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吃透德鲁克的这10段话,不惧动荡的环境(附德鲁克全部著作及简介)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生于奥地利,后移居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其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据百度百科)凡是接触过管理的,很少有人没接触过德鲁克的观点和思想。近20年在中国,在管理界尤其是实务界,德鲁克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一直被奉为管理经典。但是,当你越是走近德鲁克,越是发现他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库,在他“管理学大师”的标签后面,是一位对社会问题关切之深的学者、是怀有博爱之心的基督教徒,是博闻强记、涉猎广泛的作家,在他一生39本著作中(其中有10本是在他80岁-90岁这十年写就的)谈及的话题远不止于管理。

2022年11月19日,是德鲁克先生诞辰113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不确定的动荡时代,让我们再读德鲁克著作《动荡时代的管理》,或许能启发你对当下和未来的新思考。

德鲁克的《动荡时代的管理》一书,首次出版于1965年,再版于1980年。在这本著作里,德鲁克分析和预见了在动荡时期,新的不确定环境的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经济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再有“关键货币”,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手中的有效权力越小,就会越强烈地维护其控制;

二是政治方面,世界经济的基本趋势是一体化,而世界政治的基本趋势是分裂化,二者只能在紧张、冲突和相互误解中共存;

三是社会方面,形成员工社会,员工群体的重心转向受过中产,也就是把自己视为技术人员或专业人员的群体,这些人不是老板,但也不是下属,他们强烈地感到自己需要融入组织,但同时,也同样强烈地感到他们需要维护自己的独立性。时至今日,这些预见有的早已成为现实,有的正在成为现实,有的尚未成为现实,有的还有了新的发展,但其中蕴含的一些管理思想却是穿越时空的,是不过时的。越是动荡时期,越是面对动荡环境,越意味着机会的出现,关键看管理者怎么想、怎么做。1.一个动荡的时期是最危险的时期,但它最大的危险就在于诱使你否认现实。不管有没有政治信念的影响,新的现实既不符合左翼的假定,也不符合右翼的假定。最强烈、最危险的动荡起因于决策者的错觉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但是对那些能够理解、承认和利用新现实的人来说,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大好机会的时期。因此,企业中的决策者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必须抵制“人人都知道”的常规以及昨日确定性的诱惑,因为这些将会变成对明天有害的迷信。2.不要耍小聪明,要尽职尽责。预言未来只能让你惹上麻烦,我们的任务是管理现在,努力促成能够发生和应该发生的。尽管我们不能预言未来,我们却可以找出那些已经发生并且将会发生重大而又可预知的影响的重要发展。任何想要在动荡时期管理好组织的努力,都必须首先着手于最可预知性的发展,即人口统计特征。3.在动荡时期,基本要素必须得到有效的管理,必须首先讨论对现有业务的生存和成功有影响的全新需求,包括流动资金、生产力、未来成本。4.管理者总是不得不同时管理今天(基本要素)和明天。在动荡时期,管理者不能想当然地以为明天就是今天的延伸,正相反,他们必须面向变化进行管理,把资源从已经不能再产生成果的领域转移到那些能够发现新机会的领域,有条理地抛弃过去,系统地把资源向成果集中。“规划”试图根据今天的趋势来优化明天,而“战略”旨在利用明天的新机会。5.有一种新的市场划分在起作用,它与人口动态而不是收入有关联,收入甚至使生活方式正日益成为购买的限制而不是动力,人口划分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驱动力。人口动态代表着环境的转变——每个组织的市场、产品或服务、追求绩效的组织方式以及把产品或服务带给客户的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人口动态正在迅速地把传统组织改造成为“双头怪”——企业的绩效取决于专业人员,这些人献身于各自的学科而不是企业,他们越专注就越有成果;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又不得不为实现整个企业的目标而工作,在这样的组织里,自主的管理机构和自主的专业机构并存于共生的紧张状态之中,管理者必须学会驾驭。6.各种组织里的雇主都将面对他们最聪明、最有抱负、最有追求的年轻人中的挫折,这些人将不能像他们最近的前辈那样,指望快速的晋升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成就感和回报,他们将需要意义更重大、更富有挑战性的任务。7.企业,即使是规模相当小的企业,也要针对世界经济而不是国内经济,进行战略思考和战略规划。结构必须服从战略。组织单位的正确划分将不是按照地理的划分,而很可能将是按照发展阶段的划分。8.对处在员工社会中的管理层来说,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要把员工的生产资料所有权转化为管理层合法性的坚实基础;另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要把员工的知识转化为他在企业内部以及工作岗位上的责任;还需要把员工的经济利益组织化,这将更加艰巨。9.社会力量已经远离了代表多数意见并且能行动的多数群体,转移到了人数少、决议对抗并且能够否决的少数群体手中,管理者必须学会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活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多元化社会中,除了追求组织的绩效,还必须要成为领导者和整合者。10.最大的挑战和最大的变化属于最高管理层。最高管理层必须重构自身以迎接巨变发出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必须关心环境中的动荡等方面起带头作用的要求。同时,工作量以及最高管理层对假想任务的准备,将再一次成为思索、实践和创新的主要领域。附:彼得·德鲁克全部著作名单1. The End of Economic Man.1939.《经济人的末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彼得·德鲁克的第一部专著,它对极权主义国家做了深刻的剖析,是研究极权主义起源的首部著作。德鲁克在书中指出,建立能够正常发挥自身职能的社会、宗教、经济和政治机构,将防止有利于极权主义国家孳生的土壤形成。2.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 1942.《工业人的未来》,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探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在管理权力和公司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社会,个人的自由怎样才能得到保护?”3.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1946.《公司的概念》,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是首部阐述和分析通用汽车这家大公司的结构、策略和实践的著作。本书把“企业”视为一个组织,也就是一个为了满足经济需要和社会要求而将众人聚集在一起的社会机构。4.The New Society. 1950.《新社会》,机械工业出版社,德鲁克在本书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工业社会进行了系统地、鞭辟入里地分析。德鲁克认为,工人、管理当局和公司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是可以取得一致的。5.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1954.《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它是首部把管理确立为一种实践和一个学科的著作,从而确立了德鲁克作为现代管理创始人的地位。本书还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真正的管理哲学,它可以把公司的利益与管理者以及其他贡献者的利益统一起来。6.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1957.暂无中文版,德鲁克在这本文集中探讨了自认为对美国社会至关重要的一些话题,例如即将出现的劳动力短缺、自动化、大量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学教育、美国政治——尤为重要的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不平等现象。7.Land marks of Tomorrow. 1959.《已经发生的未来》,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指出人类生活与经验的三个重要领域中“已经发生的未来”。在本书中他首次提出将知识工作者和高技能员工组织起来,通过合作取得绩效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构成要素。8.Managing for Results. 1964.《为成果而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议题,指出经济效益既是企业的独特职能和贡献,又是企业存在的原因。德鲁克称,高效的企业会全力以赴去把握机会,而不是全力以赴去解决问题。作为《管理的实践》的姊妹篇,本书的主题是企业如何做到聚焦于机会,从而实现繁荣和增长《成果管理》是首部讨论今天所称的“经营战略”的专著,也是首部提出今天所称的组织“核心能力”的专著。9.The Effective Executive. 196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德鲁克通过对企业和政府机构中众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观察,提出了管理者为了取得成效应该养成的一些具体的行为习惯。德鲁克开宗明义地指出,衡量管理者成效的标准是“做正确的事情”的能力。10.The Age of Discontinuity.1969.《不连续的时代》,机械工业出版社,德鲁克在本书中指出了现代社会和文化中发生突变的四大领域:①新技术的剧增导致众多重要的新行业形成;②跨国经济转变为全球经济;③多种不同机构的繁荣昌盛在政治、哲学和精神领域带来严峻的挑战;④教育普及使得知识工作呈现新的局面和新的含义。本书勾勒的蓝图引人入胜,可以很好地指导人们构建未来。11.Men,Ideas,andPolitics.1971.《人与商业》,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收录13篇关于社会的文章,议题涉及人、政治和思想。12.Technology,Management,and Society.1970.《技术与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探讨了现代技术与科学、工程和宗教的关系。德鲁克把对技术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和政治力量放在制度变化这个更大的框架下做了分析。13.Management:Tasks, 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 1973.《管理:使命、责任、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纲要,它对《管理的实践》进行了更新和扩充,是管理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参考书。德鲁克本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这本书试图为管理者提供完成今天的工作和明天的工作所需要的认识、思想、知识和技能。”14.The Pension Fund Revolution. 1976.《养老金革命》,机械工业出版社,德鲁克在本书中探究了公司的所有权是如何高度集中到大型机构投资者手中以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如何通过养老基金实现“社会化”却没有“国有化”的。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是美国的老龄化。15.An introductory view of management.1977.《认识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是《管理-使命、责任、实践》的精要版,立足于德鲁克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多年的管理顾问经验,基本上涵盖了其管理思想的全部内容,是全面理解管理及其意义的权威性著作。16.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 1978.《旁观者》,机械工业出版社,唯一一本德鲁克的自传体故事和短文集,他描绘了自己的一生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图景。《旁观者》反映了德鲁克自己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对人、对思想、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人。17.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1980.《动荡时代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是一部重要而又及时的专著,讨论的是企业、社会和经济的不远的将来。德鲁克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有着新趋势、新市场、全球经济、新技术和新机构的新经济时代。管理者和管理当局如何应对这些新现实导致的动荡形势?正如德鲁克所说的,这本书“关乎行动而非认知,关乎决策而非分析。”18.Toward the Next Economic.1981.《迈向经济新纪元》,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文集所收录的文章涉及企业、管理、经济学和社会等众多主题,全都与德鲁克所称的“社会生态”有关,特别是与机构有关。这些文章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未来”。19.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 1982.《变动世界的经营者》,东方出版社,这本文集虽然涉及主题众多,但有一个主题贯穿始终,那就是管理者的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组织内部在快速变化;员工、顾客以及其他各方的视野、理想甚至特性都在快速变化;组织外部环境中的经济、技术、社会和政治也在快速变化。20.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1985.《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是首部把创新和创业作为一门有目的的学科加以系统阐述的著作。德鲁克认为,创新和创业既是一项实践,也是一门学科。他在书中选择关注创业者的行动,而不是关注创业心理和创业性格。21.The Frontiers of Management. 1986.《管理前沿》,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是一本文集,共收录文章35篇,德鲁克在本书中自始至终都强调前瞻性的重要性以及认识到在管理决策的每一个领域“变化即是机会”的重要性。22.The New Realities. 1989.《管理新现实》,机械工业出版社,德鲁克在本书中阐述的是“社会上层建筑”——政治与政府、社会、经济与经济学、社会组织以及新出现的知识社会。他描绘了政府的局限性以及“魅力”型领导者的危害。23.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1990.《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把德鲁克的管理思想运用到各种非营利机构上面,他用诸多实例解释了非营利组织的使命、领导、资源、营销、目标、人员开发、决策等概念。24.Managing for the Future.1992.《管理未来》,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收录的是德鲁克一些最精彩的近作,涉及经济学、商业实践、变革管理以及现代公司形态的变化。德鲁克在书的每一章探讨一个商业或者公司或者“人员”问题,揭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把它变成一个发起变革的机会。25.The Ecological Vision. 1993.《生态愿景》,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收录的31篇文章是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写成的。它们虽然涵盖许多不同学科和主题,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全都是“社会生态学方面的文章”,讨论的都是人工营造的环境。它们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探讨个人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26.Post-CapitalistSociety.1993.《知识社会》,机械工业出版社,德鲁克在本书中指出,社会每隔几百年就会经历一场剧变,使得社会的世界观、基本价值观、商业与经济以及社会与政治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德鲁克认为,人们正处在一场这样的剧变中。这场剧变,就是人们正从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时代迈向知识社会和组织社会。换言之,也就是我们正在进入后资本主义社会。在后资本主义社会,知识将会成为核心资源,“知识工作者”则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27.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1995.《巨变时代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本文集中所有文章都以变革为主题:经济、社会、企业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组织中的变革。管理者应该如何适应这些构造上的变化?德鲁克围绕着如今已经无处不在的知识工作者和全球经济提出诸多建议。28.Drucker on Asia. 1995.《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东方出版社,本书是德鲁克与另一名全球商业领袖中内功(Isao Nakauchi)的对话录。他们探讨了经济中正在发生的变化,指出了自由市场和自由企业正面临的挑战,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国和日本的情况。29.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1998.《德鲁克论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本文集收录的是彼得·德鲁克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这些文章的目的在于阐述两个统一的主题:一个是“管理者的责任”,另一个是“管理者的世界”。书中还收录了德鲁克就“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管理者”这一论题接受的一次采访以及德鲁克的一篇自序。30.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Century. 1999.《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他在书中对管理的新范式做了探讨,剖析了它们是如何改变的,以及将来还会怎样改变我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原理所持的基本假设,他还对知识工作者面临的自我管理这个终极挑战做了探讨。31.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2002.《下一个社会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文集精选了德鲁克发表在一些杂志上面的文章,其中包括发表在2001年11月的《经济学人》上的一篇长文以及德鲁克在1996~2002年间接受的一些采访实录。他在书中对我们这个不断变化的商业社会以及管理所扮演的不断扩展的角色做了高屋建瓴的预测。他指出“下一个社会”已经来临。塑造“下一个社会”的是三大趋势:年轻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下降,制造业的衰落,劳动力队伍的深刻变化(再加上信息革命造成的社会影响)。32.The Daily Drucker.2004.《德鲁克日志》,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以一种简明的日志方式介绍彼得·德鲁克所传授的管理思想的精髓,行文的方式是先列出德鲁克的一段话,然后对这句话进行简要的评述和解释。书的主题非常宽泛,包括管理、商业与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社会、创新与创业、决策、不断变化的劳动力队伍、非营利组织及其管理,等等。33.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 2005.《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姊妹篇。它是一部循序渐进的行动指南,目的在于把读者培养成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一名卓有成效的知识工作者、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即培养自己做正确的事情。本书有助于读者培养有助于提高成效的习惯,把智慧运用到完成任务上面。(编选集)34.The Essential Drucker. 2001.《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用德鲁克自己的话讲,《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是一部条理分明、相当全面的'管理学绪论’,对我的管理学著述做了全面的纵览,从而回答了我经常被人问及的一个问题:'你的哪些著述是最精要的?’”全书共收录组织的管理、管理与个人以及社会的管理等方面的文章26篇,涉及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研究领域以及管理的问题、挑战和机会。35.A Functioning Society. 2003.《功能社会:德鲁克自选集》,机械工业出版社,德鲁克在本书中精选的是自己关于社区、社会和政治体制方面的部分文章。建立一个能让个人获得地位和承担职能的功能社会,是他最为关切的事情。36.The Fiv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You WillEver Ask About Your Organization,2008.《德鲁克经典五问》,机械工业出版社,企业和管理者必须正视5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顾客是谁?我们的顾客重视什么?我们追求的成果是什么?我们的计划是什么?37.Management cases.2008.《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50个案例全部是针对具体的情境、问题与决策,每一个都具有典型性,都是企业组织和公共服务组织中相当常见的。它们全是特定的,也是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以及不得不决定的事情。(德鲁克的小说)38.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1982.《最后的完美世界》,机械工业出版社,作为德鲁克的第一部小说,《最后的完美世界》由四个部分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1906年的欧洲——奥地利帝国、法国和英国。透过引人注目的那一群人的生活和梦想,彼得·德鲁克以优雅老练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引人入胜的时代的画卷。39.TheTemptation to Do good.1984.《行善的诱惑》,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小说描写一位神父如何通过卓越的领导力,在二十年间,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教区学校造成一所声誉斐然的全美国学府。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吃透德鲁克的这10段话,不惧动荡的环境(附德鲁克全部著作及简介)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