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无所畏惧,会怎么样?的历史知识


2023-05-06 21:54:18 ,,


朋友们晚上好

眼看这庚戌月终于要过完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熬到头的感觉

反正本庚金是要长舒一口气的

说到忌神运给人带来的影响

其实不仅会体现在精神状态方面

身体健康状况也常常会因此波动

比如容易磕磕碰碰、吃坏肚子

还有旧病复发之类的

对很多人来说,精神状态还可以调整

最讨厌的是后者

有的时候肉体上的痛苦比精神上的痛苦更磨人

曾经有人跟我倾诉:

自己在得知走忌神运后

就特别容易紧张兮兮的

比如切菜、倒开水时会提起100个心眼儿

过马路更是倍加小心

玩手机时开始注意坐姿了

连在外面走路都更警觉了

其实鲲觉得吧

这种“紧张兮兮”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起码有效纠正了他的各种不良生活习惯

(这不比爸妈的耳提面命有效多了hh)

觉察到了潜在的危险

从而唤起了本能的恐惧,戒备心伴随而生

这是人类为了自我保护而进化出的本能

虽说“恐惧”不怎么讨人喜欢

但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恐惧”其实是不可缺失的

而且害怕作为一种非理性的本能

往往是跟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

你畏惧什么,说明你在乎什么

你害怕什么,说明你相信什么

所以无所畏惧,其实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一个人要是真的没有恐惧,那就成精神病了

而道家其实也讨论过这个问题:

“为什么人要有所畏惧?”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读的《道德经》第72章

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讲的——

(注.鲲的解释和常见的阐释不一样,仅作为一种个人思考,分享给大家)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

当一个人无所畏惧的时候

天威就会在他面前显现

“民”可不仅仅指“平民老百姓”

在天地面前哪有什么等级尊卑贵贱之分

大家都是普罗大众的一员

所以这里的“民”,就是指人

同样的,在天的力量面前

是没有什么人类的力量能称得上“威”

所以这里的“大威”,是天道力量的显现

至于这种“威”会以什么形式出现

大家可以发挥一下联想能力

为什么人必须要心怀敬畏,至少要心怀畏惧?

为什么一个人无所畏惧,就会面临“天威”

天道不是肯定人的一切吗?

这个问题可以先从反面思考:

一个人没有畏惧,会怎样?

敬畏之心可以有很多形式

敬畏鬼神、敬畏伦理道德、敬畏自然……

总而言之,是敬畏比自己更“高”的存在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而当一个人失去敬畏之心的时候

就很容易陷入一种“个人中心”或者“人类中心”主义

因为他否认有比自己更“高”的事物

不承认世界有在自己掌控之外的运行法则

如果当真有这样的人

那他很可能是个危险人物

因为天道是有敢而又不敢的

而没有敬畏的人,有什么事是不敢做的?

罗翔老师就曾讲过一个案子

是说两个没有敬畏之心的人

怎样犯下令世人震惊的暴行

当时听得我心惊胆战、手脚冰冷、头皮发麻

具体太恐怖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自行检索

(关键词:陕西安康农民杀人案)

的确,天道是肯定人的存在的

但这种肯定,是将人作为“道”运行的一环

所以天地不仁,天道无私

没有敬畏之心的人

最终会因为违背天道

而给自己招致最大的灾祸

这就叫“报应不爽”

没有敬畏之心是万万不行的

但也不是说有所敬畏就足够了

曾经有人用“没有信仰”这一点来攻击中国人

理由就是:缺乏信仰的人,也缺乏敬畏

这个说法其实有很大漏洞

的确,很多时候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心

就是通过对鬼神、伦常等的信仰建立起来的

然而,如何这些敬畏不以“生”为核心

而仅仅是对某种权威的崇拜

就很可能成为向死的力量

历史上数不胜数的压迫、战争和杀戮

不正是“信仰”带来的吗?

老子在下一章也说了这个问题

道的力量,不需要人代以行使

你想,那些自以为“替天行道”的人

内心是更多相信自己的判断呢?

还是充满了对天道的敬畏呢?

信仰可以是手段,首先是有所敬畏

然后要知道不管信什么

都不能够脱离对天道、对生命力量的敬畏

狎,即“狭”,狭窄

厌:即“压”,压迫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不要让精神被限制住

不要去压抑生命力量的运行

既然说到敬畏天道,敬畏生命

那就牵扯到具体如何行动的问题

《道德经》的核心可以说就是:如何顺应天道

前面已经讲过很多了——不盈、退守、不争……

而这一章的内容,相当于“纠偏”

针对很多人可能遇到的误区:

首先是说:不要让精神被限制住

要让精神处于“开阔”的空间

什么才叫“开阔”呢?

很多人的误区就在于:

认为不断拓宽自己的认识、丰富自己的学识叫“开阔”

大家中学应该学过《庄子·秋水篇》中的第一段

(没学过的建议补补课,真的很值得一读)

秋水篇的第一段是说:

夏天涨水的时候,黄河宽广到看不清对岸

所以河伯非常自得,“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但他往东走看到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顿时感叹北海多么宽广,自己多么小

鲲还记得学这篇课文时

语文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

“同学们啊,永远不要自我满足

因为永远有比你们更优秀的人”

(当时的确有被“鸡励”到

觉得自己一定要努力hh)

但后来更深入地了解了道家才明白:

一味地追求宽度、广度

其实也是一个误区

在这种“大小之辨”里

人、乃至一切有个性的生命

无一例外都是被否定的

那些就跟河伯一样总是要争个大小优劣的人

一方面见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就会自卑自贱,

一方面自满自大,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

崇拜强者,觉得强者才有发言权

都是自我封闭、自我局限的

把自己困在这些争论、比较里面

忽略了在这些零碎比较之外的

真实的、整全的世界

衡量“开阔”与否

重点不是广度,而是是否保持开放的态度

道家所主张的不争、谦退、不盈

都是说要保持一种

开放的、包容的状态

与此同时,还要做到:

不去压制生命内部的自然运转

说起来简单

但真正面对复杂的生命时

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情感、情绪

好的坏的、说不清道不明的……

难道那些负面的、阴暗的、给自己带来伤害的

也不去压制吗?

是的

不是说不能调整、干涉自己的感情

而是说不要「压抑」它的产生

阴阳相生的理论告诉我们:

完全“正面”、完全“光明”的人是不存在的

一个健康的人恰恰是需要“阴影”的

‍‍允许“阴影”的产生和存在

把它当作生命的一环

这样才是正常的生命运行过程

而压抑,带来的只会是更持续、更严重的伤害

总结起来就一个朴素的道理:

宜疏而不宜堵

这句话的逻辑紧接上一句:

如果你自身是开阔的

如果你不对自己进行压抑

那就没有什么能真正压制你的东西

所以圣人自知,但不会四处卖弄

自爱,但不会把自己看得比一切都贵重

自知自爱和自见自贵往往是容易混淆的

很多人固然有些学识,有点“货”

(完全无知也不会卖弄了)

但是局限在自己的那点固有认知里

以为自己就是绝对正确的

觉得自己的认知就是要高人一等

这样的人,学得越多封闭

知识越多,偏见越深

很多人的自爱

也容易滑向自私自利的极端

借用庄子的话来说: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这两句话其实又回到了一开始的观点:

无所畏惧是很可怕的

那些认为没有什么比自己更重要

把自己所知的一切当成世界的一切的人

目光只能紧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紧缩在自己的吃穿住行

紧缩在自己的利益得失

感受不到天道运行,也看不到别人死活

这样的人,也很难去敬畏天道

所以圣人取自知和自爱

同时远离自见和自贵

避免自我封闭、自我压抑

保持对世界、对他人的好奇心

道理理解起来都是很简单的

但要修行起来,就是一生的功课

参考资料可选以下:

① 古: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

②现:《傅佩荣讲道德经》、《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也欢迎留下你的感和见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无所畏惧,会怎么样?的历史知识,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