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换个角度读历史:在蜀汉后主刘禅的眼中,诸葛亮为何可恶、可怕?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文/格瓦拉同志

作为蜀汉政权的“主心骨”,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两代皇帝,在担任丞相的13年间,始终兢兢业业、废寝忘食,最终竟活活累死在北伐曹魏的前线,对国家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因如此,无论正史还是野史演义,都对诸葛亮推崇备至,甚至将他提升到可与孔孟比肩的“圣人”高度,后世读书人也莫不以诸葛亮作为人生的榜样。

诸葛亮画像

不过,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两面性”,如果换一种角度来观察,往往会得出跟主流观点大不同的认知。就对诸葛亮的观感而论,作为其长期辅佐对象的刘禅,其认知恐怕跟大多数人或后世史家的观点大相径庭。综合各种史料来看,刘禅其实对诸葛亮充满怨恨,后者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可以用“可恶”、“可怕”两个词来形容,远非常人所推测的“感激”。

这绝非笔者胡说八道,而是有其历史依据。例如,诸葛亮当政期间,念兹在兹的梦想便是兴复汉室,为此他先后六次出兵北伐,即使每每失利而返也是百折不回。然而,等到诸葛亮死后,刘禅却叫停大规模北伐事业,让前者的梦想完全破灭。又比如,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禁止臣民为丞相奔丧,亦不许民间为他立庙祭祀,何其冷漠、绝情乃尔。

刘禅

按照常理来推测,诸葛亮死后,刘禅应该对他进行隆重祭祀,而且要流露出无比感激之情,唯此才能激励臣民、凝聚人心。然而,从刘禅的种种“骚操作”来看,其内心深处对诸葛亮充满怨恨,后者在他的眼中也绝非“公忠体国”、“匡扶社稷”的大功臣,反而是一个可恶、可怕的权臣形象。那么问题来了,刘禅为何会怨恨诸葛亮?综合各种史料来看,原因应该有以下3点:

其一,没有行动自由,形同“高级囚徒”。刘禅即位时只有17岁,还是个半大孩子,正是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喜欢多说多动的年纪,加之身为皇帝,经常到宫外走一走、看一看,可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直到诸葛亮去世后1年多,也即建兴十四年(236年)的四月,29岁的刘禅才第一次走出成都,前往都江堰观看岷江风景,并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郑重其事地载入史册。

刘禅被诸葛亮严密监管,形同囚徒

然而,刘禅这次看似平常的出行,竟然引发激烈争议,遭到后世史官的批评。例如,胡三省便议论道,诸葛亮去世不久,刘禅就跑出去游山玩水,而且竟然没有人能阻止他,实在不成体统。可见,诸葛亮在世时,刘禅是被禁止离开成都到外地去巡视的,甚或都无法迈出宫门一步。正是大好年华的刘禅被诸葛亮成天关在宫中,他怎能不郁闷?怎能不对诸葛亮心生怨恨?

其二,手里没有任何实权,却经常被批评教育。据《三国志·后主传》注引《魏略》的记载,刘禅继位后曾明确表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也就是说,刘禅“甘愿”做徒有虚名的皇帝,只负责重大的祭祀事务,所有的军政要务则交给诸葛亮来处置。刘禅既然没有实权,且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控,按理说就没有犯错的机会,诸葛亮也不应该再对他进行苛责,但事实并非如此。

诸葛亮经常批评教育刘禅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在北伐前上表给刘禅,此即名传千古的《出师表》。在这篇奏表中,诸葛亮动不动就抬出“先帝”来教训刘禅,告诫他“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宜偏私”、“不宜异同”等等,前后竟有十多处。可见,诸葛亮平时对刘禅监管很严,经常拿刘备的“榜样”来教训他。诸葛亮这样做固然出于好意,但对于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心很强的刘禅看来,简直是一种羞辱。

第三,年纪渐长、心智超群,却难以亲政。跟其父刘备一样,刘禅其实是一个深藏不漏、聪明绝顶的人物,连一向端正严谨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都谈到:“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不仅如此,诸葛亮死后,刘禅果断采取分权制衡的方法,在蒋琬死后更是自摄国事,彻底解决了持续多年的“政归权臣”局面。由此可见,刘禅还是一个政治高手,心智超群。

刘禅迟迟不能亲政,焉能不怨恨诸葛亮

刘禅既然心智超群,加之磨砺多年,那么成年后自然要总览万机、乾坤独断。然而,在刘禅即位后的11年里,朝政始终由诸葛亮专断,后主不能也不敢置喙。其实,诸葛亮只是顾命大臣,他的任务只是辅佐刘禅治国,帮助这位年轻的皇帝尽快度过“实习期”,不可能终身执政。但是,诸葛亮在世时并没有还政于后主的打算,刘禅这位“实习皇帝”总也没办法“转正”,他的心里能没有怨言?

综合以上三点来看,刘禅内心深处对诸葛亮充满了怨恨,这也是他在亲政后一再压制民间对诸葛亮的怀念情绪,并改易、废止其政策的主要原因。此外,刘禅在任用亲信、选纳妃子等事务上也受到诸葛亮的全面干预,动静不能自主,这也是他怨恨诸葛亮的原因之一。

刘禅虽然怨恨诸葛亮,却不得不拉拢其家族

但是,刘禅非常清楚诸葛亮在蜀中的巨大人望,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却又不得不拉拢其家族,这也是刘禅后来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召为驸马的主要考量。毕竟,刘禅不是傻子,很清楚情绪宣泄不要过度,江山的稳固才是第一位的(注:《三国演义》中把刘禅塑造成白痴形象,完全是为了取悦民间好恶,根本不符合史实)。

参考书目

1.范晔【刘宋】:《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2.陈寿【西晋】:《三国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

3.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局2015年版。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换个角度读历史:在蜀汉后主刘禅的眼中,诸葛亮为何可恶、可怕?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