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57年毛泽东在青岛患上感冒,舒同推荐当地老中医:由我们夫妻负责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前言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患上了关节疼痛的毛病。

双腿麻木,膝关节总是酸痛,最关键的是,他的一双胳膊疼得不能动弹,一动就如同刀割一样,完全没法工作。

八路军卫生部为他找来了最好的医生,这人用西医的方式治疗了一个月都没见效,这下可急坏了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们。

一时间,毛泽东患病的消息在延安传开,很快,李鼎铭也听说此事,他直接提出要跟毛泽东见面,说有药方相送。

“李鼎铭是名医”

说起李鼎铭,他小时候曾在舅舅的影响下学过几天医术,后来外出参加革命便搁置了,直到1926年因病回乡,才继续研究中医。

在米脂当官后,他悬壶济世,常用自己擅长的中医,为当地百姓和边区的一些领导同志看病。

得知李鼎铭要来,毛泽东很是高兴,他马上将李鼎铭请进自己的窑洞。李鼎铭开门见山:“主席,我有个好主意,包您的病马上好。”

“老先生有什么妙药,不妨说说看”,毛泽东试探地问了一句。实际上,当时快50岁的毛泽东还从没尝试过中药。

李鼎铭看出了毛泽东的犹豫:“几味中药就能好,主席,西药是治标,中药能治本”。

接着,他从中药的性质、成分、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等方面,为毛泽东做了全面详细的论述。

后来,李鼎铭越聊越起劲,他讲到华佗其实没什么仙丹法术,只不过在手术前用了几味可以使病人麻醉的中草药;

还讲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远远超过了西药的使用价值,比如治疗跌打损伤的云南白药,就是用几味植物组成,用了马上就能止血,还有生肌长肉的功效。

说到这里,李鼎铭直接向毛泽东打包票:“若主席信得过老朽,四副药我包您药到病除!”

就和很多第一次尝试新鲜事物的人一样,毛泽东还是有点不放心:“中药真有这么大作用吗?我没试过,还是第一次听说呢。”

李鼎铭豁出去了:“老朽赌上一条老命,用生命担保主席会好!”

话说到这个份上,毛泽东终于点了头,同意让李鼎铭为自己开药。不过,毛泽东本人答应了还不算,得中央政治局允许才行。

那时候,中共领导层里有很多人不太相信中医,尤其是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他担心中医治疗会有什么副作用。

于是,中央政治局做不了主,报告一路呈报到周恩来那,周恩来倒是相信李鼎铭不会害毛泽东,可他也不敢做主。

所以,这事绕了一圈又回到毛泽东面前。既然如此,毛泽东便自己做主,通知李鼎铭带四副中药过来。

李鼎铭对这事也是慎之又慎,从抓药到煎药,他都是亲自动手。不过,煎药的时候还是生出了些枝节。

有个西医不放心,专门过来看了看李鼎铭准备熬煮的草药,一看罐子里都是些“乱草”,马上摇头制止,不许李鼎铭继续煎药。

好在毛泽东的警卫员一直守在旁边,他事先接到了毛泽东的命令,一见有人“闹事”,便站出来打发对方走了。

结果,警卫员刚要把煎好的药拿给毛泽东,这个西医又出现了,他说毛泽东的安危关系到革命前途,不能儿戏,说着,自己端起碗灌了一口。

然后,他皱着眉头一口吐掉,嘴里不住地喊着“太苦了”。可能是听到吵闹声,毛泽东走了过来,他二话没说,端起碗喝得干干净净。

然后,他对着西医笑了笑:“良药苦口利于病,这绝对不是毒药!”

实际上,西医也不是坏心,和他感受相同的大有人在。毛泽东每喝下一副药,人们就担惊受怕的要命。

尤其是在喝完第二副后,毛泽东的疼痛似乎更加厉害了,连他本人都失去了信心。

李鼎铭询问了一下毛泽东的病情:

“主席,这说明我的药已经起作用了,是药与您身体的病作斗争,才产生了四肢疲劳无力的反应。不怕疼才能战胜病痛,服完四副药,您就不疼了。中医讲先稳后攻,也就是先治本后治标,循序渐进,最后夺取胜利。主席,胜利在握,您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毛泽东听后,咬着牙活动了一下四肢,正如李鼎铭所言,不怕疼也就不疼了,于是,他又坚持服用了两副。

四副药喝完,毛泽东竟然真的康复了。自此之后,只要毛泽东生病,就会找李鼎铭给他开药。

他逢人便说:“李鼎铭是名医,中药要发展,中医一定有前途”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大力支持李鼎铭在延安发展中医药。那时候,延安的大多数医院都是以西医为主的,而这些西医普遍有个问题,就是不相信中医。

因此,延安出现了一种怪象:中医看病用药,是不给报销的。

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专门征求了李鼎铭的看法,李鼎铭很辩证的说:“中西医各有长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求得进步。”

毛泽东很认同这种意见:“你说得对,以后中西医一定得团结起来。”

不久后,在毛泽东的支持和号召下,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中医研究会、中西医协会,还有中医保健社等医疗组织,并提出“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的口号。

“卫生部的章老来了没有?”

1955年冬天,林伯渠因患上前列腺肥大症,做了摘除手术。

手术结束后,林伯渠出现了呃逆反应。而这种呃逆反应,还伴随着呕吐、失眠等一系列后遗症。

诸多名医、专家会诊治疗长达47天,使用了西药、针灸等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没能起到效果。

这时的林伯渠已经69岁高龄,长时间无法睡眠和进食的他,生命已经危在旦夕。

就在这段时间,章次公被调到北京,担任卫生部中医顾问。他临危受命,参加了林伯渠的抢救工作,担任了抢救组的组长。

做了初步的检查后,周恩来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林老的病怎么样?”

“没有想象的严重。”

周恩来有些难以置信:“根据是什么?”

“从四诊分析,神不散,气不竭,脉不乱……”

就这样,章次公按自己的方子为林伯渠煎了“参汤”。因为林伯渠口服会呕吐,章次公便用棉球蘸上参汤,挤进林伯渠的嘴里。

当天晚上,林伯渠的呃逆逐渐减轻,醒来后,他叹了口气:“好饿啊”。

护士赶紧端出章次公让提前准备好的新米粥,一口一口地喂进林伯渠嘴里。

很快,林伯渠的呃逆便被控制住了,再吃三副中药,林伯渠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

后来,章次公治好林伯渠的事传到了中南海。在一次闲谈中,有人对毛泽东说:“卫生部最近来了一位老中医章次公,从上海来的,医术可神了……”

毛泽东本来就对中医感兴趣,一听这话骄傲得很:“我早就跟你们讲过嘛,中医不比西医差,你们还不信呢。”

那时候,毛泽东正好在考虑中医及医疗工作的问题,他让周恩来推荐一位有学识的中医人士,前来叙谈叙谈。

周恩来给他推荐的也是章次公:“卫生部新来的章次公章老,有学问,有见识,可以一谈。”

第二天,章次公便在中南海见到了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正在看文件,见有人进来,他放下手里的笔,问道:“哪位是卫生部的章老?”

章次公挺紧张地上前一步:“我就是卫生部的章次公,奉命来拜见主席!”

毛泽东挺意外,他没想到大家嘴里的“章老”竟然是个看起来挺年轻的中年人:“你还不老嘛,年纪还没我大,怎么人家都喊你章老啊,我可不喜欢人家喊我毛老。”

章次公哈哈大笑,紧张情绪一扫而光,然后,他们两个彻夜长谈,足足聊了10个小时。

毛泽东对中医的支持还不止如此,1957年,毛泽东在青岛参加会议期间,不幸患上重感冒。当时,毛泽东有个随行医生,他马上给毛泽东开了药,可毛泽东服用后,不仅不见好,反而病情更严重了。

山东省委书记舒同知道此事后,向毛泽东推荐了一个人:“济南有位老中医叫刘惠民,他的医术很好,可以请他来看看。”

听到这个名字,毛泽东笑了:“是施惠于民的意思啊,请他来看看吧。”

没过多久,刘惠民便被舒同请来了。刘惠民给毛泽东把过脉后开了药方,这时,有工作人员提出,刘惠民开的方子中,用了不少毒性较大的药材,担心不安全。

舒同曾在刘惠民这里看过病,对于刘惠民的本事,他比谁都明白。于是,他拍着胸口保证:“刘大夫的药我吃过,真的灵,要是出了问题,由我们夫妻负责!”

与此同时,刘惠民这边的压力也很大,他向舒同提出:“药方可以开,但是得由你夫人亲自跟我去药店抓药、煎药、并且亲眼看着主席喝下去才行。”

舒同答应了他,于是,从抓药到喝药,舒同的妻子石澜全程参与。

三天后,毛泽东的感冒症状全部好了。毛泽东神清气爽:“我都30多年没吃过中药了,这次感冒总是不好,刘大夫两副中药就解决问题了,中医好啊,刘大夫医术也好。”

11月,毛泽东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指定刘惠民随行。在莫斯科,刘惠民为很多苏联领导人诊了脉、看了病,向全世界宣传了中医。

“金针一拨日大空”

20世纪70年代,步入晚年的毛泽东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其中最令他苦恼的是老年性白内障,这令他几近失明。

1974年年底,解放军305医院举行会诊,眼科医生唐由之也被请了过去。当时,唐由之完全没看到病人,只是有人把病人的身体状况系统地讲了一遍。

这让唐由之很不满,见不到病人,病情到了什么程度也无法知道,所以,他只能得出个大致的判断:病人是典型的老年性白内障。

1975年初,唐由之又被神秘兮兮的叫走了,这一次,他知道了自己的任务:为毛泽东治疗眼疾。

见到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的状态很不好。他已经很多天没有睡好了,头发蓬乱,穿着一身带补丁的睡衣,神情憔悴。

听到有人进门,毛泽东撑着扶手想要站起身,秘书张玉凤赶紧过去扶他,唐由之见状,也赶紧跑了过去:“主席,您别起来了,我是晚辈,您请坐。”

经过一番检查,唐由之确定,毛泽东的白内障已经到了膨胀期,药物没有任何作用,只能手术。

只是,那时的毛泽东咳嗽非常厉害,如果用西医的方式手术,术后需要缝针,伤口很容易裂开。

于是,早已把中西医融会贯通的唐由之想了个办法:白内障针拨术。这种手术方式不需要缝针,伤口也更容易愈合,很适合毛泽东当下的身体情况。

手术方案一步步上报给党中央,经过再三研究,最终决定由唐由之为毛泽东手术。

不过,这一次竟然是毛泽东本人不愿手术。好在唐由之懂些诗词,他另辟蹊径,引用了两句白居易的诗:

“盒中空燃决明丸,金针一拨日大空。”

毛泽东一听就明白了,只要让唐由之用金针一拨,自己就会豁然开朗了。所以,他同意了。

7月23日这一天,毛泽东难得睡了一个好觉,共睡了六个小时。起床后,张玉凤看毛泽东精神很好,便说:“主席,今天我们就把那件大事办了吧。”

毛泽东没明白:“什么事啊?”

“不是做白内障的手术吗,您之前不是答应过了吗?”

毛泽东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好,做!”

就这样,唐由之在这一天为毛泽东做了白内障针拨术。期间,毛泽东还让唐由之放了《满江红》的弹词。

手术时间其实只有4分钟,手术完成后,毛泽东还有些不可置信:“这么快?我还当你没做呢?”

术后的恢复也很重要,唐由之叮嘱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包三天纱布,免得感染。可是第二天拆下纱布换药时,毛泽东发现自己能看见了,便说什么都不肯包上纱布了。

唐由之劝说:“主席,您的切口没长好呢,要包起来。”

毛泽东不肯:“我都好了,看的清清楚楚,眼睛也没什么不舒服。”

“不行,等伤口愈合才能和外界的空气接触,不然很容易感染的。”

毛泽东有些不耐烦了,摆摆手让他出去,唐由之也生气了:“我不走!我这样不仅是对你本人负责,更是对全国人民负责!你必须得听我的!”

最后,两个人各退一步,毛泽东戴上了唐由之为他特制的“眼镜”。这眼镜其实就是个塑料罩子,能把眼睛全部封闭起来,但也不影响毛泽东看文件。

毛泽东看了一会儿,眼睛便感觉不太舒服,他乖乖坐正,让唐由之重新帮他包上纱布:“你胜利了”。

唐由之笑了:“主席,您也胜利了,我这个手术是按您提出的中西医结合的方针研究出来的。”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57年毛泽东在青岛患上感冒,舒同推荐当地老中医:由我们夫妻负责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