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七)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明代鲁王家族后裔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鲁南一带广大地区甚至浙江、台湾、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朱氏寻根有所帮助,也期待读者提供线索,进一步充实对兖州明鲁王府的研究。本期是连载之七,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欢迎点击阅读文末的往期内容。

———————————————

曲阜北雪村:林村迁出投亲孔姓

曲阜北雪村,是曲阜小雪街道下辖村庄。相传,明初鲁王从尚寨行宫回兖州时途经此村,适逢天降小雪,因此得名小雪,1970年为小雪公社,后改名小雪街道办事处。

在小雪北村居住着一支朱姓。听老人讲,大约在华字辈(庄)或更早时间因故从林家村迁出,投奔小雪村孔姓老姥娘家居住,至今约有六七代人;到北雪村后,族人起名没再采用鲁府辈份,而是采用华、长、祥、令字辈,相当于鲁王府辈份的庄、玉、本、宁辈,以至于时间长了,北雪村朱姓忘记了自己的辈份,只听说自己祖上是明太祖朱元璋后人。直到近年,他们与林家村的玉字辈老人联系,才知道自己的辈份,明、利字辈才又采用祖上辈份取名。

本支老林在林家村,老奶奶去世还葬回林家村。目前,林家村仍有朱姓本家人,人数不如北雪村多,但仍使用鲁王府辈份,从玉字辈到明字辈有二三十人。据林家村玉字辈老人介绍,林家村原名朱林二家,朱家人多林家人少,后林家人丁渐旺,朱家人口渐少,改称林家村。本村朱姓原居旧县村,后迁陵城北宫村,从北宫村又迁林家村。另据了解,北宫村附近原称“青龙庄”,清初因反清复明被清廷剿灭,毁庄灭坟,朱姓族人或被杀或四散逃亡,幸存者有被孔姓所救,改孔姓匿于孔家活命,后娶孔氏女为孔家女婿,多代之后改回朱姓,不知林家村和北雪村的这支朱姓是不是跟改孔姓的这支有关系。

泗水楚夏寺:兄弟五人迁自西岩

泗水楚夏寺村,属杨柳镇下辖村庄,据庙碑记:“宋朝年间,楚夏两姓相继迁此居住,合建永济寺,故村得名楚夏寺。”

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本村朱姓从宁字辈到福字辈有一百多人,康字辈时有五支从金庄镇西岩店迁来楚夏寺;老林在西岩店。传说在康字辈以前,有人在老林里埋了赶猪棍,破了朱家的风水,在西岩店生活不下去了,弟兄五人才来到楚夏寺,辛勤劳作,繁衍生息,至今一百多人。村里还有一支朱姓,人口不多,只有玉字辈与本支辈份相同,村里朱姓也都知道这支与本支朱姓续不上,是从杨柳朱庄迁来的,朱庄的辈份目前为康、庄、玉字辈,人口较多,其他字辈与鲁府字辈不同,有家谱不示人,似有隐情。

邹城土旺村:钓鱼台村 祖根寻源

邹城市土旺村,是大束镇下辖村庄,在邹城市的东北方向三十里,因土地肥沃而得名土旺;本村北为柯楼山,东为四基山,西为盘龙山。历史上为土旺社,解放前为邹县第八区驻地。本村三千多人,以杜姓为大族,明清时期有邹东半个衙门之说,杜家多代、多人曾在明鲁王府为官,杜思训为鲁王府仪宾,其子守基为安丘郡王府仪宾。

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志恒(宁字辈)介绍,村里朱姓本家从玉字辈到明字辈有四辈人,是在一百多年前,连字辈的爷爷从南边不远的钓鱼台村一路要饭到山西头村最后跟随夫人李氏要饭来到娘家土旺村,来的时候只有连字辈的爷爷一人,家堂上记:天祖连修、高祖达印、曾祖康发、康财、显祖庄胜,目前到明字辈有二十多人,在村里以开油坊榨油和卖家电及其他生意为生。

根据从钓鱼台迁来和使用的鲁府字辈判断,本村朱姓应为鲁王后裔无疑;村北的柯楼山明清时期称蕴玉山,邹县志和朱氏家谱均有明鲁藩安丘庄简王朱阳鐆葬邹县蕴玉山的记载,村里还曾出土庄简王墓志铭。不知道土旺村朱姓和钓鱼台村朱姓是否为安丘王之后,有待进一步考证。

兖州钟楼南街:杨庄迁来朱姓改周

在兖州老人民医院东墙外的钟楼南街上住着一户周姓。周家为朱姓改周姓,在康字辈爷爷或更早就从事泥瓦匠工作,对外承揽泥水活为生。康字辈爷的名字不知道了,庄字辈有爷爷周庄正等弟兄三人,其中一人无后,一人去了徐州谋生,失去联系;遇字辈有个爷爷周遇贞民国时期曾在滋阳县政府任师爷,在老家前杨庄有不少土地,解放后划成了地主,无子嗣;爷爷周遇奎在解放后加入营造社(后来的建筑公司),担任瓦工领工;父辈弟兄两人,周本成、周本齐,均在铁路部门工作;其他周姓本家都没有联系。

据老人讲,周家本姓朱,在明末清初为避祸改姓周,原居住于城南牛楼附近的前杨庄村,在康字辈或更早时间迁入钟楼南街居住,目前杨庄己无周姓本家;祖坟也在前杨庄,老人说坟地很大,在埋葬爷爷时己经成为一片平地。在滋阳县志和朱氏家谱中有多位鲁王后裔葬城南马青之原的记载,民国八年兖州朱家续修家谱中也有杨庄康顺的记载,不知道与朱改周的族人有沒有关系。由于家谱遗失,家传失考,无法判断属于鲁王府哪一支系。

邳州柳堰村:捕头除恶逃亡邳州

在江苏邳州官湖镇柳堰村住着一支朱姓,祖籍山东兖州城西曹家洼,清末时期太爷爷朱庄宝在兖州府当差做捕头,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因府官贪腐,造成冤案,庄宝爷爷愤而杀掉府官,逃亡到了江苏邳州四户镇沙堆村,娶妻生有二子:朱遇财、朱遇山。

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日本鬼子来四户抢掠,朱庄宝愤而杀掉两个日本兵,后遭日军来村报复,庄宝及村中八九人遭屠杀,两个遇字辈爷爷又逃难到了新沂城里,在新沂以唱渔鼓戏为生,积下一笔钱,又在邳州官湖柳堰村购置土地安了家。

目前,本支自本字辈以下有四五辈人,含家属子女约近百人,分别居住在邳州官湖、新沂城里及苏州。因老人传承有误,将“康庄遇本宁”字辈传成了“康庄遇本明”,本支的明字辈应为宁字辈。

曲阜屯里村:多代单传东陬寻源

曲阜屯里村,属尼山镇下辖村庄,明初立村,因邻梧桐山、卧虎山,以出产料石出名,故初名“料庄”,后因该村系曲阜城里颜家的佃户屯,故易名“屯里”。《续修曲阜县志》记:第五区,防山乡,屯里,1956年划归南辛乡,后又划归尼山镇。

本村村东和村西各居住着一支朱姓,村西的这支目前从庄字辈到明字辈有二十多人,多代单传,与村东的朱姓不近,祖坟在村东,不了解自己的历史,也不知道祖上是从哪里迁来的;村东这支朱姓目前从玉字辈到明字辈近二百人,老人说是从兖州府迁出,先迁到朱家寨(东陬村),一百多年前,在连字辈连顺老祖爷迁到屯里村生活,生两子达德、达修,到康字辈五支,繁衍生息到现在有近二百人;本村朱庄信,1934年入党,是抗战前的老党员,抗战时期加入八路军,多次立功,解放后曾任石家庄市3742厂厂领导。

本村朱姓没有家谱,只有写到连字辈的家堂,对自己的历史也说不清楚。

曲阜凫村:程庄迁来 未出五服

曲阜凫村,相传是孟子故里,曾用名傅村、孟儒里、邹儒里等。凫村的由来,据说与孟子的母亲有关。有一天,孟母在白马河边洗衣,见有凫鸟落于水上,认为是吉祥之物,因而将村取名为凫村。凫村毗邻明鲁王陵,总人口约五千人,孟姓约占八成,朱姓有三四十人,最高是本字辈,最小到历字辈。据本支的朱宁阳听老人说,早年有康字辈的三兄弟,其中的兄弟俩从程庄迁到凫村,其中一位叫朱康靖,这是本村朱氏最初的两大支。庄字辈又分成了三大家,延续至今,没出五服。至于迁出地的“程庄”是东程还是西程已不清楚,只知道是有老朱家林的那个村子。朱宁阳是朱康靖这一支,他的曾祖庄字辈是老三,其他两家:大老爷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二老爷家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爷爷弟兄三个,爷爷排行老三,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父亲是老大。


宿迁尚庄村:沂州迁来 寄身紫阳

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韩山镇有个尚庄村,居住着一支朱姓人家,据老人称是明鲁王后裔。据本支宁字辈的朱茂文讲,他们祖籍在原山东沂州府,祖居铁路南,曾祖朱庄国兄弟两个,由于山东饥荒,曾祖死在嫁到石门的姑奶奶家,曾祖母尤氏带着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以唱花鼓讨饭为生,来到江苏沭阳县落户至今,五兄弟都会武艺。曾祖的哥哥留在了原籍。祖父朱玉金在兄弟五个中排行老三,是位铁匠。父亲早年曾回临沂寻亲访到过亲人,曾祖父的哥哥有两个儿子,也有后人。在宿迁,他们是孤门单枝,因怕受欺负,就和当地紫阳堂朱姓融合,名义上为一家。二十多年前,山东临沂曾有朱姓修谱时来村里打听过,由于当时家中没人,访到的是紫阳朱姓,没有提到他们家的身世,所以错过了溯源的机会。

泗水魏南村:迁自兖州衍为两支

泗水县魏南村,属柘沟镇下辖村庄,在泗水县西北方向;该村原称位庄,后讹称魏庄,分魏南、魏北两个村庄。在魏南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腾(本字辈)介绍,本村朱姓目前从康字辈到宁字辈有二百多人,都是一支,老辈人讲,是在振或宏(弘)字辈时从兖州西北店村迁来泗水,居住在魏南村,村里朱姓都能熟记明太祖皇封的鲁王字辈二十辈,小时候还见过朱家的家谱,记不清内容了,不知道现在家谱在哪一支族人手里。柘沟镇附近村庄朱姓众多,但与鲁王府字辈相符的只有本村,其他村的朱姓都续不上。本村朱姓祖坟在魏南村西,在廉(兼)字辈弟兄两人,长支又在老林东边另立林地,目前村里朱姓大都葬老林,只有长支葬老林东边的新林。根据该村朱姓族人使用鲁王府字辈、从兖州迁来、村里族人口传等,本支朱姓为鲁王后人无疑。据了解,泗水县北部地区奉仙山、龙门山附近有叫王坟的村庄,在寺院碑廊也保存有邹平王和东瓯王府出土圹志,不知魏南庄这支朱姓是否与此有关。(未完待续)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提供更多资料线索或咨询家谱信息请在下方留言。

雅黑;letter-spacing: 1px;color: rgb(255, 41, 65);line-height: 23.27px;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1px;color: rgb(255, 41, 65);line-height: 23.27px;font-size: 16px;">——END——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七)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