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龙心理揭开厌学的真相,颠覆你对心理问题的认知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65原创文章

一个孩子厌学,平静的家庭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了,家长陷入极度的焦虑之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感觉没脸见人,害怕别人提到孩子,恨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

更让许多家长想不明白的是,有些厌学的孩子还是平时表现不不错的好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厌学还容易理解,可一个好孩子,好端端的,毫无征兆的,怎么就突然就厌学了呢?这让许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厌学是病吗?

厌学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孩子的厌学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有效避免厌学的产生?

怎么才能帮孩子快速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这些问题就成了厌学孩子的家长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其他家长来说,掌握如何有效预防和避免孩子厌学的方法,防患于未然,则是更加有价值的。所以,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厌学这个话题。

“厌学”这一说法,源于西方心理学——我们平时所提到的心理学,其实都是指西方心理学,它的完整名称是“西方现代科学心理学”。

它的名字中之所以有“科学”这一修饰词,是因为它采用了自然科学研究的典型方法——实验法。西方心理学界把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作为西方现代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把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的时间作为西方现代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间。至于它所有的内容是不是真的都是“科学”,那是另一回事儿,曾经一度被视作经典理论的艾瑞克森的多篇论文在发表多年后被撤,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西方心理学认为,厌学是一种病症,即厌学症。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如今,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不过,实践中却发现,要把厌学的孩子带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即使能去,孩子改变的效果也往往不理想,所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有的孩子从此就辍学了,也有些孩子不但没有改变,甚至发展成为更严重的疾病状态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都是表面现象,所以他们只看到了孩子厌学这一表面现象,以及这一表面现象背后的情绪感受和心理原因,却没有找到造成孩子厌学的初始源头,治标不治本,效果当然就不会好。

另一方面,西方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本质上都是医疗模式,它以当事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毛病或疾病为理论假设,把当事人所遇到的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XX症、XX病四个等级,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对待当事人。而厌学的孩子心理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当然不承认自己的心理有问题,更不愿意被当作病人一样对待;还有一部分孩子却恰恰相反,很愿意自己得病,病了就可以不用学习,也不用再担心父母逼迫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了。因此,厌学的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君子为人处事一定从根本上入手,找到了根本就算得道了。

《黄帝内经》中说:“治之极于一”,“一者,因得之。”意思是说,治病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致病原因处入手。

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正是中国文化最大的特色!

龙心理是参考西方心理学的架构,从中国文化的精髓——四书五经等古籍经典中发掘整理出来的中国心理学,它与西方心理学完全不同,是基于中国文化的、自成体系的,独具中国文化特色。而且它简单易学,可以用六个字概括,这就是孔子在《论语》中说的“性相近,习相远”。

性,就是孔子学说体系对心理学的称呼,就是龙心理的前身,是对人性、人情、人类心理活动的原始动力和活动机理这些根源内容和机制的认识和解释,一直以“道理”的形式散布于中国文化中。

性相近,是心理学,包括西方心理学和龙心理,能成为科学的前提条件。试想,如果全球近80亿人没有共性,每人各有一套自己的心理学,那心理学还能成为科学吗?

习相远,就是说人类除了人性、天生的七种基本人情、心理活动的机制机理这些共性的东西之外,其余的,本质上都是在这些共性基础上所养成的习惯,包括性格、人格这类西方心理学认为是固定不变的特质。这就是龙心理的核心内容。

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又因为这套中国心理学一直以来都不像西方心理学那样是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存在,而是以“道理”的形式散布于中国文化中,所以,我们就把这套中国心理学命名为“龙心理”,以与西方心理学相区别。

由于龙心理对应的实践应用不同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而类似于对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指导;它也不像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一样仅仅局限于心理层面问题的解决,而完全不顾及现实层面的事情,因此,我们称之为“龙心理督导”或“中国式督导”,简称“督导”,不带“心理”这一前缀,以与西方心理学中的“心理督导”相区分,英文名称为“Confucius Education”。

龙心理与西方心理学除了研究对象不同,对包括厌学在内的所有心理问题的解释也完全不同。龙心理认为,人们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心理本身出现了问题、毛病甚至是疾病,而是因为不良习惯的影响,或者能力不足,无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才导致了问题的积压和出现。逃避,其实是当事人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又无力面对的情况下,最明智的选择,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因此,解决的办法就是帮助当事人找出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加以改变调整,教会当事人分析、解决其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当事人掌握了这些思路和方法,只要在生活工作中反复运用实践,就可以慢慢把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掉。

孩子的不良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当然是在家庭中,从小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受到父母习惯的影响,在父母的奖励和惩罚的刺激下,不断强化而形成的。

因此,对家庭依赖仍然存在比较大的人(主要是孩子)来说,要改变这些不良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在家庭生活中,依靠家人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而不是逼迫孩子一个人去改变。

而要教会孩子分析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可以由督导师直接教孩子,也可以由督导师教会家长,由家长在生活中再转教给孩子。

更重要的,这样以来,家长和孩子就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后就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了,再也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了,再也不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所以说,龙心理所采取的是“授人以渔”解决方案。

而西方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则是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当问题解决以后,当事人并不知道用的是什么理论、什么方法,下次再遇到心理问题,还得来找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正因为如此,在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中,经常会听到培训老师讲,西方的心理咨询师和牙医一样,大多都是终生固定的,一有问题就会来找心理咨询师,这是西方的心理咨询师收入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心理咨询师们在实践却发现,这条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因为这不符合中国的文化。可见,西方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所采取的是“授人以鱼”的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不但减少了督导师直接对家长和孩子的工作时间,降低了家庭的费用支出,而且把改变、调整、学习的时间更多地用在生活实践中,大大提高了效率,增强了效果。

正是基于龙心理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我们提出了一套针对厌学孩子的全新解决方案,叫做“厌学的龙心理家庭自助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家长自己在家帮助孩子快速走出厌学的困境。

这一方案把厌学的孩子分为三类:

第一类,主动目标型。这类孩子有着充分的理由不上学,而且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比如打游戏、电竞比赛、航模比赛,还有的孩子未来的理想是摆地摊、送外卖、开直播等等,反正现在所学的知识已经足够用了,再上学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以至于许多家长对此感觉无言以对。

第二类,被动病症型。这类孩子不上学的原因就摆在那儿,是某种病症,比如经常性的感冒、头疼、胸闷气短、胸口疼、发烧、肚子疼、拉肚子等,或者是表现出抑郁、焦虑、强迫等症状,甚至是精神类障碍的某些症状,或者是类似癫痫发作症状,一旦去医院,诊断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这些病症绝大多数都是孩子厌学情绪的身体表达。可是家长们却并不知道这个真相,加上医生的诊断结果,于是就被孩子的病症吓坏了,再也不提上学的事情了,从此把精力放在了和孩子治病上。结果却往往是,不管到哪里去治病,不管找多么权威的专家,都没什么明显的治疗效果。我们就遇到一个小伙子,从二年级开始生病,从此不是在治病,就是在治病的路上,直到父母明确说,算了,不愿意上学就不用去了,病就莫名其妙的好了。就是因为病根并不在疾病本身,解决不了根源的问题,就无法根除疾病。更有甚者,久而久之,疾病就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再也走不出来了。

第三类,自闭型。自闭本质上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并不是疾病。这类孩子既有主动的成分,也有被动的成分,往往主动的成分更大一些。他们把自己关在屋里,很少与人交流,甚至完全拒绝交流,很少或根本不出门,只是玩手机或者打游戏。自闭还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那就是离家出走。

对于这三种不同的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看看你所遇到的厌学是哪种类型呢?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龙心理揭开厌学的真相,颠覆你对心理问题的认知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