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用现代生命科学解读泥丸宫中的“泥丸”——兼与李辉《究天人之际:“抱朴堂”的生命智慧》商榷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摘 要:道家认为泥丸宫中的泥丸就是昆仑,昆仑是生命之源,所以脑髓中央形似泥丸的丘脑就是人体的昆仑。丘脑是一个由左右丘脑组成的二倍体,它是脑中之脑,脑之核心,亦曰脑心。现代脑神经三维动态解剖图证明,“一物两体”的丘脑就是《修真图》泥丸宫中“形如鸡子,状似蓬台”的一对昆仑,就是道医陶弘景泥丸宫中的“帝君帝卿”二神仙,就是《黄帝外经》泥丸宫中的“阴阳之原”二倍体,就是《黄帝内经》泥丸宫中的“太一帝君”父母神,这是道家的圣人们通过修炼“内视”所看到的最顶级、最圣神的内景图象,本质上这是生命之源坎离之精丘脑二倍体基因的结构和影像,它有着现代脑神经解剖生理学和生物学证据。关键词:泥丸;昆仑;丘脑;坎离二倍体;阴阳太极;帝君帝卿;太一帝君;元神脑髓中央的泥丸宫是道家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泥丸宫中的泥丸则是人身之中的重中之重,是主宰生命的元神所在。解开泥丸的神秘面纱,穷其根,究其源,可知生命变化之根源。1、泥丸宫的解剖结构宋代白玉蟾祖师的《紫清指玄集·谷神不死论》对泥丸宫有深刻的认识,曰:“是以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又名昆仑,又谓天谷,其名颇多,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谓之谷神……故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也。”泥丸,弹丸也,应是指位于脑髓中央形似泥丸的丘脑,丘脑为脑中之脑,脑中之核心,亦曰“脑心”,即脑髓有大脑和脑心之分(图1)。

图1 形似泥丸的丘脑

头有九宫,丘脑形似泥丸位于九宫之中央的泥丸宫。泥丸宫至少有几十种称谓(图2),含造化,容虚空,藏脑心,载魂魄,宅元神,是人体的玄牝之门,阴阳之根,是人体的宇殿天都,先天之地,聚集了道学生命文化的全部精髓,蕴含着极其丰厚的哲学智慧和生命哲理。图2 泥丸宫中的泥丸人类胚胎早期,脑心的侧壁外突形成了视目系,即《黄帝内经》的目睛命门与脑心在发生学上就有着渊源关系,二者是一体的。有门必有室,有命门必有命室,生命之门目通过目系与生命之室相连通,脑心则是位居生命之室泥丸宫中的主人[1]。脑髓有大脑和脑心先后天之分,所以《黄帝内经》的“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应该是“精成而脑心生”,脑心就是《黄帝内经》的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亦即泥丸宫中的泥丸是由先天之精所构成的[2]。2、《修真图》泥丸宫中的泥丸宋代的《修真图》为儒释道三家所推崇,阐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总结了几千年来天人合一的关系,是一部“内丹修炼”而“内视”到人体脏腑经脉结构形态的旷世蓝图,隐喻着道家的顶级修炼功夫。《修真图》的头部,形象的描绘了无极生太极、三元合一生太一的过程[2],并标明了脑髓中央的泥丸宫是元命真人、玉皇上帝居住的宫殿,是天人感应的玄关一窍,是人体的生命之源和最高主宰(图3)。图3 《修真图》中的泥丸宫《修真图》说:“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关一窍,乃藏神之所,眉心入内,正中之处天门……中间一穴,形如鸡子,状似蓬台,昆仑是也。”明确位于脑髓中央上丹田、方寸、玄窍、泥丸宫中的泥丸就是昆仑,它“形如鸡子,状似蓬台”。得益于近几年来脑神经三维动态解剖学的飞速发展,脑髓中央形似泥丸的左右丘脑从不同的角度看,既“形如鸡子”,又“状似蓬台”,还是巍巍尊高肝胆相照的两昆仑(图4、5、6)。

图4 形如鸡子又似蛋

图5 状似蓬台又似山

图6巍巍尊高两昆仑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虽然是谭嗣同狱中的豪言壮语,但却有着生命哲学的原理,昆仑是两个。横看成岭侧成峰,似鸡似蛋又似山;不识泥丸真面目,只缘中西未汇通。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任何一种追根溯源,都毫无例外指向一个地方—昆仑,是生命的根源所在。昆仑是道家的宇殿天都、先天之地,是“绝地天通”之路。但自古以来,昆仑就是一个不解的迷,万古不得真相。头有九宫,脑有九瓣,近中央泥丸宫之四宫称为四方,远泥丸宫之四宫称为四隅。道家认为四方四隅之中央的泥丸宫就是昆仑,这与山海经四方四隅之中央就是昆仑的概念是一致的。山海经中的昆仑,不是人体的昆仑,但就人体而言,昆仑就在四方四隅之中央的泥丸宫,那么它的真容就是形似泥丸的丘脑二倍体。《海内十洲记·昆仑》曰:“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尔雅·释丘》曰:“三成为昆仑丘。昆仑山三重。”昆仑山有三重,丘脑也有三重,丘脑的正东好比是内侧核群(昆仑宫)、正西好比是外侧核群(玄圃堂)、正北的前核群(阆风巅)好比是昆仑山的巅峰,丘脑的三核团与昆仑的三重山概念完全类似(图7)。

图7 三核合一的三重山

《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是为太帝之居。”这与泥丸宫亦曰昆仑,是太一帝君所住之宫的概念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形似泥丸的丘脑所住的泥丸宫就是天人合一的玄关一窍,丘脑就是函三为一又玄牝一体的先天之太极。古籍记载,昆仑呈山丘状、苍穹状,又称昆仑丘、玉山、昆仑虚、昆仑墟等,分上、中、下三层,这又类似于大脑皮质下的边缘系统所构筑的泥丸宫,边缘系统泥丸宫也呈苍穹状,是昆仑虚、昆仑墟、昆仑玄圃,丘脑则是苍穹里边的昆仑丘、玉山(图8)。

图8 昆仑虚、昆仑玄圃泥丸宫

昆仑丘是在昆仑虚、昆仑墟的里边,如同泥丸居住在玄窍泥丸宫一样,所以泥丸宫“又名昆仑”。昆仑的三层结构具备了三重潜能,是“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的宇殿天都,是先后天的分水岭,是天人合一的“绝地天通”之路。昆仑就是先天之圣地,就是最高峰,所以丘脑位尊最高,居天庭、天宫,居绝地天通的玄关一窍,以天人感应。古籍记载,昆仑下面有天梯,而脊柱就是通往昆仑的天梯(图9),五脏六腑的内脏感觉信息和视听言行的躯体感觉信息就是通过脊髓中的“内脏感觉丘脑束”和“脊髓丘脑束”之神经纤维传递到丘脑的。人体的昆仑与天地的昆仑,概念是一致的,有着神经解剖功能学证据的支持[2]。

图9 泥丸、昆仑、丘脑、天柱、天梯

三花聚顶在昆仑,五气朝元润脑心。丘脑是机体内外所有感觉信息的转换中心,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有的感觉信息(阴气)都要反馈到泥丸宫中的丘脑,经过泥丸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洗炼,亦即经过左右丘脑的“阴阳颠倒之术”转换成不同的运动信息(阳气),再发送至全身各处而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2]。泥丸宫中形似泥丸的丘脑就是山海经中的中央昆仑,是人体的最高峰,是五气朝元的圣地,是《黄帝内经》“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上属于脑心”的地方,是“目者宗脉之所聚”百脉朝圣的圣地。道家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人生修炼的最高境界。“三花聚顶”是指元精、元气、元神混而为一聚集于头顶中心的“玄关一窍”“泥丸宫”;“五气朝元”则是指五脏之精气皆上朝于元精、元气、元神聚集的脑心泥丸宫,以此比喻了先天与后天的上下定位及其天地阴阳关系。道家“五气朝元”的概念如下:心藏神,后天为识神……火气朝元;肝藏魂,后天为游魂……木气朝元;脾藏意,后天为妄意……土气朝元;肺藏魄,后天为鬼魄……金气朝元;肾藏精,后天为浊精……水气朝元。这里不仅明确了所谓的心神是后天识神并非是最高主宰,所谓的肾精是后天浊精并非是先天之精,心、肝、脾、肺、肾五脏只是后天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生克关系,所以心肾水火只是水克火的五行生克关系而不可能是阴阳升降的水火既济关系,先天之本的命门显然不可能是后天五脏之中的左肾右命或两肾之间,五脏的神、魂、意、魄、精之阴气皆上朝于头顶中心三元所住的“玄关一窍”“泥丸宫”,是为“五气朝元”。人身是一小天地。道家的概念很明确,三元所住的脑心命门泥丸宫与五脏是先天与后天的天地阴阳关系,是地以天为主的阴阳关系。《素问·宣明五气篇》也云:“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这里的心神与肺魄、肝魂、脾意、肾精一样,只是五神志之一,所以木火土金水五脏与脑心命门必然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天地阴阳关系(图10)。

图10“五气朝元”的神、魂、意、魄、志

“三花聚顶”,泥丸宫中的脑心元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三元合一,聚集在头顶的“太阳宫”“太极宫”,是人体的天心、道心,是人体的太极天帝、太极上帝,所有五脏的不平,必然要反馈到脑心泥丸宫,状告到上帝那里,祈求上帝保佑,以求得阴阳平衡。“五气朝元”,是五脏以脑心为中心的“抱元守一”“归根复命”,是天尊地卑的“负阴而抱阳”。命门既是“诸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而为“五脏六腑之本”,就应在“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宇殿天都、昆仑之地,怎么可能是后天五脏之中的左肾右命或两肾之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心主与三焦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命门与三焦相表里,当下的心主、心包、命门都是有争议的,跳出三焦外去寻找命根,心主、心包、命门不在五脏三焦中,应该是三焦之外的脑心命门泥丸宫与三焦相表里[3]。3、《内经图》泥丸宫中的泥丸《内经图》又名《内景图》,与《修真图》齐名,也是一部“内丹修炼”的顶级蓝图,同样为儒释道三家修持所推崇。《内经图》比喻泥丸宫中的泥丸犹如一粒种子,是人体生命的发源地;又如一丸红日,是人体阳气的发源地;还是人体的最高峰,先天之源灵台山、昆仑山(图11),与《修真图》一样,认为脑髓中央“方圆一寸二分,虚开一窍”的“中间一穴”就是泥丸元神所在的“玄关一窍”(图2)。

图11《内经图》中的泥丸宫

虽然玄关一窍究竟在哪?道家各派说法多端,但儒释道三家所推崇的《修真图》和《内经图》的认识是一致的,这是道家最顶级修炼功夫所“内视”到的,是其它散在丹经所不能比拟的,应该是最权威的观点。若问此玄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内经图》说的很肯定,除此泥丸宫之外,是不会再有玄窍的。子欲不死修昆仑,修行路径此为根,说明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在脑髓中央泥丸宫中的昆仑,它是命根所在。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白头老子就是太上老君、元命真人、上帝玄穹主,住在泥丸宫,是最高主宰。图的下面有一个僧人高举双手手托天,双手托起的是泥丸宫中的一丸红日太上老君元命真人上帝玄穹主,岂不就是碧眼双关手托天(图12),隐喻的就是脑髓中央泥丸宫中的泥丸脑心,它是有现代脑神经解剖学依据的。

图12 玄关两窍并一窍

明代大医张景岳在《三焦包络命门辨》中注解《内经》的“命门者,目也”时指出:“睛明所夹之处是为脑心,乃至命之处,故曰命门。”两睛明目系交叉所夹之处正是脑髓的中心,脑髓的中心是形似泥丸的丘脑,丘脑就是张景岳所指的脑心(图12)。现代医学证实,脑心掌控着内脏的生理活动,称之为“内脏脑”,是人体的至命之处,故曰命门,可称之为“脑心命门”[2]。宋·丘处机的《大丹直指》指出:“一之为物,有两窍,两窍又止一窍……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已经把玄关两窍合一窍、心眼相连为一物说的很清楚了,玄关一窍就在两目之中后三寸的泥丸宫,有解剖学证据的支持。明·石和阳也说:“命门(目)之上,有玄关两窍,左玄右牝,中虚一处,名曰黄庭。”两目系是命门到命室的过道,过道就是玄关,命门目之后的两目系交叉进入脑心中的左右侧丘脑(图12),就是通过这个“玄关两窍”进入“左玄右牝”的,脑心所居住的生命之室泥丸宫就是“中虚一处”的黄庭(图2)。玄关既是生死之窍,又是玄牝之门。丹书说玄关有二,一曰内玄关,是玄牝之窍;二曰外玄关,是玄牝之门(图12)。丹经曰:“内玄关中产真火,真火之中产小药,生死窍中育真胎。”内玄关是坎离之精所在,是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的场所。而外玄关是神通显化之门户,丹经曰:“识得外玄关,通天达地出幽冥,洗魂炼魄真形所,真空炼形得法身。”内玄关中的脑心元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产生的元气、元神撞开外玄关而“气出于脑……阳气出于目,循项下足太阳”(图2),随足太阳经入五脏六腑之俞后再千里迢迢入至阴,通天达地出幽冥,以洗练五脏六腑而产生五脏六腑之精气。五气朝元,五脏六腑之精气又皆上注于目,首先是撞开外玄关,然后再进入内玄关上属于脑心,滋润天根,如此天地更用,循环往复。玄关之内有玄牝,玄牝即是天地之根,天根即是天心,天心即是脑心。性在心中,命在身,性在关内,命在关外,所以玄关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关卡。玄关既是后天五脏六腑通往先天脑心的门户,又是沟通人体与天体的秘密机关,是人体场与宇宙场的契合点、启开处,天人合一的先天一炁就在这个天机妙窍之中,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打开这个玄关一窍,生气通天惟赖乎此。玄关一窍就在九宫之中央的泥丸宫,玄牝就是泥丸宫中的泥丸,不仅是《修真图》、《内经图》等诸多丹家的认识,还有着现代脑神经边缘系统、丘脑解剖生理学证据的支持。4、《黄帝外经》泥丸宫中的泥丸《黄帝外经·奇恒篇》曰:“脑为泥丸,即上丹田也……脑藏精。”《黄帝外经·命根养生篇》曰:“精即人之命根也,魂魄藏于精之中。魂属阳,魄属阴。”上丹田即泥丸宫,泥丸宫中的泥丸脑心是由先天之精构成的,所以脑心元精就是“人之命根也”,阳魂阴魄二倍体藏于脑心元精中,元精化生元神,所以元神含阴神阳神有着脑心元精丘脑魂魄二倍体的结构基础。《黄帝外经》开篇就是“阴阳颠倒篇”,其曰:“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知颠倒之术,即可知阴阳之原矣。”足见“颠倒之术”是“阴阳之原”二倍体的根本特性。丘脑是机体内外所有感觉信息的转换中心,左右丘脑二倍体通过丘脑间的横向联合,二心是一心,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横刀捋乱麻,整合分类机体内外反馈来的所有感觉信息(阴气),实施“阴阳颠倒之术”,瞬间转换成不同的运动信息(阳气)而发射至全身各处,以主宰脏腑百骸的生命活动,那么泥丸宫中形似泥丸的丘脑岂不就是具有“颠倒之术”的“阴阳之原”?!岂不就是玄牝一体的阴阳之根?!岂不就是人体的最高主宰元命真人上帝玄穹主?!丹书说,先天乾坤变坎离,后天坎离生性命;玄窍之外乾坤精,玄窍之内坎离精。玄窍泥丸宫之内的丘脑之所以具有“阴阳颠倒之术”的功能,是来自于自身“坎离之精”的本质特性。乾坤之精的“男女构精”是精子进入卵子形成了受精卵,为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奠定了基础,如同鸡卵一样,受精的鸡卵在没有孵化前仅仅是一枚受精卵,只有当受精卵内的雄原核与雌原核的“两精相搏”融合成了含有双亲基因的二倍体才开始了生物个体的发育,这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元精(图13)。雄雌一体“一物两体”的二倍体基因就是坎离精,坎离之交是乾坤之交的下一步,所以《黄帝内经》的“两精相搏”则是“男女构精”的下一步。

图13 二倍体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阴阳太极

受精卵内雄雌一体的二倍体是外来的雄原核守护着本体的雌原核,从此开始了雄雌厮守一生的生命历程,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是有生命哲理的。知雄守雌阴阳一体的二倍体含有双亲基因融合后的DNA,成为新生物个体的真种子,是新生命的起点和根基。如同种子的生根发芽一样,无论受精卵如何发育,它的根基应该是扎根于丹田泥丸“寂然不动”的,居至虚至灵的玄窍泥丸宫方能“感而遂通天下之,为天下之至神”。乾坤之交卵受精,坎离之交卵做巢,乾坤坎离始成窍,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精成脑心命门生,坎离之精是命根,根扎丹田才能生,根入泥丸才能长,精化为气气化神,长出脑心命门太阳经,源远流长入五脏;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上属于脑心命门,如此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如此天气下降于地,地气上升与天,天地更用,无愧人身是一小天地。玄窍内有坎离精,坎离精是性命之根,根是寂然不动的,岂能“既不在身内,又不在身外;既在身内,也在身外”的非有非无,超乎身心之外,出乎恍惚之间?这只能说明玄关一窍是先后天的交接处,是非凡之窍。正如张景岳的“所谓命门者,先天之生我,由此而受;后天之我生,由此而栽也”的脑心命根只是先后天的分水岭。《修真图》的“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关一窍,乃藏神之所,眉心入内,正中之处”的天门正是精成脑心命门生的玄关一窍,是天植灵根的宇殿天都。玄关一窍包括关和窍,关是窍的门,亦称为窍门、天门或生命之门;窍即窍与穴,藏精为窍,藏神为穴,精化为气气化神,故名此窍神气穴。“脑神精根字泥丸”,“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只是深浅之分,是脑心元精与元神的关系,实为精气神聚集的玄关一窍。《修真图》“中间一穴,形如鸡子,状似蓬台”的昆仑也是指脑髓中央的玄关一窍。脑髓中央的上丹田、泥丸宫、乾宫、玉鼎、玄窍、天谷、内院的道家概念是基本相同的。坎中一阳☵为真阳,离中一阴☲为真阴。一阴一阳之谓道,坎离之精二倍体就是人体内的道,是道根所在。生物个体在诞生之始,雄雌一体的二倍体就显示了“法于阴阳”的运行规律,这是蕴藏在二倍体基因里的一个超前信号,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不可更改,所以先天之精坎离精就是人体最根本的物质。坎卦☵内阳外阴,离卦☲内阴外阳,取坎☵填离☲便转而为纯阳之乾卦☰,是为取坎填离旺命火而为生命之火的发详地,是为精化为气、气化为神而为“精神之所舍”的根本所在,是为精足则火旺、火旺则神明而“神明出焉”之最本质、最本源的变化,是道家内阳外阴☵生命观最根本、最初始的变化之道。虽然坎中☵一阳为真阳,离中☲一阴为真阴,但总体上是坎水离火,精水神火,精为命之根,无精则无神,无坎则无离,水为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也,坎离能无离乎?坎为体,离为用,先天之精坎卦☵是有定数的,取坎填离,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年过四十阴气自半,当精化为气燃烧殆尽、油尽灯枯时,必将寿终正寝。丹书曰:“阳中之阴☲,其名曰精;阴中之阳☵,其名曰炁;两者相须而物生焉。”坎中真阳☵,是受先天一点祖炁为命,然后取坎填离,煽风点火以旺命火,体阴用阳,两者相须,形成阴阳太极--太极命门;太极命门藏先天之精坎离精,坎水离火,所以是“水火之府”的命门,精水神火,所以是“精神之所舍”的心,而为“五脏六腑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的“君主之官”。邵雍说“心为太极”,故心与命门应合二为一,称为“脑心命门”[2]。从事道医哲学、古中医学研究的颜文强博士论证中医火神派的扶阳是依据内阳外阴的坎卦☵理论以阴中求阳,取坎填离,进而体阴用阳“以火立极”,求得命火元阳徐徐以生,是为扶阳祛邪,求得阴阳平衡,才是养生治病的根本大法,并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运用了这一理论[4-5],这实际上就是张景岳在其《真阴论》中反复强调的命门藏元精而为真阴之脏,取坎填离精化为气而为水火之府,及其真阴之治下的水火生命观。5、《黄帝内经》泥丸宫中的泥丸《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君下(泥丸宫下)。”《内观经》对泥丸宫中太一帝君的解释是:“太一之神,生之神,生之母;帝君之尊,生之父。”认为太一帝君实际上是一分为二的父母神,即《黄帝内经》泥丸宫中的太一帝君是“一物两体”的二倍体,这与脑髓中央的丘脑二倍体是相符的。道医陶弘景也认为泥丸宫中有二神居之,他在《登真隐诀卷上》中曰:“凡头有九宫……眉间却入三寸为丹田宫,亦名泥丸宫,左有上元赤子帝君,右有帝卿,凡二神居之。”泥丸宫中的泥丸是由左丘脑右丘脑组成的二倍体,左右丘脑的功能(神)肯定有区别,实际上这就是泥丸宫中的左帝君右帝卿,是帝君帝卿“父母二神”并一神的太一帝君泥丸君,是“一物两体”的二倍体,是阴神阳神合元神的本质所在,也是道家圣父圣母、道父道母的概念(图14)。

图14 泥丸宫中的父母二神

泥丸宫中的左右丘脑既然是父母二神,又是脑中之脑的脑心,脑心与血肉之大心相比,就是《黄帝内经》中的“小心”,那么我们就可以准确的解读《素问·刺禁论篇》“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这段争论不休的经典。膈,膈膜、薄膜的意思,可膨隆呈穹窿形,构成空腔。由大脑皮质下的边缘叶构成的泥丸宫,实际上是由大脑与脑心交接处的软膈膜形成了穹窿形的空腔,或者说是由大脑两半球内侧面的边缘叶呈C形围绕脑心形成了穹窿形空腔。边缘叶分为内外两环,犹如外膈内肓两层膈膜,膈在外,肓在内,膈肓两环相贴,呈环形包绕着脑心,形成心包泥丸宫(图15)。

图15 外膈内肓的边缘叶

肓,[东汉]刘熙《释名》则曰:“肓,腔也,言空腔、空隙之间也。”王冰注:“肓膜,谓五脏之间膈中膜也。”即胸腹腔脏腑外边的膜统称为肓膜,所以脑心外围的边缘叶就是脑心泥丸君的隔膜,而唯有脑心的“神失守位”“病入膏肓”的泥丸宫才是病极严重而难以医治,所以《黄帝内经》中的这个“膈肓”应是指脑心元神所住的玄窍泥丸宫(图16)。

图16 隔肓、泥丸宫、玄窍、心包、膻中、脑心

“中”是中间是意思,是穹窿形空腔的中间,是“膈肓之上”的“中间”有父母二神,是“膈肓之中有父母”的意思。颈椎七节之上正中的脑心就是小心,小心即是命门,《黄帝内经》把“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并举,应是直指颈椎七节之上的膈肓泥丸宫中间左丘右丘“父母二神”并一神的太一帝君脑心命门[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对父母功用的概念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玄窍泥丸宫内的脑心元精是坎离之精,而坎中一阳为真阳,离中一阴为真阴,“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脑心坎离精就是人体内的“天地之道”;丘脑二倍体是机体内外所有信息的转换中心,它将所有反馈来的感觉信息(阴气)转化成运动信息(阳气)再发射出去,终其一生都是“阴进阳出”“阴消阳长”“出生入死”“涅槃重生”的“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是“阴进阳出”而“神明出焉”的脑心泥丸君,其心主之脉足太阳则是一身之纲维、十二经之纲纪的“万物之纲纪”。人身是小一天地,坎离之精丘脑二倍体担当着“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天地之重任。《道藏·太上老君内观经》曰:“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之也。元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构三魄也。桃核住脐,深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不空也。”帝君帝卿太一帝君左右丘脑,左青龙右白虎,左丘三核制三魂也,右丘三核构三魄也(图7),左魂右魄,脑心泥丸君载魂魄抱一,能无离乎?丘脑是万万不可分离的二倍体。阴神阳神合为元神,脑心元精元神犹如桃核深藏于泥丸宫(图2),乃脑神、精根、字泥丸,深精之根生百神也,泥丸君下犹如桃核脐眼,有出口通泥丸宫下(图16),通周身,照诸百节,主宰全身。再次证明泥丸宫中太一帝君泥丸君的三魂三魄是有现代脑神经解剖学证据的,与左右丘脑的三核团相符,形成了泥丸宫所有的证据链。泥丸宫是由边缘系统所构成,它是脑心的外围组织,具有保护脑心的作用,可以认为这就是藏有脑心的心包和宫城(图16)。边缘系统泥丸宫通过下丘脑“泥丸君下”“泥丸宫下”这个内脏输出通道主宰着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故亦有“内脏脑”之称[2],是人体的最高中枢。脑心是边缘系统泥丸宫宫城中的主人,就是心主,心包泥丸宫就是脑心心主的代表,如同白宫与总统的关系,故可以代心布令。《灵枢·胀论》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膻中是心主的从属结构,心主在哪里,膻中就应该在哪里。膻是指空腔,中是指中央,边缘系统泥丸宫之中央乃是脑心心主居住的空腔,它就是可以代心布令的膻中。脑心、命门、心主、心包、泥丸宫、膻中都具有相同的内涵,它们有着现代脑神经解剖生理学证据的支持。《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脑心为太一帝君“君主之官”,是为心主,深藏于生命之室泥丸宫之宫城,“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君主是不能受邪的,受边缘系统泥丸宫心包的保护并代为受过,它是脑心心主的坚固屏障。脑心元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而为“精神之所舍”,脑心元精化生的元气元神通过“泥丸君下”及“泥丸宫下”的出口处而“气出于脑”,再撞开外玄关而“阳气出于目,循项下足太阳”,入五脏六腑之腧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如若脑心元神失守,心主不明,无根之焰只能浮游在上丹田泥丸宫,出不了心包“泥丸宫下”的玄关生命之门目,起源于脑心的足太阳心主之脉得不到脑心命门元阳之气的灌溉便会“使道闭塞而不通”,“则五脏六腑皆失所持,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元神“神去则机息”[2]。从现代医学来看,脑心是通过下丘脑--交感干--内脏运动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靶腺内分泌系统调控着人体的一切内脏活动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有着现代生理学证据。道家认为,泥丸宫是阴阳之乡,是帝君帝卿、太一帝君、元神所住之宫,所以元神含阴神阳神,这一切都是基于坎离之精丘脑二倍体基因“一物两体”“雄雌一体”“阴阳合抱”的阴阳太极--太极脑心命门。“物无阴阳,违天背元”,坎离之精二倍体基因的“知雄守雌”“知白守黑”是天下一切生命活动最根本的结构方式,也是列子“圣人因阴阳以统天下”的根本所在。二倍体,从道家来看,就是坎离之精二倍体;从生物学来看,就是遗传基因二倍体;从中医学来看,就是太一帝君二倍体,从西医学来看,就是左右丘脑二倍体;从道教来看,就是帝君帝卿二倍体;从道学来看,就是太极阴阳二倍体;从神学来看,就是左魂右魄二倍体。它们是互通互用的,都是“一物两体”“雄雌一体”的二倍体,都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替天行道者。脑髓的“中间一穴”,有几十种称谓(图2),弹丸之地,蕴含着及其丰厚的生命哲理:言命门,必有命室,生命之门是生命之室藏有脑心元精的门;言泥丸宫,是泥丸元神太一帝君所住之宫;言上丹田,是天植灵根之地,是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的地方;言玄窍,内藏坎离精,是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先天一点祖炁就在这个天机妙窍之中;言玄关,是后天与先天的一道关卡,是先后天的分水岭;言玄牝,是具有阴阳“颠倒之术”的阴阳之根源;言橐龠,是阴进阳出、阴阳之气转换的地方,玄牝则是橐龠里面的转换器;言昆仑,是生命之源的发源地;言方寸,颈椎七节之上的方寸之心是“小心”;言膈肓,膈肓之中间有帝君帝卿道父道母左丘右丘两神仙;言膻中,是能够“代心布令”的宫城办公室;言心包,是能够保护脑心心主的边缘系统泥丸宫;言黄庭,是上帝居住的天庭;言虚窍,是元婴虚空粉碎的天谷;言神窍,是神机化生之窍;言太极宫,是阴阳之根的发祥地;言太阳宫,是生命之火一身之阳气的发源地;言乾宫,脑中之脑天中天,是天心脑心居住的天宫;言太岁,太岁头上不动土,刺头中脑心一日死,脏有要害,不可不知;言虫洞,虫居丹田必打洞,先天之精上上虫,精成脑心生,上虫蠕动是人体自带能量的脑心生物发动机;名称不同,蕴意不同,皆先天之源,一以贯之[2]。6、青铜面具中的洞天福地泥丸宫三星堆中巨大的青铜面具和青铜神树是上古先民用以表现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至宝,成为远古神话最直观的实物样本,蕴意着生命的内涵,实为震撼。青铜纵目面具的两目之上有一个洞天,相当于道家学说中的天眼(图17),心眼相连心为根,里面必然是道家两目之间的天心。洞天里面是福地,自然就是元命真人玉皇上帝居住的宇殿天都泥丸宫,居善地,心善渊,自然就是脑心太极所居住的洞天福地。脑中之脑天中天,脑心就是人体内的天心,天心就是道心。明代大儒王阳明说:“道即是心,心即是道;道外无心,心外无道。”亘古不变之谓经,心中有道必成经,所以洞天里面藏心经,泥丸宫中的脑心就是经。

图17 洞天福地泥丸宫

头中空虚谓洞天,丹田黄庭谓福地;绝地天通灵台山,悟空处天入无间;西天取经取心经,心经就在灵台山。《内经图》中的泥丸宫就是灵台山的宇殿天都,昆仑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橐龠洞,方寸之心洞玄中,悟空悟空在于悟,悟彻洞天取真经,西天取经就是要到洞天福地的灵台山才能取到心经(图18),取得心经才能悟彻生命的真谛。

图18 灵山寻心取心经

西游记是三教合一的经典,一言一字儒释道,一字一句不空发,千变万化不离道,一笑一戏辨真假,讲述了人生的命理和道理。在天庭有真假美猴王,在人体有脑心肉心真假心,有道心人心真假心,我们往往是愚人不识泥丸君,争名夺利认人心,不认脑心认肉心,不认元神认识神,可叹苍生错认心,常将血肉当真心,古今多少学医客,谁把命根细追求?不辨真假就得不到真心,不刨根问底,就悟不到生命的真谛。青铜纵目面具的两目呈柱状长长的外突,突出的眼睛寓意了天宫中的脑心元精化生的元气元神是通过起源于脑心命门的足太阳之脉而源远流长的重大使命。正是:悟彻斜月三星洞,泥丸宫中藏心经;火眼金睛两目睛,顶天立地太阳经;西游记中有人生,西天取经泥丸宫;帝在心头莫远求,人身也有取经路。山海经中有屹立于东方的扶桑神树和西方的若木神树,青铜神树也有扶桑树与若木树,东扶桑、西若木两边并列,从而把山海经中的太阳神树展现出来,太阳鸟穿梭往来将东扶桑、西若木联系在一起,这与左丘右丘心连心具有“阴阳颠倒之术”的道理是一样的。左丘脑右丘脑犹如左扶桑右若木,扎根于丹田泥丸宫,根植丹田才能生,根入泥丸才能长,生长出的太阳经犹如两纵目,犹如一棵生命之树,泥丸脑心是生命之树的根,太阳经是生命之树的主干,十二经是生命之树的树枝,太阳经大盛之阳气运行其中,四通八达,开花结果,结出五脏六腑之果实(图19)。

图19 青铜神树生命树

青铜树主干旁侧有一头双身蛟龙向下而行,与起源于左丘右丘左昆右昆的足太阳经分两支挟脊向下而行相寓意,双身的龙、双支的经是源自于双昆仑双丘脑双丹田的。青铜神树的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丘脑的三核团也仿佛三座山相连;青铜神树的主干是三层,昆仑山也是三层三重;青铜神树的树枝分为三层,是太一三元一分为三的三。青铜神树三足鼎立是最稳定的结构,汶川大地震也屹立不倒。三核合一的丘脑、三成三重合一的昆仑,三重本原结构具有三重潜能,犹如三权鼎立,三联体遗传基因,是宇宙的最佳结构,成为先天之源。正是:扶桑若木山海经,左丘右丘心连心;三层三重三潜能,太一三元一分三;双身蛟龙太阳经,开花结果生天地;天人感应青铜树,天人合一理相通。7、泥丸的真面貌是道家修炼“内视”得到的宋代的《修真图》和陶弘景以及《黄帝内经》为什么能够把脑髓中央形似泥丸的左右丘脑描绘成是一对鸡子、一对蓬台的两个昆仑?或是帝君帝卿二神仙?或是太一帝君父母二神?也就是说当修炼的圣人们修炼到最高境界能够打开玄关一窍时,生命之室泥丸宫则虚室生白,明心见性,琼室中央的泥丸就会显露出它的真面貌,它是巍巍尊高的一对昆仑,它“形如鸡子,状似蓬台”,也犹如是“帝君帝卿”“太一帝君”二神仙,老子的“知雄守雌”“载魂魄抱一”也应该是通过修炼“内视”看到了坎离之精丘脑二倍体基因的真实影像,这与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脑神经三维动态解剖图所显示的左右丘脑二倍体、及其生物学上“精成而脑心生”的二倍体基因是完全吻合的,只可惜道家修炼的这一伟大成就未被后世中医学所重视,因为后无来者。“上丹田”“泥丸宫”“太一帝君”这些纯属于道家的俗语和概念最早是在《素问·本病论》中同时出现的,而上丹田泥丸宫是太一帝君君主之官“心”的宅基地,最高主宰“君主之官”就是“太一帝君”,它住在泥丸宫,说明《黄帝内经》就是一部道家修炼的宝典。俗话说,修炼更能参天地,黄老修道第一人,《黄帝内经》、老子以及后来《修真图》《内经图》的圣人们和道医陶弘景是千年不遇的修道高人。修炼道人李辉先生通过实修实证深深地感悟到《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的圣经,还是一部天人合一的修炼宝典,其中所有的章节都是修炼有成的人通过“内证”“内观”而写出来的[6]。李辉及其弟子们通过修身养命的修炼感悟到命门之火当为肾阳,才能把肾阴蒸发上去,心火才能下降而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也是绝大多数修炼者的感受,所以不认可脑心命门的观点。但是,所谓的心肾水火从理论上讲都是后天五行的范畴,是水克火的五行生克关系,根本就不存在阴阳既济的升降关系。能够蒸发肾阴的应该是相火而非命火,这就涉及到君火相火的问题,命火是一身阳气之本,就应是人体内的太阳之火,所以君火应是命火,而非心火。相火是少阳之火,少阳是相对于太阳而言的,阳中之阳为太阳,阴中之阳为少阳,少阳是天下降之阳,是太阳火的尾巴(图20)。脑心命门太阳天火之阳气下降于地,不远万里,由盛而衰,由刚而柔,由太而少,已是少阳之气,它潜入大地,温暖三焦五脏,冲气以为和,已是相和之火,故称为三焦少阳相火。命火是相火的根源,相火属于先天之火,命火是通过相火发挥作用的,恒于动者皆相火之为,是潜伏于下焦的相火蒸发肾阴,阴中有阳才使得肾太阴地水之阴气上升于天,阳中有阴又使得命门太阳天火之阳气下降于地,人身是一小天地,天地水火相交才叫水火既济[3]。大小周天的运行是以脑心为中心的上下环转运动,并非是心肾水火的循环,而且它也环转不了。

图20 少阳是天下降之阳

玄关一窍争论颇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个是从理论上讲,上丹田泥丸宫就是玄关一窍;一个是按照道教的论述及绝大多数修炼道人的感悟,玄关既不在色身,亦不离色身,超乎身心之外,出乎恍惚之间,乃是先天与后天之间的一道门,李辉及其弟子们的实证实修秉持这一观点,不认可前一观点。难道儒释道三教所推崇的《修真图》《内经图》脑髓中间的玄关一窍是子虚乌有,未被绝大多数的修炼道人所证实?从道家的修炼来看,有修心养性、修身养命和性命双修几种修炼方法,正如李辉所说,性命一体,互相影响,性可以改变命,命也可以改变性,通过性改变命很难,通过命改变性则要容易的多,所以绝大多数的修炼实际上都是修身养命的功法[7]。象《黄帝内经》《修真图》《内经图》及陶弘景“明心见性”“修心养性”“性命双修”的顶级修炼,是千年一遇的圣人们才能做到的,这就是为什么绝少有人能够看到脑髓“中间一穴,形如鸡子,状似蓬台”的昆仑二倍体或帝君帝卿二神仙,应该是修炼功法的问题。“明心见性”“修心养性”,发现自己的真心,见到自己的真性,自古非易,借助现代生命科学直飞昆仑山顶,解开生命之源玄关一窍泥丸宫的神秘面纱,也不失为一种借机登顶的捷径。“子欲不死修昆仑,修行路径此为根。”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修炼和道学的研究如何能更上一层楼,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手挽手一起来攀登生命的最高峰,登顶昆仑山,一览泥丸的真面貌,感受生命之源的真谛。让我们用现代生命科学去解读道学的原理,为往圣创绝学,这是我们当代中医传承创新的历史机遇,惟愿中华文明之医脉,薪火相传,道统永续。参考文献[1]贾 耿.基于太极、命门、脑心学术思想探讨“心”本义—兼与匡调元《无极哲学》《太易心神学》共勉[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07):60-72.[2]贾 耿,周德生主编.脑心命门说与临床应用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08.182、293、305、203、312、234.[3]贾 耿.“小心”命门与三焦相表里的本质关系—兼与周波《三焦的实体、命名及与心主的表里关系》共鸣[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09):14-23.[4]颜文强,詹石窗.道家“内阳外阴”生命观对中医火神派的启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09):4957-4962.[5]颜文强著.生命内景与《道藏》精选药方研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4.[6]李 辉著.究天人之际:“抱朴堂”的生命智慧[M].北京:华龄出版社,2021,09.[7]李 辉,李盼飞,胡馨予.论《黄帝内经》与丹道[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0):5738-5743.作者简介:贾耿,男,1954年12月出生,山西代县人,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先后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包头市青山区振华社区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和社区全科医疗工作。西医爱上了中医,发表了《命门脑元神与心识神》《从人体发生学审视脑和命门先生为主的实质》《基于太极、命门、脑心学术思想探讨“心”本义》《“小心”命门与三焦相表里的本质关系》等以命门理论研究为主体的论文37篇,形成了脑心命门说学术思想,主编出版《脑心命门说与临床应用》书籍部。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用现代生命科学解读泥丸宫中的“泥丸”——兼与李辉《究天人之际:“抱朴堂”的生命智慧》商榷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