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道”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老子说,“道之物,唯恍唯惚”,“独立而不改”,“先天地生”,“象帝之先”,那么“道”的存在,用人的思维来认知,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借用现代科学对基因的定性,我的看法是“道”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

楚简《老子》对“道”的表述是:

有壮虫成,先天地生,夺揫独立,不孩(改)后矣,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虞强为之名。
曰大,大曰寰,寰曰德,德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揫(jiū)”,《尔雅·释诂》聚也;《马融·广成颂》揫敛九薮之动物。“夺揫”就是将聚集起来的东西驱散。“孩”,楚简作“亥”。

说文解字:亥,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褢子咳咳之形。

《律历志》曰:“该阂于亥。”《天文训》曰:“亥者,阂也。”《释名》曰:“亥、核也。收藏万物。核取其好恶真伪也。”许云“荄也”者,荄,根也,阳气根于下也。十月于卦为坤,微阳从地中起,接盛阴,即壬下所云阴极阳生。故《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

“不孩”表示生命体具有的形而上的“道”,在有天地之前已经存在了,不知谁生了道。“后矣”表示,一物一元一个生命体的“道”一旦生成其内在的部分是不会再改变,生命体的性就确定了,人认识、体察,“道”,人曲己之性,法生命体的天、地之“道”,赞育万物,辅佐天地生养万物,改变的是生命体的外部的状。

楚简中的这个

字,代表宇宙与万物,表达环境与生物的关系,今以“寰”暂时代之,其内涵远超“寰”。这个字由五部分组成,左上方是个“音”字,而“音”是,指代天地,风、雨、雷电,鸟兽鱼虫等一切物体发出的声,人耳接受而听到的是音。音律是万物生活遵循与表现的东西,是天地之道,万物由之的象数。右上方是一只“飞鸟”与一个“勿”字,“鸟”指代天上的飞禽;“勿”的指地上的走兽。中间是一个“水”字,用来指代鱼鳖虾蟹等一切水生动物。最下方是个“臼”字,“臼”本意为地下挖的深坑,这里指代一切地下的蛇虫鼠蚁穴居类生物。所以,这个字代表宇宙与万物、万象。

在老子看来,“道”是天地万物,生命体的最初本源,天地万物均为“道”所生;“道”创生万物,为万物之母,但它自己却无形无象,不为任何事物所生。

道是万物,生命体的本源,是万物在世界和宇宙萌发生长衰亡的第一法则,是孔子认为的形而上的存在,是道家认为的先天一气之化,是命理家认为天髓所滴者,是神功所能妙者,是玄之又玄所能眇者,是天地之根。能够兼容花草林木,鸟兽鱼虫,庄稼牲畜。能够兼容自然,地理,天象,气象,物候,能够兼容农耕,医药,音乐,礼仪,人文,教化,能够兼容伏羲的八卦,连山,归藏,黄帝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文王的周易。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状哉?以此。

《文始真经》乃文始真人所著经书,以独特的视角将“道”的广阔无边的玄意天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所谓“文始”,可以理解为文明之始,文化之能。

郭店楚简《文始真經》四符篇:符者,精神魂魄也。“性者,心未萌也。”

神妙万物而为言,语出《周易·说卦》:“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说明大自然化育万物之功神奇微妙。运而不已者为时,包而有在者为方,惟土终始之,有解之者,有示之者。

寒暑温凉之变,如瓦石之类,置之火即热,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温,吸之即凉。特因外物有去有来,而彼瓦石实无去来。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来。所谓水者,实无去来。瓦石、水本身受环境影响、作用,不能够化收藏,没有生化,不能够为神所妙,无心不能够萌,属于无道之物。

天地寓,万物寓,我寓,道寓,苟离于寓,道亦不立。安身才能立命。

关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

无一生物非天,无一生物非命,无一生物非神,无一生物非元。生物既如此,人岂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元。

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元此非元。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造元。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忘异名。

是知天地万物,生命体成理,一物包焉,物物皆包之,各不相借。以我之精,合彼之精。两精相搏,而神应之。一雌一雄,卵生;一牡一牝,胎生。形者,彼之精;理者,彼之神;爱者,我之精;观者,我之神。爱为水,观为火。

从古人对道的认识,我们总结出“道”不是什么规律,不是什么抽象的“理”,而是“生命体中具体的存在”。并且,“道”也不是什么生命体之外的另外存在。“道”是自在,是生命体的无所不在的。“道”的存在与生命体的存在并非二体,并非有异,又并非无异。但是道不是永恒的存在于具体的生命体,当一个生命体的生命周期完结,成就生命体的这个道就离他而去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既不是器物,也不是器物之外的另在,又不是规律,那么,“道”还有理由存在吗?“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是“道”造就了品类之盛生命体,“道”是万物生生化化,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的存在。

任何生命体都是有限的存在,都是因果条件的存在,都是符合性、理的存在。而“道”在生命体内是不受任何有限所限,它是自在的,生生不息,道又是无限的存在,“道法自然”。“道”就是生命体存在的另一面目,就是不被有限所限的一面,自在的一面。认识存在,本来就不能对生命体进行分割,不然也就不可能感知到的生命体所现的象,本来就有“明了”和“分别”功能。突破有限,突破对立,用辩证法说就是对立统一;也就是“恒无,欲以观其眇;恒有,欲以观其噭”的二玄。

古人所说的器物、万物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存在,是有生命现象的存在,是活的存在,器物必须能够现象,象必须是变化不断的,诸行无恒,是人可以体察的。器物的现象必有有限对立的突破,所以必有变化,否则不能成为器物明了的现象,不能成为可以辨识的现象。所以,中国古代的群经之首“易”,讲的就是“变化”

从古人对道的表述中我们能够发现,道应该是古人所谓“文”化与“运”化的集成。而这其中的“文”和现代科学对基因的认识相类,我推测基因可能就是古人所表述的道化中的“文”的部分,是虚无一炁的炁,是滴天髓的天髓,是黄裳元吉文在中的文,是泣血玄黄中的玄黄,是元亨利贞中的性元,是天命,天元,天赋,秉受。

万物按照文而化生成,文是形而上的东西万物皆备,用现代观念,应该是基因,生殖遗传信息,DNA。佛家的因,道家的机,先天一炁,元气,祖气,滴天髓。在常人的视力范围里,基因是无形的,无象的,得靠显微镜我们才能够看到DNA的双螺旋结构,看到染色体,才能够认识生物的生殖遗传信息。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命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

1928 年,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真核生物中的染色体由染色质丝组成。染色质丝由核小体组成(组蛋白八聚体,DNA 链的一部分附着并包裹在其周围)。染色质丝被蛋白质包装成称为染色质的浓缩结构。染色质含有绝大多数的 DNA 和少量的母系遗传获得的如线粒体 DNA。染色质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除少数例外,例如红细胞。 染色质允许非常长的 DNA 分子进入细胞核。在细胞分裂期间,染色质进一步浓缩以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染色体的结构随细胞周期而变化。在细胞分裂期间,染色体被复制,分裂并成功传递给它们的子细胞,以确保它们的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和存活。染色体可以以复制或非复制的形式存在。未复制的染色体是单个双螺旋,而复制的染色体包含由着丝粒连接的两个相同的双螺旋(其中的任何一个被称为染色单体或姐妹染色单体)。

人类染色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体(体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异体染色体)。某些遗传特征与一个人的性别有关,并通过性染色体传播。常染色体因此包含其余部分的遗传信息。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致。

人类细胞有 23 对染色体(22 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即每个细胞共有 46 个染色单体。除此之外,人类细胞还有数百个线粒体染色体拷贝。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提供了关于每条染色体的大量信息。

人的受精卵是母体的卵细胞和是父体的精子结合后形成的,因此受精卵染色体的数目和体细胞数目一样多,都为23对,46条。

精子和卵子各自携带生殖遗传基因。精子和卵子染色体分裂,精子与卵子染色体各一半相结合的一霎那,新生成的个体的染色体就已经定了。这个后面的因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就是遗传规律,个体的文就确定了,形而上就确定了,天命确定了,禀赋就确定了,天髓滴的多少就确定了,天元就确定了,祖德的多少就确定了,造就个体的蓝图就确定了。就是老子讲的“夺揫独立,不孩(改)后矣”

生命体一物一元的“文”,基因,确定了物的先天因素,“文”的化确定了物的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豆的化育程度能不能够率性,“文”化的完不完全,性元的优良正性能不能够完全表达出来,就取决后天的运化了,后天的成长环境,得到的光照、水、肥,人的赞育适时的种植时间,间苗、除草、施肥、灌溉、排涝,灭虫等田间管理。就是老子在楚简中的这个

字,代表宇宙与万物,表达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人的生殖遗传信息来自先天一炁,来自父精母卵,五气偏全定吉凶,来自先天炁的多少、偏正,决定个人的天命禀赋,即人的太极的阴阳眼的大小,人的本元,人的乾坤,父精母血。

对种子而言,一地一位而位,就是该地的本元,能接收到的太阴幅射能的状况条件,地的养分储藏状况条件,该地该位满足植物生长成实的水热条件,水肥状况,该地该位的乾坤。
个体乾坤受所在地位乾坤的影响作用,就是冲气,冲气与个体生殖遗传信息对应上,就是以为合,个体就按生殖遗传信息,生发,成长,按文而化。


滴天髓的天髓应该是自虚无一炁,生命体个人个体得到的天髓有多有少,一炁化三清,三清而三元,精子,卵子,受精卵,即是三元,三清。三元是先天,结胎即为后天,生命体有虚岁,通过母体受天地,受环境的影响,出生,实岁,个体直接受天地,受环境的影响。圣人得五气全而正,清。人得的五气比其动物多正清,人比其他动物有智慧。天髓,命元,父精,母血,受精卵的状况,是先天的质,生殖遗传信息,决定后天的形质性状,天命,生就。古人的技术条件下,基因是改不了的,生殖遗传信息是先天定的文,所以说天命难违,种瓜得瓜。反过来从人,物已经生成,成就的形质,也可以去揆度其所得到的五气多少偏正清浊,这是相术的原理依据。


先天一气,天髓,基因,生殖遗传信息应该就是道化文的部分。一切生物,在正常的生活,生长环境里,都是按照天髓,按照天文,按照基因,按照生殖遗传信息,去生长化收藏,生长壮老已,去成形成质。后天的饮食,起居,情志,劳逸,风寒雾露等运,生活环境也会影响人的生长壮老已,人的形质的化生化成。人的性情、寿夭、天年,农作物的亨贞很大程度上在于先天,天髓,天命,天命,基因,元,生殖遗传信息。古人慎终追远,讲求正统。


中庸讲率性谓之道。为人,为作物提供适宜其优良本性的发挥的生活,生长环境条件,就是行善,就是积功累德,人,作物把其秉承的文,把基因,把生殖遗传信息里的好东西全都表达出来,率性,就是大美,就元亨。


种子的萌芽在于水,人,动受精卵结胎在羊水里,卵生动物的蛋里也有水,水是物生的必要条件,万物生于水,天一生水。物长得靠地了,植物从地里吸水,矿物质,有机物,营养成分,才能长成,开花结果成实。人、动食植物的果实秸杆,间接地靠地活着,所以说万物地二成之。老子讲“上善治水”。

道是生命体文化与运化协同过程。文,就是“黄裳元吉文在中文”的文。万物在化生化成的过程中必然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优良性贞的种子,落到干旱的不毛之地,落到其不能生存的环境里,别说率性的化生化成,存活都是不可能的。


生命体的生存环境,应该是古人所谓的“运”。生命体受五运经天,天道的影响,八风的影响,受山川地理地道的影响,光照土壤结构的影响,热量水肥地力的影响。是道家的遇,佛家的缘。古人讲的一命二运三风水。一气化三清。新个体承继承的来自父世各一半的基因,是伏羲女娲交体画象手持的规矩定下的不能更改的原则,是老子的独立不改,是孔子的“黄裳元吉,文在中”的在中之文。来自父母的文,上溯可以追到先天一气,来自父母的基因或多或少都会有先天一气的存留,滴天髓里的天髓应该指的是这个吧。

黄帝内经讲的“基墙高以方,使道隧以长”就是来自先天的人的长寿的基因表现出的性状。一个人有长寿性状,还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做劳,良好生活习惯才能长寿,如果以妄为常,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散耗真,即使拥有长寿基因的人,“基墙高以方,使道隧以长”的人也是不可能长寿的。先天不足后天来补,先不足的人按照知道者的教导去做,就可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寿命的天年。

人之初性本善,女娲造人的神话启我们人的基因,万物的基因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成就形成大千世界。古人讲五气偏全定吉凶,圣人秉五气之全,是女娲精心制造的人,是成就来的圣人,贤人,女娲不经意制造出人就是普通人了,这么看来女娲造人开基因工程的先河。女娲是基因工程先祖。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道”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