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15-33)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孔子认为,为政治国仅仅具备学识、智慧还不行,还要追求仁德爱民,心怀庄严敬畏的态度,依照礼制实施具体的治理方式。这是一个合格执政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注释】知:通“智”,智能、才能。庄:严肃,庄重。莅:临、到,引申为治理。动:行动、役使。【译文】孔子说:“靠聪明才智得到它,却不能用仁德守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失去。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守持它,却不能用庄重的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不会尊敬他。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守持它,能用庄重的态度来治理百姓,役使百姓却不按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之”指什么?孔子没有明确说法,但从为政的角度看,小则指禄位官位,大则为国家天下。用智慧、有能力得到天下,有位者如果不仁,就不能守住江山社稷,即使得到天下,最终也一定会失去天下。“仁能守之。”《易经·系辞下》说,“传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天地最大的品德,是滋育万物;圣人最大的宝物,是获得地位。用什么守位,是广施仁德;用什么聚人,是施舍财物。《孟子·离娄章句上》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夏、商、周三代获得天下是因为仁,他们失去天下是因为不仁。国家的衰败和兴起、生存和灭亡也是如此。天子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天下;诸侯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国家;卿大夫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祖庙;士人和百姓如果不仁,便不能保全他们的身体。现在有的人害怕死亡却乐于不仁,这就好比害怕醉酒却又强行饮酒一样。知及之、仁守之,不断增强修养,显明自身仁德,就相当于《大学》所讲的“明明德”;庄以莅之,始终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对待百姓,则是“亲民”;动之以礼,所有措施和行动皆符合礼制,当然就是“止于至善”。为仁之道就是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行皆符合礼,自然就回到“人之初,性本善”的至善境界。反过来看,如果为政者不能用庄重严肃的态度对待百姓,不能用符合礼的方式去役使百姓,那就是仁德操守不够,也就暴露出智慧才能不足。只有知、仁、庄、礼四个方面全部做到,才是真正的尽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15-33)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