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读《论语》1学而,2为政,3八佾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前言:本来是强行读读巜论语》的,以前总觉得前言不答后语,就是语录集。但耐心看了学而篇后,发现了它的特点,剧本,环环相扣,太生动了。简单归类分段,便于阅读。
1学而篇

[第1一1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读]:

我教学常有感而发,你们学习时常有所领悟,令人欣慰啊!朱雀从远方回来了,夏天到了,多么让人开心啊!你们顶撞我,我也没生气,我管教你们,你们也不要生气,这样才是君子该有的气度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学常有感而发, 你们学习时常有所领悟,令人欣慰啊!

学:教与学。时:常常。

习:同袭,一套一套;领悟。

不:强调。说:欣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朱雀从远方回来 了,夏天到了,多么让人开心啊!

朋:鹏,代夏天。来:回来。

不:强调。乐:开心。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顶撞我,

我 也没生气,我管教你们,你们也不要生 气,这样才是君子该有的气度啊!

人:人们。不:强调。

知:顶撞,管教。

而不:却不。愠:生气。不亦:强调。

君子:国君,代有地位男子,有修养。



[第1一2段]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读]:

有子说:做人要尊 重长辈兄长,经常冒犯长辈兄长,走不远的。常冒犯长辈兄长,就该好好地进行管教,这是他应得的结果。管理者致力基础,根源确立了,规矩也建 立起来了。尊重长辈兄长,是礼制体系的基础。

孔子说:应该用圆通的方法管理到位,礼制体系是鲜活的。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做人要尊 重长辈兄长,经常冒犯长辈兄 长,走不远的。

为人:做人。孝弟:尊重长辈兄长。

好:容易,经常。犯上:冒犯长辈。

鲜:走不远,折寿。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常冒犯长辈兄长,就该好好地进行管教,这 是他应得的结果。

不:强调。好犯上:经常冒犯长辈兄长。

而:连词,就要。好:好好地。

作:进行。乱:管教。

未:结果,终。之:倒装。有:得到。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管理者致力基础,根源确立了,规矩也就

建 立起来了。

君子:管理者。务本:致力根本,基础。

立:确立。道:制度规矩。生:建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尊重长辈兄长,是礼制体系的基础。

孝弟:尊重长辈兄长。为:词首无义。

仁:体系。本:根本,基础。

巧言令色,鲜矣仁:应该用圆通的方法管理到 位,礼制体系是鲜活的。

巧:规和矩,代方圆。言:制度,方法。

令:号令,管理。色:颜料盘条理,到位。

鲜:鲜活生动。仁:体系。



[第1一3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读]:

曾子说,管理者要高悬三条精简的管理原则:从事仁政,尽忠职守;和同事共事,明确职责;上传下达要领会主旨。

孔子说:管理大的诸侯国,要谨守职能,明确职责;遵守规范,配合整体;管理民众,引导风气向善。

孔子说:弟子们要表里如一,内心做到恭敬,行动表现温和,严谨而负责任,努力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实际,做好正常工作之后,还有可用精力,可以去传授人们礼仪。


吾日三省吾身:

管理者要高悬三条精简的管理原则。

吾:管理者。日:高悬。三:三条。

省:精炼。吾身:管理原则。

为人谋而不忠乎:从事仁政,尽忠职守。

为人谋:为仁,从事仁政。

而不:无义。忠:尽忠职守。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同事共事,明确职责。

与朋友交:和同事共事。

而不:无义。信:明确职责。

传不习乎:上传下达要领会主旨。

传:上传下达。不:无义。

习:领悟,掌握。


道千乘之国:管理大的诸侯国。

道:管理。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要谨守职能,明确职责;遵守规范,配合整 体;管理民众,引导风气向善。

敬事:谨守职能。信:明确职责。

节用:遵守规范。爱人:配合整体。

使民:管理民众。以时:引导向善。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弟子们要表里如一,内心做到恭敬,行动

表现温和,严谨而负责任,努力适应社会。

弟子:门下学生。入:达到。孝:恭敬。

出:举止。弟:柔顺,温和。

谨:严谨。信:明确职责,负责。

泛:努力。爱:适应。众:社会。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融入社会实际,做好正常工作之后,还有可 用精力,可以去传授人们礼仪。

亲:接触,融入。仁:核心,实际。

行:实践,做事。有余力:有可用精力。

学:教,传授。文:礼节仪式,礼制。



[第1一4段]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解读]:

子夏说:有才能的人做事尽心尽力,能够让自己适应不同角色。侍奉双亲,竭尽心力;辅佐君主,鞠䩑尽瘁;与朋友交往,信守承诺。我虽不才,定要成为这样的人。

孔子说:管理者服务民众,才会‌有威信,教化才会稳固。主张公正守信,所有 合作都会顺利进行,不适合,就不厌其烦调整。

曾子说:管理者一直谨慎,追求远大,民间关系就趋向缓和了。


贤贤易色:有才能的人做事尽心尽力,能够让自己适应不同角色。

贤:有才能的人。

贤:精打细算,尽心尽力。

易:宜,适应。色:角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侍奉双亲,竭尽心力。

事父母:侍奉双亲。竭其力:尽力。

事君,能致其身:辅佐君主,鞠䩑尽瘁。

事君:辅佐君主。致其身:奉献能力。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朋友交往,信守承诺。

交:交往。言:承诺。信:信守。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我虽不才,定要成为这样的人。

虽曰:虽是。未学:不才。学:器具。

吾必:务必,定要。

谓之学:成为这样的人。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管理者服务民 众,才会有威信,教化才会稳固。

不重:重,服务。不威:威,威信。

学:教化。不固:固,稳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主张公正守信,所有 合作都会顺利进行。

主:主张。忠信:公正守信。

无友:各种合作。不如己:如己,顺利。

过,则勿惮改:不适合,就不厌其烦调整。

过:不适合。勿惮:不厌其烦。改:调整。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直谨慎,追求远大,民间关系就趋向缓和。

慎终:一直谨慎。追远:追求远大。

民:民间,国内。德:关系。

归:趋向。厚:多方面,不极端。



[第1一5段]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此段标点有改动:原温、良、恭、俭、让)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解读]:

子禽请教子贡:老师到了某地,必定反思此地治理,为何或责备,或称赞呢?

子贡说:老师推崇温良、恭俭,推举典型来引导规范。老师探索种种,那仁政标准是什么呢?

孔子说:有榜样在,就能引导规范人们的志向;没有榜样,就制定规范标准。榜样能影响整体,这样的制度就称得上仁政了。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老师到了某地,必定反思此地治理。

至于:到了。是邦:某地。 闻:反思。

求之与,抑与之与:为何或责备,或称赞呢?

求:责备。抑:或者。与:称赞。与:欤。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老师推崇温良、恭俭,推举典型引导规范。

温良:出则弟,行为温和,自我完善。

恭俭:内则孝,内心恭敬,自我约束。

让:推举典型。

以:引导。得:德,规范。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老师探索种种,那仁政标准是什么呢?

求:探索。诸异:其他,种种。

人之求:仁政的标准。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有榜样在,就能引导规范人们的志向;没有 榜样,就制定规范标准。

父在:榜样在。观其志:引导规范志向。

父没:没有榜样。观其行:规范标准。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榜样能影响整体,这种制度就称得上仁政了。

三年:团体,集体。无改:影响。

于:表主动者。父:榜样。道:制度。

可谓:称得上。孝:代礼制仁政。



[第1一6段]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读]:

有子说:实施礼制,推崇和谐。先王的制度,多美好啊。宏观分解为细节,便于实施。追求和谐,所以能和谐,依礼制管理,也就能够实现和谐。

有子说:诚信脱胎于情谊,言出必行。恭敬浓缩礼制,扩展礼制的范围。因为没有脱离正统,所以也可以归于礼制。

孔子说:管理者享受方面只求够用,治理方面追求安稳,不会吃饱了撑的,为和谐而和谐。遵循规律勤勉治理,慎重发布政令,制定详规来规范,可称为致力于教化。


礼之用,和为贵:实施礼制,推崇和谐。

礼:礼制。之:倒装。用:运用,运行。

和:和谐。为:倒装。贵:推崇。

先王之道,斯为美:先王的制度,多美好啊。

道:制度。美:美好。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宏观分解为细节,便于实施。

小:细节。大:宏观。由:分解。

有所:才能。不:强调。

行:运行,实施。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追求和谐,所以能和谐,依礼制管理,也 就能够实现和谐。

知和:追求和谐。而和:所以和谐。

不:强调。以礼节之:依礼管理。

不:强调。可:能够。行:实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诚信脱胎于情谊,言出必行。

信:诚信。近:浓缩,提炼,脱胎。

于:从。 义:情谊。可复:能够兑现。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恭敬浓缩礼制,扩展礼制的范围。

恭:恭敬。近:浓缩。礼:礼制。

于:表对象。远:扩展。

耻辱:禁止和运行。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因为没有脱离正统,所以也可以归于礼制。

因:因为。不失:没有脱离。

亲:正统。可宗:可以归宗。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管理者享受方面只求够用,治理方面追求安 稳,不会吃饱了撑的,为和谐而和谐。

食:享受奉禄。无求:只求。饱:够用。

居:治理。无求:追求。安:安稳。

敏于事而慎于言:

遵循规律勤勉治理,慎重发布政令。

敏:勉,勤勉。事:治理。

慎:顺,遵循;慎重。言:规律;发令。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制定详规来规范,可称为致力于教化。

就:制定。有道:详规。正:规范。

可谓:可称为。好学:致力于教化。



[第1一7段]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读]:

子贡说:困顿时如果想方设法摆脱,这样就能通达而蒸蒸日上,是不是?

孔子说:值得称赞。但不如困顿时选择奋斗,主动追求礼制。

子贡说:《诗经》讲,粗加工整理后,需再精加工,讲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孔子说:子贡呀,越发适合一起讨论了。

巜诗经》完成,讲诉过去发生的事情,警示 后辈。

孔子说:希望人们快速领悟,来实行仁政。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困顿时如果想方设法摆脱,这样就能通达而 蒸蒸日上。

贫:困顿,动乱。而:如果。

无谄:想方设法主动。

富:通达,游刃有余。而:连词。

无骄:健壮,茂盛,蒸蒸日上。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值得称赞。但不如困顿时选择奋斗,主动追 求礼制。

可:值得称赞。未若:不如。

贫:困顿。乐:起伏,奋斗。

富:游刃有余,主动。

好礼:追求礼制。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粗加工整理后,需再精加工,讲的就是这种 情况吧!

如:整理。切磋:粗加工。

琢磨:精加工。之:倒装。


赐也,始可与言:越发适合一起讨论了。

始:越发。可:适合,会。

与:一起。言:讨论。

《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巜诗经》完成,讲诉过去发生的事情,警示 后辈。

告:诉说。诸往:历史,诸多经历。

知:警示,提醒。来者:后代,后辈。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希望人们快速领悟,来实行仁政。

不:强调。患:担心,希望。人:人们。

不:强调。己:快捷。知:领悟。

患:希望。不:强调。知人:实行仁政。



2为政篇

[第2一1段]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解读]:

孔子说:管理者与民众的关系,就像北极星一样,北极星处于中心位置而众星围绕,管理者处于中心地位而领导民众。

孔子说:巜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包罗众生相。

孔子说:依靠制度来管理,依靠管理来引导,民众勤勉而有节制。依靠礼制来规范,依靠规范来引导,教化形成并维护礼制。

孔子说:诸侯们对礼仪教化,前十五天还心存顾虑,三十天时纷纷确立。四十天已经不再疑惑,五十天领会了天子旨意。六十天开始熟悉,七十天能运用自如了,不会逾越规矩。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管理者与民众的关系,就像北极星一样。

为政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们。

德:关系。譬如:就像。北辰:北极星。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极星处于中心位置而众星围绕,管理者处于中心地位而领导民众。

居其所:处于中心位置。共:拱,围绕。


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

蔽:总结。

思无邪:包罗众生相。

思:容。无邪:各种问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依靠制度管理,依靠管理引导,民众勤勉 而有节制。

道:导,引导。以:依靠。政:管理。

齐:管理。以:依靠。刑:国家制度。

免:勉。无耻:有节制。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依靠礼制规范,依靠规范引导,教化形成并 维护礼制。

道:导,引导。以:依靠。德:规范。

齐:规范。以:依靠。礼:礼制。

有耻:形成教化。格:保佑,维护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诸侯们对礼仪教化,前十五天还心存顾 虑,三十天纷纷确立。

吾:执行者,诸侯。十有五:十五天。

志:顾虑。于:对。学:礼仪教化。

三十:三十天。立:确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四十天已经不再疑惑,五十天领会了天子 旨意。

四十:四十天。不惑:不疑惑。

五十:五十天。知天命:领会天子旨意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六十天开始熟悉,七十天能运用自如了。

六十:六十天。耳顺:熟悉。

七十:七十天。从心所欲:运用自如。

不逾矩:不会逾越规矩。

不逾:不越过。矩:规矩。




[第2一2段]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解读]:

孟懿子请教孝。孔子说:看具体情况吧。樊迟驾车,孔子跟他讲:孟孙向我请教孝,我回答他看情况。樊迟问:这怎么解释?孔子回答说:活着,依照礼来侍奉;去世,依照礼来安 葬,依照礼来祭祀,这样就行了。

孟武伯请教孝。孔子说:父母只要生病就让人担忧。

子游请教孝。孔子说:如今孝,讲的是能赡养父母。另外犬马你都能训练,恭敬,教导就可以形成!

子夏请教孝。孔子说:礼法需据实际界定。有事情时,弟子来操持;有酒食,先生享用,一直就是这样理解孝的!


无违:看具体情况吧。

无:各种。违:差异,不一致。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活着,依照礼来侍奉,去世,依照礼来安 葬,依照礼来祭祀。

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只要生病就让人担忧。

唯:只要。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如今孝,讲的是赡养

今:当今。养:瞻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另外犬马你都能训练。

至于:另外。有养:训练调教。

不敬,何以别乎:恭敬,教导就可以形成!

不:强调。敬:恭敬。

何以:可以。别:教导。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礼法需据实际界定。有事情时,弟子来操持

色:界定,分类到位。难:傩,礼制。

事:事情。服:从事。劳:操持。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有酒食,先生享用,一直就是这样理解孝的

酒食:食物。馔:享用。曾:一直。

是:这样。以为:理解。




[第2一3段]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解读]:

孔子说:国君和颜回谈论民心问题,谈得不愉快,这个笨蛋。回来后反省这件事的意义,又深刻加以发掘,其实颜回并不笨。

孔子说:展开整件事,分析它的发展,审视它的内因,仁政怎能捧呢?人怎么能去捧呢?

孔子说:重温经典而有新体会,以经典为指导是对的。

孔子说:国君有度量,多包涵吧。


子贡请教国君怎么当,孔子说:先推行政令,然后严格要求遵守。

孔子说:国君思虑周全而又有所侧重,细化仁政,逐渐完善。孔子又说:教化归总成体系,归总教化也差别不大。

孔子说:目的是管理不同的方面。

孔子说:由,教导你们从政呢!管理者成为管理者的原因,就是能控制欲望,这就是从政的要求。


子张请教占卜,孔子说:如卦象不明,慎重下结论,尽力反思求证不解,那就特别准;

如卦象不明,慎重实践,尽力规划解决问题,那就少后悔。下的结论准,行动很少后悔,好运就这样被预测。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国君和颜回谈论民心问题,谈得不愉快, 这个笨蛋。

吾:国君,管理者。言:谈。

终日:终止每日巡查,代民心,参道德经

不违:有分歧。 如:如此。愚:傻。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回来后反省这件事的意义,又深刻加以发 掘,其实颜回并不笨。

退:返回。省:反省。私:价值,意义。

足以:深刻地加以。发:发掘。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展开整件事,分析它的发展,审视它的内因

视:展开,研究。所以:前因后果。

观:分析。所由:游,发展。

察:审视。所安:内因。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仁政怎能捧呢?人怎么能去捧呢?

人:仁政;仁君;独立的人。

焉:怎么。廋:谀,奉承,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温经典而有新体会,以经典为指导是对的

温故:重新学习经典。

知新:进一步领悟。可:合适,对。

君子不器:管理者有度量,多包涵吧。

君子:管理者。不:强调。

器:器物,代肚量,包涵。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先推行政令,然后严格要求遵守。

先行:先推行。言:政令。而:然后。

后:严格要求。从:遵守。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国君思虑周全而又有所侧重,细化仁政, 逐渐完善。

周:周到。比:偏重。

小人:细化仁政。比:逐渐。周:完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化归总成体系,归总教化也差别不大。

学:教化。而不:无义。

思:容,归总。罔:网,体系。

殆:差不多。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目的是管理不同的方面。

攻:管理。异端:不同方面。

害:目的。


由,诲女知之乎:

由,教导你们从政呢!

诲:教导。女:汝,你们。知:从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管理者成为管理者的原因,就是能控制欲 望,这就是从政的要求。

知:管理者。之为:成为。

知之:管理者的原因。

不:强调。知:控制。为:能。

不:强调。知:欲望。

是:这就是。知:从政。


子张学干禄:子张请教占卜。

学:学习,求教。干禄:占卜。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如卦象不明,慎重下结论,尽力反思求证不 解,那就特别准。

多:尽力。闻:反思,学习。

阙:求证,解决。疑:疑问。

慎言:慎重下结论。其:如果。

余:粗略,不明。寡:特别。尤:准。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如卦象不明,慎重实践,尽力规划解决问 题,那就少后悔。

多:尽力。见:规划。

阙:解决,化解。殆:问题,危险。

慎:慎重。行:实践。其:如果。

余:粗略,不明。寡:少。悔:后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下的结论准,行动很少后悔,好运就这样被 预测。

言:下结论。寡尤:特别准。

行:实践,行动。寡悔:少后悔。

禄:好运。在其中:被预测。




[第2一4段]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此段原标点:敬、忠)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解读]:

哀公请教说:怎么做民众才会心服?孔子回答说:鼓励直言,化解不满,那么民众心服;鼓励不公,打压直言,则民众不会心服。

季康子问:用奖惩使民众心服而忠诚,怎么样?孔子说: 用庄重的态度对待民众,民众也回报恭敬;内心对民众尊重慈爱,民众就会忠诚;倡导人们向善,如没能教化,只好用奖惩的办法了。

有人询问孔子:你为什么没有从政?

孔子说:正如巜书》中讲,感谢对我的关心。在社会事务上施展抱负,也是从事管理,为什么社会事务应该被管理呢?

孔子说:仁政实现,得有相应管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带动社会进步,人们怎么能落后呢?


何为则民服:怎么做民众才会心服?

何为:怎么做。服:心服。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鼓励直言,化解不满,那么民众心服。

举:鼓励。直:直言。

错:化解,转化。枉:不满。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鼓励不公,打压直言,则民众不会心服。

举:鼓励。枉:不公。

错:打压。直:直言。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用奖惩使民众心服而忠诚,怎么样?

敬忠:内心恭敬,心服,忠诚。

以:用。劝:奖惩。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用庄重的态度对待民众,民众也回报恭 敬;内心对民众尊重慈爱,民众就会忠诚。

临:对待。之:代民众。以:用。

庄:用庄重的态度。敬:恭敬。

孝慈:内心尊重慈爱。忠:忠诚。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倡导人们向善,如没能教化,只好用奖惩

的办法了。

举:鼓励,倡导。善:向善。

而:却。教不能:没能教化。

劝:奖惩。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有人询问孔子:你为什么没有从政?

或:有人,有时。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感谢对我的关心。

孝:感谢。惟:只有。

友:关心。于:对。兄弟:我。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社会事务上施展抱负,也是从事管理, 为什么社会事务应该被管理呢?

施:施展抱负。有政:社会事务 。

奚:为何。为:被。 为政:管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仁政实现,得有相应管理。

人:仁。无信:伸,实现。

不:强调。知:管理。可:适合。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带动社会进步,人们怎 么能落后呢?

大车:代社会趋势。无輗:ni,代向前。

小车:代社会。无軏:Yue,代进步。

何以:怎么能。行:落后。




[第2一5段]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解读]:

子张请教:能预知今后十世的礼制吗?孔子说:可以了解到殷承袭了夏礼制,只是有增减;也可以了解到周承袭殷礼制,只是有增减。那么如果有承继周的,即使百世,也可推知。

孔子说:人们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奋斗,他们是多么勇敢;应该提倡他们的奉献精神,而祭祀他们。


十世可知也:十世能预知吗?

知:预知。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可以了解到殷承袭了夏礼制,只是有增减。

因:承袭。可知:可以了解到。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可以了解到周承袭殷礼制,只是有增减。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如果有承继周的,即使百世,也可推知。

知:预知,推知。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应该提倡他们的奉献精神,而祭祀他们。

非:提倡,发扬。鬼:魂,精神。

祭:祭祀。谄:主动,奉献。

见义不为,无勇:

人们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奋斗,他们是多么 勇敢。

见:实现。义:共同利益。不:强调。

为:奋斗。无勇:多么勇敢。




3八佾篇

[第3一1段]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解读]:

孔子谈到季氏:庭院里跳八佾舞,乱得一塌糊涂,这都能接受,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三桓家的人奏唱巜雍》,不成样子,把

巜雍》 都玩坏了。孔子说:相约诸侯,天子庄重,代高雅音乐。高雅的音乐,怎么就这样进入百姓之家!

孔子说:完善仁政,需整顿礼制啊!完善仁政,需整理音乐啊!


林放请教礼的主旨。孔子说:这是根本问题!礼制,与其说是讲究,不如说是约 束。礼制衰微,与其说它是传播深远,不如承认它已经被当作工具了。

孔子说:最极端的就是夏的遗部,放弃礼制流浪。


季氏到泰山游。孔子对冉有说:你能借助季氏游泰山的机会,兴礼制吗?冉有回答说:肯定能。孔子说:比如林方一类的人,就一直敬奉礼制啊!


孔子说:君子全面发展,射箭是必修课。着手搭箭,屏息瞄准,放手离弦。君子努力上进。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庭院里跳八佾舞,乱得一塌糊涂,这都能接 受,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八佾:八行。舞:跳舞。庭:庭院。

是:这。可忍:能够容忍。

孰:什么。不:有义。


三家者以《雍》彻:

三家的人奏唱巜雍》,不成样子,把

巜雍》 都玩坏了。

以:把。彻:毁,玩坏。

雍:《诗经》中《周颂》。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相约诸侯,天子庄重,代高雅音乐。

相维:相约。辟公:诸侯,分疆辟土。

穆穆:庄重。

奚取于三家之堂:

高雅的音乐,怎么能这样进入百姓之家!

奚:怎么。取:趋,趋向,走入。

三家之堂:代大夫之家。


人而不仁,如礼何:

完善仁政,需整顿礼制啊!

人:仁政。而不:无义。仁:完善。

如:整顿。礼:礼制。何:啊。

人而不仁,如乐何:

完善仁政,需整理音乐啊!

人:仁政。而不:无义。仁:完善。

如:整理。乐:音乐。何:啊。


林放问礼之本:林放请教礼的主旨。

本:根本,主旨。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这是根本问题!礼制,与其说是讲究,不如 说是约束。

大:根本。问:问题。

奢:讲究。俭:约束。

丧,与其易也,宁戚:

礼制衰微,与其说它是传播深远,不如承 认它已经被当作工具了。

丧:衰微。易:传播,蔓延。

戚:原义兵器斧,作舞具。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最极端的就是夏的遗部,放弃礼制流浪。

夷狄:行动迅速的人。夷:展开行动。

狄:马蹄声,代迅速。有:放弃。

君:管理,代礼制。不:表强调。

如:例如。诸夏:夏部下。亡:跑。


季氏旅于泰山:季氏到泰山游。

旅:旅游。

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你能借助季氏游泰山的机会,兴礼制吗?回 答说:肯定能。

女:汝,你。弗:沸,喷涌,兴起。

救:借助。不能:能。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比如林方一类的人,就一直敬奉礼制啊!

普谓:一直敬尊。泰山:代礼制。

不如:例如。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君子全面发展,射箭是必修课。

君子:有修养的人。无所:全面。

争:努力。必:必修。射:射箭。

揖让而升,下而饮:

着手搭箭,屏息瞄准,放手离弦。

揖让:放手。升:离弦。

下:着手。饮:吸气,屏息。

其争也君子:君子努力上进。

争:努力。




[第3一2段]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解读]:

子夏请教说:俊采飞扬,顾盼生辉,一直以为很有文采,这是讲什么呢?孔子说:描述事物要有前言后语。子夏说:礼法要求只谈严肃话题吗?孔子说:引发歧义的是你呀,好了,可以开始和你谈《诗经》了。

孔子讲:夏礼肯定能整理。杞国就完全可以做为参考;殷礼肯定能整理,宋国就完全可以做为参考。完善文献的缘故,完善了就能引用。

孔子讲: 大祭规范整个流程,你们务必参考。

有人请教大祭的历史。孔子说:我也在探索収集整理。天下了解大祭历史的人,就这么几个。孔子指着自己的手掌。

祭祀就是追思,祭祀神就是怀念他们的精神。孔子说:如果祭祀,务必都祭祀。

王孙贾说:与其向遥远的始主献殷勤,不如向息息相关的灶神献殷勤,这怎么解释?

孔子说:你有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应该全祷告。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俊采飞扬,顾盼生辉,一直以为很有文

采,这是讲什么呢?

巧笑:微微一笑。倩:俊美。

目:眼睛。盼:顾盼。

素:一直。以为:认为。绚:文采。

绘事后素:描述事物要有前言后语。

绘事:描绘事物。后:要求。

素:前言后语,上下文。

礼后乎:礼法要求只谈严肃话题吗?

后:要求。素:子夏理解为肃。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引发歧义的是你呀,好了,可以开始和你谈《诗经》了。

起:引发。

予:夏少康之子,发明矛和盾,代矛盾。

商:指子夏。言:谈。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夏礼肯定能整理。杞国就完全可以做为参考

吾:肯定。言:讨论,整理。

杞:杞国。不:强调。足征:完全可以参考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殷礼肯定能整理,宋国就完全可以做为参考

吾:肯定。言:整理。

宋:宋国。足征:完全可以参考。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完善文献的缘故,完善了就能引用。

不足故:完善的缘故。

吾:肯定。征:引用。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大祭规范整个流程,你们务必参考。

褅:大祭。自:规范。既:整个。

灌往:奠酒及以后程序。

吾:务必。不欲:原指诸侯,这里指你们

观:参考。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

有人请教大祭的历史。孔子说:我也追寻

或问:有人请教。禘:大祭。

说:历史。不:强调。知:探索,追寻。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天下了解大祭历史的人,就这么几个。

示:展示。诸:诸位。斯:这个。

指其掌:指着自己的手掌。

指:指着。掌:手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祭祀就是追思,祭祀神就是怀念他们的精神

如在:如来,就是追思。

如神在:就是怀念精神。

吾不与祭,如不祭:如果祭祀,务必都祭祀。

吾:务必。不:强调。与:都。祭:祭祀 如:如果。不:强调。祭:祭祀。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与其向遥远的始主献殷勤,不如向息息相 关的灶神献殷勤。

媚:献殷勤。于:向。

奥:始主,遥远的。

灶:灶神,代息息相关的。

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你有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应该全祷告。

不:无义。然:这样。

获罪:犯错。于:表后为动作主动者。

天:个体,指说话的人。

无所:全都。祷:祈祷。



[第3一3段]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解读]:

孔子说:周拥有天下,历经两代,礼制多么丰富!诸侯们遵从周礼。

子进入太庙,逐项请教。有人说:谁说孔子懂礼法呢?入太庙,逐项请教。孔子听到这些,说到:这就是礼法啊。

孔子说:本领注重提升,努力学本领,是从古至今的道理。

子贡要继续节日进供羊,孔子说:赐啊,

你认为羊合适,但天子认为礼制合适。

孔子说:天子按照礼制管理政务,人们却当成是送礼。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拥有天下,历经两代,礼制多么丰富! 诸侯们遵从周礼。

监:拥有天下。于:到。

二代:文王,武王。

郁郁:丰富。文:制度。

吾:诸侯。从:遵从。

子入太庙,每事问:子进入太庙,逐项请教。

事:程序。问:请教。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有人说:谁说孔子懂礼法呢?

鄹:指曲阜。知:懂。

是礼也:礼法就是这样。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本领注重提升,努力学本领,是从古至 今的道理。

射:本领。不:强调。主:注重。

皮:换毛,提升。为力:致力。

不:强调。同:追求。科:业务本领。

古:从古至今。道:道理。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贡要继续节日进供羊。

欲去:要保留。告朔:节日。饩羊:供羊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你认为羊适合,但天子认为礼制适合

爱:认为适合。我:天子。礼:礼制。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按照礼制管理政务,人们却当成是送礼。

事君:天子管理政务。尽:按照。

礼:礼制。 人:人们。

以为:当成是。谄:奉献。




[第3一4段]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解读]:

定公请教:国君差遣臣子,臣子服务国君,是怎样的关系?孔子回答:国君差使臣子,是国君的权力;臣子事奉国君,是臣子尽职。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喜欢它不拖泥带水,直抒胸臆,爱而不伤风败俗。

哀公曾和宰我谈论社会,宰我回答说:夏礼好比松树,万古长青;商礼好比柏树,经得起考验。周礼好比栗子树,只会使人寒心。 孔子听到后说:陈年往事说出来,但木已成舟,已成事实,无法更改,从此以后,不要再抱怨了。

孔子说:管仲只重视实际效果!

有人问:管仲约束自己吗?

孔子说:管仲有很多缺点,行为放荡不知收敛,怎么能谈得上自我约束呢?

人们又问:那么管仲遵守礼制吗?

孔子说:齐桓公门口建防卸工事,管仲也建;齐桓公喜欢同性,不能拿到桌面上讲,

管仲也不能拿到桌面讲。要说管仲遵守礼制,还有谁不遵守礼制?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定公请教:国君差遣臣子,臣子服务国君, 是怎样的关系?

问:请教。使:差使。事:事奉。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国君差使臣子,是国君的权力;臣子事奉 国君,是臣子尽职。

以:人。礼:权力。忠:尽职。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这首诗,喜欢它不拖泥带水,直抒 胸臆,爱而不伤风败俗。

乐:喜欢。 而不:不。淫:拖泥带水。

哀:爱。伤:伤风败俗。


哀公问社于宰我:哀公曾和宰我谈论社会。

问:谈论。社:社会。于:和。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

夏礼好比松树,万古长青;商礼好比柏 树,经得起考验。

以:好比。松:代万古长青。

柏:代经得起考验。

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周礼好比栗子树,只会使人寒心。

栗:栗子树。战栗:寒心。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陈年往事说出来,但木已成舟,已成事 实,无法更改,从此以后,不要再抱怨。

成事:陈年旧事。不说:说。

遂事:木已成舟。不谏:无法更改。

既往:从此以后。不咎:不再抱怨。


管仲之器小哉:管仲只重视实际效果。

之:主谓间。器:重视。小:实际效果。

管仲俭乎:管仲约束自己吗?

俭:约束。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管仲有很多缺点,行为放荡不知收敛,怎 么能谈得上自我约束呢?

三归:很多缺点。

官事:器官,代开妓院。不摄:不收敛。

然则管仲知礼乎:那么管仲遵守礼制吗?

知:遵守。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齐桓公门口建防卸工事,管仲也建。

邦君:霸主。树:建立。

塞门:寨门,防御工事。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齐桓公喜欢同性,不能拿到桌面上讲。

两君:同性。好:喜好。有:不能。

反:返回,拿到。坫:台面。

管氏亦有反坫:管仲也不能拿到桌面讲。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要说管仲遵守礼制,还有谁不遵守礼制?



[第3一5段]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解读]:

孔子评价鲁国的高水平音乐,说:音乐能引起共鸣。开始演奏时,凝神;紧接着舒缓的音乐响起,随后明快,进而悠扬,一曲完成。

仪礼官求见孔子,说:你到了此地,国君还不曾相见。于是一群人拜见国君,进去说到:尊长们不必如此沮丧!天下苦苦支撑,时势将会让夫子成为精神领袖。

孔子评价巜韶》:尽力传颂,又制作精良。评价巜武》:尽力传颂,但不够精良。

孔子说:领导治理松散,加强礼制来端正,时逢乱世,就不会衰败,管理者怎么能观望呢?管理者要负责引领时局啊!


子语鲁大师乐:孔子评价鲁国的高水平音乐

语:评价。大师:高水平。乐:音乐

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

音乐能引起共鸣。开始演奏时,凝神。

乐:音乐。可知:能引起共鸣。

始作:开始演奏。翕如:息,安静的。

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紧接着舒缓的音乐响起,随后明快,进而悠 扬,一曲完成。

从:紧接。纯如:钝,舒缓。

皦如:明快。绎如:抽丝,悠扬。

以成:一曲完成。


仪封人请见:仪礼官求见孔子。

仪礼官求见孔子。

仪封人:仪礼官。请见:求见。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你到了此地,国君还不曾相见。

吾:国君。未尝:还没有。不:强调。

从者见之。出曰:一群人拜见国君,开口说。

从者:一群人。见:拜见。出:出场,进入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尊长们不必变得沮丧。

二三子:父辈师长们。

何患于:不必变得。丧:沮丧。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下苦苦支撑。

无道:各种方法,苦苦。 久:支撑。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时势将会让夫子成为精神领袖。

天:时势。将:将会。

木铎:冒顿,异族首领。


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力歌颂,又制作精良。

尽:竭力。美:歌颂。善:完善,精良。

尽美矣,未尽善也:尽力歌颂,但不够精良。

尽:竭力。美:传颂。未:没有。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

领导治理松散,加强礼制来端正,时逢乱世 就不会衰败。

居上:领导治理。不:强调。宽:松散。

为礼:加强礼制。不:强调。敬:严肃。

临丧:时逢乱世。不哀:不会衰败。

吾何以观之哉:

管理者怎么能观望呢?管理者要负责引领 时局啊!

吾:管理者。何:怎么,负责

以:能,引领。 观:观,时局。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读《论语》1学而,2为政,3八佾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