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寻根溯源,关于成村张氏的来源探究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张,现为全国第三大姓。2019年户籍谱查,人口近亿。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出任弓矢之长(zhang),而赐姓挥公姓张。在此老张特别提醒张氏族人,我们的“张”是弓、长(zhang)张,不是长短的长。张姓人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极广,且名人众多,如纵横家张仪、军事家张良、猛将张飞、发明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外交家张骞、书法家张旭、名相张九龄、太极张三丰、革命家张闻天等。

山西交城县成村张氏家族亦是一个大家族,现在张姓族人就有三千多人。那么,追根溯源,成村张姓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村里老人传,成村张家源于汉留侯张良同族。据《史记》记载,张良家族是战国时期的名门望族,张良的祖父张开山,父亲张曾曾经在韩国担任过丞相。公元前230年,秦国出兵讨伐韩国,韩国灭亡,张良的爷爷和父亲都在战争中死亡。张良和其族人成为无家可归的"亡国之民"。为了让张氏家族保留一线血脉,张良和其族人便分散逃往各地。其中有兄弟两人张鲧、张緐结伴一路北上,颠沛流漓,来到了现在的吕梁山瓦窑河西畔。当时还没有设立交城县置,现在的县城所在地东南半部是由磁窑河、瓦窑河汇流成的一个湖泊,叫却波湖。湖北岸是一个村庄,是孤突孤偃家后辈人隐居处。由于当时正处在秦灭六国期间,各国都城之地狼烟四起,战火纷飞。相对来说,当时已属于秦国管辖的晋阳区域反到比较平静一些。张鲧、张緐兄弟两一路隐姓埋名流落到交城卦山脚下,两兄弟为了避免秦始皇追查。也为了关键时侯能留一线张氏血脉,哥哥张鲧把名字改作张友仁、但为了不忘本,牢记自家是张氏血脉,哥哥遂让弟弟改姓“梁”,因“梁”与张良的“良”同音。以此警醒自己和后代牢记成村“张”“梁”本是同源,都是张良的同族。弟弟张緐把姓名改作梁缮 。孤偃后人见到流落到交城的俩人后起了恻隐之心,便把人安顿在瓦窑河西畔距山麈五里的田产处耕种和看守田园。

此后,秦始皇陆续消灭了东方其他五国实现统一大业。张良一心想要复仇,于公元前218年,策划了刺杀秦始皇未能成功,成为全国通缉犯。几经波折,张良后来又跟随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功成后隐退随《老子》修道去了。而张友仁、梁缮兄弟俩也在交城成村开田耕作,发展生产,娶妻成家,生儿育女,繁延生息,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

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变革,此地又逐渐迁移来了一些其他人家。自然形成了一个大的村庄,叫成(she)村。 而张友仁和梁缮两兄弟自然就成了成村张、梁两姓人的始祖老爷。

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成村张、梁两姓人是明洪武二年从陕西搬迁来到成村的。关于这个传说,还要回溯到元朝末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兵围苏州城之前,张士诚做了一件事:把家族年幼男丁送出城外;逃亡各地。在明朝统治下,逃亡流落的张士诚族人和后裔一直不敢暴露家族身份。

但“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2005年有人给泰州日报社写信,陈述他们村100多户600多村民数百年来秉承着的一个祖训:生前姓吴,死后姓张,并询问有关行政部门,是否可以将户口本及身份证由吴姓改为张姓。其理由是他们家有资料:自清代康熙、乾隆以来数百年间的分家书,都是体现了生姓吴死后姓张。同年9月9日《泰州日报》第二版以特大号字体为标题,刊登了《文物谱牒专家探讨吴氏之谜》,副标题为“姜堰一吴姓居民自称张士诚后裔并称村里人改姓隐居已600多年”。根据这一信息,泰州电视台到吴元大家对他做了专题采访,不久又制作了上、下两集的电视专题片《吴王张士诚》在媒体上广为传播。

关于张士诚的后代,,以上只是其中之一,下面还有。

《明史》一百二十三卷列传第十一中记载,平江城被攻破时,张士诚的妻子刘氏有两个幼子,藏匿于民间,后来不知所终。张士诚的这两个幼子真的是不知所终吗?

2019年,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徐学林获得一部“高邮堂”《温张族谱》,谱中详细记载了张士诚后人去向。根据该谱的记载,张士诚与刘氏生有五子,长、次、三子,不知所终。四子伏七,字肇之,五子千七郎,由乳母何氏带着避乱到江西黄土坡夹河口。他们过渡口时,被船工温良弼收养,二子遂认温为父,何氏为母,改姓温,千七郎更名为宗武。正因如此,这部家谱叫《温张族谱》。谱中称宗武15岁时“自江西吉安府黄土坡太平乡沙窝村迁楚,初籍监邑担盐埠,复迁沧湖垸走马岗。”沧湖垸走马岗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宗武57岁去世,与妻于氏生有四子:彦、良、海、亮,张彦居走马岗,张良迁河矿桥,张海、张亮迁蚌潭湾(均在今湖北省监利县)繁衍生息。这一枝在今高邮,沿用堂号“高邮堂”旨在纪念祖先张士诚最初称王之地。

还有一枝是,苏州城破时,一个忠心耿耿的老仆人,带着张士诚的一个儿子,躲在乱砖堆里,避过朱元璋军队的搜捕。天黑后带着小主人往外逃。临走时提了个乱砖堆边的破灯笼。这个灯笼本来挂在屋檐下,炮火一轰,便被轰到了乱砖堆边,上面写的字只剩下一个“府”字。

出城时碰到朱元璋的士兵向他们要户籍证明。

老仆人非常着急,看见灯笼上剩有一个“府”字,便急中生智说姓府,是卧龙街的平民百姓。灯笼可以证明我们的姓氏。”那些士兵们都是穷苦人家出生,看了看灯笼,一时没看出什么破绽。老仆人及时从身上摸出一锭银子递给士兵,们,这才被放出城。

老仆人和小主人一口气逃到光福,找了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就是府巷村)住下。因为“府”字救了他们的命,因此他们就改姓了府。老仆人没有子孙,所以姓府的都是张士诚的子孙。

还有一枝生活在仓巷一带,以种植果园和世代做泥瓦匠为业,。至到清嘉庆十七年(1812)前后,其弟张士俊的19世孙张如珍看到朱明王朝灭亡已久,这才放下心来集资在仓巷内始建了一座保留至今的“张氏宗祠”,成为江浙地区唯一的张士诚家族祠堂。

吴王张士诚娶多少个老婆?生多少个儿女?相较于同一时期的朱元璋也少不了多少吧,或许更多呢?

那么,流亡外地的其他人呢?

其中还有兄弟三人,是张士诚正妻刘氏所生,刘氏生有五子一女,1367年,苏州被围时,长子十五岁、次子十三岁、三子十岁、女儿七岁、四子四岁、五子一岁,张士诚让长子带着次子和三子、乳母何氏带着女儿和四子逃亡外地。而城破之时刘氏抱着五子葬身火海。

单说长子带着两个弟弟一路翻山越岭、颠沛流漓,往北逃难,历尽艰辛万苦来到了陕西佳州米脂县圪针坡,此时朱元璋已经建立大明,登基做了皇帝,兄弟三人在圪针坡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为了确保张氏血脉不被朱元璋发现后一锅端了,长子遂把三弟寄养给了米脂县圪针坡一户梁姓人家。然后带着二弟再次更改姓名(因哥哥属虎遂改名字叫张万虎、弟弟属龙遂改名张万龙),继续逃亡。路经吴堡、石州,于明洪武二年流落到了交城县成村。再次为了避免朱元璋追查到其是张士诚血脉,遂把和“张士诚”有关的一切都毁灭干净。对官府和成村邻里说自家是从陕西米脂县逃难过来的。但为了不忘本,牢记自家是张氏血脉,哥哥遂让弟弟改姓“梁”,名字叫“梁彦实”,因“梁”与张良始祖的“良”同音。以此警醒自己和后代牢记成村“张”“梁”本是同源,都是始祖张良的后代。

遂后,张万虎、梁彦实兄弟俩也在交城成村定居下来,开田耕作,发展生产,娶妻成家,生儿育女,繁延生息,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

今,成村张氏寻根溯源,有资料证实,明洪武二年,山西省交城县成村确有陕西米脂张姓人流落到此,默默生活。后繁延生息,自成体系。为什么要默默生活?祖训曰:“树大招风,易召来事非”。

所以至今无资料考证这系张家人明朝以前的来处。

然而张士诚诸子逃亡是1367年,明洪武二年是1369年。恰巧的时间点,恰巧的张姓人,恰巧的成村张梁两姓人同根同源的传说。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探索吗?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寻根溯源,关于成村张氏的来源探究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