完全一样。这跟翻版书与正版书的关系有点类似。虽然两者的差异总能找到,但是两者的一致却是无可否认的,何况我们只讲究把唐宋作品字音的平仄弄清楚,并不要求把当年的声调也摹拟出来。 曾多次被人问到粤语有多少个声调,粤语的拼音是怎么拼的。当年搞不清楚。学校教的都是普通话拼音,并用尽一切办法压制粤语的使用。最近研究古诗的平仄,发现用普通话来解读平仄很不理想。因为随着时代的推移,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平上去入”里的入声。其他还有很多字的声调发生了变化。很多唐诗用普通话读起来都有点拗口,因为已经不符合平仄的规律了。相对来说,粤语较好地保留了古音,至今还存在入声字。 粤语有九个声调,前六个由高到低是: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后三个阴入、中入、阳入,调值与阴平、阴去、阳去是一样的,不过韵尾是-p、-t、-k。在这九个声调中, 只有阴平、阳平这两个调是平声, 其他都是仄声。 东莞方言是粤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样保留着唐音的特点。 如何用东莞方言来判断平仄声? 方法是有很多的。 本文现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平仄, 就是简谱判断法。 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ti(中国为si)。在东莞方言中, 所有字的发音都可以与简谱相对应。并利用简谱来划分平仄声。其中与简谱1、2(do、re)对应的字都是平声, 其它的字都是仄声。 例如: 简谱1(do)发音的字有:平、红、球、堂、奇、迟、时, 等;是阳平。 简谱2(re)发音的字有:中、芳、光、丰、波、州、包, 等;是阴平。 每读一个字时,只要这个字的读音能与简谱1、2(do、re)对应, 这个字就是平声, 不能对应的都是仄声。就是这么简单! 我发现, 在所有的粤语方言中, 只有东莞方言才具有这种优势, 是具有简谱2(re)的发音, 其调值是213。在其它粤语方言中, 简谱2(re)的发音消失了, 这一类字的发音被归并到简谱5(sol)中去。如不细加分别, 就很容易被混淆。那么, 在东莞方言中, 简谱5(sol)发音的有那些字呢? 例如: 仄、不、骨、咳、黑、福、叔, 等; 是属于阴入一类, 也就是入声字。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交流多了, 加上电视广播的影响, 粤语开始趋向一体化了, 东莞方言中的简谱2(re)发音逐渐同化于广州音的简谱5(sol)之中。这种趋势在年轻一代中较为明显。 因此, 在东莞方言中, 如果遇到简谱5(sol)发音的字, 一定要注意分辨。具体方法是: 1. 将这个字用简谱2(re)发音来读一下, 能够读到出来的就是平声, 例如上面中的“中、芳、光、丰、波、州、包,” 等都能读出; 而“仄、不、骨、咳、黑、福、叔, ”等, 则不能读出。 2. 入声字发音短促, 不能拖音。韵脚带-p、-t、-k结尾, 是典型的喉音韵母。这类韵母在普通话中已消失。 3.一网打尽常见简谱5(sol)发音的入声字:屋、竹、福、叔、速、哭、沃、卜、曲、秃、督、菊, 仄、不、骨、咳、黑、失、忽、德、一、七、匹、屈、迄, 迹、碧、击、辟、斥、惕、益、识、的、棘, 急、泣、汁、湿、吸、粒、辑, 必、恤, 剥,握(包括所有同音字)。共46个。 顺便说一下粤语(东莞)方言中有一类(阴上)不能以单一简谱发音的字。这类字是一种变调, 是从低升高, 调值相当于普通话的阳平, 广州话读作“锁”音。相当于简谱1(do)升调到简谱5(sol), 可用简谱表示为15(so)。 例如简谱15(so)发音的字有: 锁、史、枉、狗、炒、跑、走, 等。 在日常发音中有许多原本是简谱1(do)发音的字, 被升调为简谱15(so)的发音。 例如: 老陈: 简谱1(do), 被读作老蠢: 简谱15(so)。 老黄: 简谱1(do), 被读作老枉: 简谱15(so)。等。 由于日常发音中多有变调, 所以要求平仄是以正读音为准。如遇到可平可仄的多音字, 是以字意为准。如有不认识的字, 可查粤语字典, 以调值为准: 阴平的调值是55、阳平的调值是21, 其余的调值都是仄声。请注意阴入一类的调值是5,与阴平的调值55是有差别的。 而现时在本地流通的《广州音字典》中, 调值是用调号来表示, 其中阴平与阴入的调号都是1,相当于简谱5(sol), 平仄容易混淆。阳平的调号是4, 相当于简谱1(do)。其它调号表示的都是仄声。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流通的各种粤语字典中, 是没有东莞方言的调值的, 大家使用时注意区分。本文附有广州音与东莞音的调值表, 供朋友们参考。 综上所述, 只有正确便用东莞方言来判断平仄, 阴平与阴入两声不会混淆, 这才是最好的方法。 以上所说, 是本人在实践中的体会, 现总结出来给朋友们借鉴, 以便共同提高。希望方家们多提宝贵意见。附表:东莞音与广州音的调值与简谱对照
注:例字的发音以粤语为准。(本文部份资料来源网络)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用简谱判断东莞方言平仄声的方法(原创)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