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读宁安宁撰写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摘抄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古月映雪

一、启发

1.“屌丝”背后隐藏着这样几个词:“小人物”“失败感”“难以改变现状”。 “屌丝”这一称呼,正是他们用自嘲的方式来找到归属感、来排解焦虑。

2. 要学会对自己说:“没人规定一定要成功,但我确实努力过。”

3. 儿时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匮乏,很容易引起日后的囤积强迫症。

4.一旦被扣上“胖子”的帽子,那么这个女生百分之八十的自信也就垮掉了。

5.人们等待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产生消极心理,逐渐引发焦虑。

6.社交恐惧症不是“那里有只小猫!好讨厌!”的害怕,而是接近于“小猫讨厌我了!怎么办!”的感觉。放大错误,认为人们都讨厌自己,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的脑内剧场而已。

7.在社交中,你最应该记住的一个原则就是——你没那么重要。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别把情绪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8.社交恐惧症患者可以为自己贴上一个良好的标签,形成一个好的光环。

9.抑郁症有心因性抑郁、“精神病性抑郁”、隐匿性抑郁症和非典型抑郁几种。

10.孩子在两岁左右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判断自己或者别人的性别。

11.一个精神病患者说:“茶凉了。蚂蚁走了。我肩膀里有个……燕子,跑,吃饭”,思维破裂或中断。

12.你经常微笑,那么时间久了,微笑就会成为你的习惯;你尽量去做正面思考,那么时间久了,你也会变得积极。

13.人格,就是你的心理名片,是你最独一无二之处。

14.不是“真正的我到底是什么样子?”而是“我想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15.每一个人格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让主人格发泄出过去经历中的痛苦、愤怒、恐惧、悲观等情绪后,再让后继人格慢慢与主人格融合到一起,回归到主人格之中,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16.在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眼中,一切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害了自己。病因多起源于儿童时期父母的愤怒情绪、打骂行为。

17.情感依赖症最为常见的是宠物依赖症。

二、方法

1、强迫症自救方法——15分钟法则(让子弹飞一会儿)

所谓“15分钟法则”,就是说,当你产生了某种强迫思维之后,为了消除这种强迫思维而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先别着急,停下来,让子弹飞一会儿,不用太久,15分钟就行。

比如,你出门后会回来强迫检查门是否锁好。那么,当你想要这么做的时候,别着急,把这个反应的时间向后延缓15分钟。

不过,这15分钟可不是什么都不做地干等着。这15分钟里,你有几件事情要做:

一是“再确认”。所谓“再确认”,就是认清当下自己想要回去检查门是否锁好这件事情属于强迫行为。

二是“再归因”。在意识到这是强迫行为之后,不要抗拒。告诉自己:“并不是我想要这样做,而是强迫症在作祟!”没错!强迫症并不能替你做主!

三是“转移注意力”。找一些你感兴趣的东西,玩游戏、打篮球、看小说……什么都行!总之,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上面。然后,重点来了!你可能还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因为你心心念念的都是你要去检查门锁没锁。但是,你要将注意力不断拉回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然后坚持15分钟!

四是“再评价”。看看自己和强迫症战斗的过程,简直就是惊心动魄!你要再次接受自己有强迫症的事实,并且要知道你是和它斗争的勇士。不要觉得自己犹豫不决,总是要向它屈服,其实你已经很了不起了!告诉自己在不断地进步着,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再确认”“再归因”“转移注意力”“再评价”是治疗强迫症常常用到的四个步骤。即使不和15分钟法则一起应用,也可以时常帮助你缓解强迫症。

有人会说:“我实在是坚持不到15分钟,怎么办?是不是我就是败给强迫症了?”

要知道,你的对手非常强大,你可能不能一下子就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你可以将目标先定在5分钟,然后10分钟、15分钟,接下来是30分钟、60分钟……也许你不能立刻完成目标,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下去。

记住,当强迫行为的冲动到来的时候,先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哦!

2、摆脱蜘蛛恐惧症的暴露疗法

首先,J女士要看一些关于蜘蛛的图片。各种各样的蜘蛛图片让J女士感到难受。她双臂护在胸前,身子侧倾,明显地在进行自我保护,并且出现强烈的逃跑欲望。但是,按照要求,她必须坚持看完这些图片。

而J女士回去休息的时候,房间里还被放上了蜘妹的放大图片。虽然恐惧,但她还是依旧在房间里待了一晚。这对她来说,是重大的进步。

接着,便是让J女士看一些关于蜘蛛的视频。屏幕上的蜘蛛和图片上相比增加了动作,更加活灵活现,这让J女士感到严重的恐惧。她几乎是流着泪看完这段视频的,这让她非常痛苦。

而这一晚,在她房间里出现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蜘蛛模型。J女士在鼓励之下走入房间,并且和蜘蛛模型们待了一整晚。

接下来,J女士被带去宠物店参观各种蜘蛛。她依旧感到恐惧,并且十分想要回避。但是最终,她在博士的鼓励下观察了这些蜘妹。而博士给她的礼物是一玻璃箱的小蜘妹。

J女士当时感到非常惊讶和愤怒。在她看来,这简直就是要将自己逼上绝路。但是,一想到自己来此的目的,她最终勉强将玻璃箱抱回房中,度过了一晚。

这一定是她人生之中最崩清的一晚。亲手将装有蜘蛛的玻璃箱带回房间是她的一个重大进步,这证明她正在一步步地直面自己的恐惧,虽然这巨大的恐惧让她感到悲伤和愤怒。

不过,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博士将她带到装着很多蜘蛛的玻璃箱前,并且让她将手伸入到其中。]女士虽然抗拒,但经过前一晚的洗礼,明显已经强大了很多,犹豫了一会儿后便将手伸入其中,并且停留了一会儿。在伸进去的一瞬间,她依旧很害怕,但很快她就意识到自己居然做到了,随即变得异常兴奋起来。在博士的要求下,她把一只蜘蛛放在自己的手上,博士说:“看到了吗?它并没有爬满你的全身!”最后,她还徒手将几只蜘蛛从一个玻璃箱中转移到另一个箱子中。

由此,她彻底摆脱了蜘蛛恐惧症。她说:“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做到这种事情。我居然让蜘蛛爬到我的手上,我还拿着它们!而现在,我毫发无损。”

3、古烈治效应——让我们更好的懂得男女交往

古烈治效应来自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国家元首,叫古烈治。有一天,他带夫人参观一个养鸡场。夫人看到公鸡在母鸡身上“努力”,于是问农场主:“你能不能告诉我,公鸡每天尽多少次丈夫’的责任呢?”农场主回答:“每天十几次。夫人说:“请你将答案转告元首。”元首听了转述后,问:“那么,公鸡每次都在同一个'妻子’身上尽责任吗?”农场主回答:“每次都不同。”元首便道:“请你将答案转告夫人。”

古烈治效应指的便是男女之间思维和心理的差异。社交恐惧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与异性交往时有恐惧心理。其实,两性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天生就有很多不同,不必因为难以把握而畏缩不前。事实上,只要明白这种差异的存在,并且增强自信、适当运用,就可以与异性顺利进行社交活动了。

4、态度效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克服躁狂症

有这么一个关于大猩猩的有趣的实验。科学家在一个房间里放上很多镜子,然后让猩猩走进去。第一只猩猩性格温顺,它进入房间后,看到了很多“伙伴”,不禁高兴地和它们打招呼。自然,镜子中的“伙伴”也同样友善。它愉快地在房间里玩儿了三天,离开的时候还恋恋不舍,想和“伙伴”们继续相处。而第二只猩猩凶残暴戾,它一进房间,就看到很多同样凶暴的“敌人”。它马上做出战斗姿势,和这些“敌人”厮杀起来,十分惨烈。战斗了三天后,它竟死在了这个房间中。

5、鸟笼效应——克服表演型人格障碍

鸟笼效应源于这么一个关于鸟笼的故事。詹姆森和卡尔森两人打赌。詹姆森说:“我不久之后就会让你养一只鸟的。”卡尔森则说:“不可能,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什么鸟。”之后,詹姆森买了一个很漂亮的鸟笼送给卡尔森。卡尔森觉得这鸟笼反正挺好看的,就挂在了家里。从此之后,只要有客人来,就会问:“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呢?”卡尔森只好回答说:“我没养过鸟,我只是跟人打赌。”每次他解释得口干舌燥,可是客人们却满脸不解。时间一长,卡尔森自己也觉得很烦了,干脆买了一只鸟,放在鸟笼里。这回,挂在家里的鸟笼再也不会显得突兀了

这就是所谓的“鸟笼效应”。人们在获得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之后,会继续不自觉地向里面添加一些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

这一点商家们运用得最在行了。他们提供很多的打折券或者优惠券,这本来对我们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我们拿到了这些东西,就会想要把它们花掉,于是买来了很多有用的没用的东西。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则在遇到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景的时候,不停地在其中添加一些可有可无的剧情,并且乐在其中,享受在那样的情境下魅力四射的感觉。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列一个表格,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分为“必要的”、“重要的”、“无关痛痒的”。这样的话,在做事的时候也就会分清楚主次,而不会偏离自己的重点,在无关的事物上浪费时间,一味施展自己的魅力,而耽误了要做的事情。

6、配套效应——克服表演型人格障碍

18世纪的时候,有个叫作狄德罗的哲学家。有一天,有人送了他一件非常高级的睡袍,考究、高雅、名贵。狄德罗也非常喜欢这件华丽的睡袍,穿上之后非常惬意,感觉家里的东西都很别扭:家具都很落伍,床单、地毯,书桌……自己家里的一切居然都显得那么粗鄙。于是,为了跟这件睡抱相匹配,他对家里进行了一次大升级。终于,他觉得家具的水平上来了,配得上他的睡袍了。可是,狄德罗却意识到有什么东西不对劲。在没有这件睡袍之前,他原本过的生活非常好;可是当拥有了这件高级的睡袍之后,自己的生活居然被它“胁迫”了。

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高档物品后,会不断用同样高层次的物品来配制以达到心理平衡。这就叫作“配套效应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更注重外表,虚荣,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暗示,极易受到配套效应的影响。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想想,这样的配套是否必要,是否已经给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7、拆屋效应——告别偏执狂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就是拆屋效应。你先提出一个很过分的要求,在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再提出较小的相对合理的要求,就很容易被满足了。

拆屋效应是一种心理学“计策”,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如,你想要去朋友家住一个晚上,你觉得按照妈妈的个性一定不会同意,于是,你说:“我要去朋友家住一个礼拜。”这时候,妈妈当然坚决反对的。然后你提出:“那我就去一天吧。”因为和一个礼拜相比,一天是小而合理的要求,那么,妈妈做出让步的可能性就很大。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因自身的多疑和自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摩擦和怨恨。在运用拆屋效应之后,偏执型人格障碍息者可以适当掌握话术,减少自身的攻击性,与人较好互动。

8、摩西奶奶效应——克服情感依赖症

摩西奶奶是美国的一位艺术家。她75岁才开始学习画画,80岁的时候举行了个人的首次画展。摩西奶奶出生在一个农场里,只受过有限的教育。她一生都待在农场中,操劳着农活和家庭,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养育着自己的孩子们,而且她有10个孩子要照顾!平时,她就刺绣些乡村景色来放松自己。七十几岁的时候,关节炎让她不得不放弃刺绣,她转而开始学习画画,并在当地分发自己的作品。她的作品在艺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到了80岁的时候她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人画展。直到101岁去世的时候,摩西奶奶留下的作品达到惊人的1600多幅。摩西奶奶被当成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但是,她更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去努力、去改变,都会获得成功。同时,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是蕴藏在不同的方面而已。

9、鲇鱼效应——克服情感依赖症

挪威人喜欢吃活的沙丁鱼,活鱼的价格比死鱼要高很多。但是,大部分沙丁鱼都会在回港途中因缺氧死去。为此,人们费劲了心机,可还是收效甚微。但是,有一条船却总是能够运回很多活鱼来。原来,船长在沙丁鱼的鱼槽里放了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鲇鱼,鲇鱼在鱼槽中四处游动,沙丁鱼为了逃避被吃掉的厄运,努力游动、四处逃窜。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不会缺氧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鲇鱼效应”

在管理学中,鲇鱼效应主要用来指企业引进外部人才,适度增加企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唤醒企业活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只有在产生一定的危机感的时候,才会激发出自己的潜能,超常发挥,表现出自己最出色的一面。

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正是由于时刻能找到所依赖的人,所以才会一直过于依赖他人,对自己不自信。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适度地将自己暴露在危机感之中,迫使自己的人格独立起来。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读宁安宁撰写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摘抄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