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年号为何忌讳“正”字?只因使用过的皇帝不是亡国,就是死于非命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年号是中国古代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贯穿整个封建专制时代,并影响东南亚其他诸如朝鲜新罗、日本、越南等国。

皇帝对年号的命名非常重视,就像给孩子起名字一样,要追求美好的寓意,所以都会选择美好的字眼来做年号。

还要避免和前代年号重复,要回避前代古陵名、夷狄之宫名、僭伪匪类之号,要审查国姓、避忌国号等等,真是各种讲究。

但朝代更迭,历世无穷,美好的字眼终究有限,尽管历代帝皇在年号用字上,慎之又慎,还是不免会出现重复的、以及犯忌讳的年号。

比如晋惠帝司马衷,十个年号有六个抄袭汉朝,“元康”抄汉宣帝刘询,“建武”抄汉光武刘秀,“永平”抄汉明帝刘庄,“永宁”抄汉安帝刘祜,“永兴”、“永康”抄汉桓帝刘志,还有一个“永安”抄东吴景帝孙休。

只有“永熙”、“太安”、“光熙”三个原创,因此被后世史家讽刺为“最可鄙者”。

更有甚者,一个朝代的都还照抄,比如汉哀帝刘欣的“太初元将”,就抄汉武帝刘彻的“太初”;晋惠帝司马衷抄了汉光武刘秀的“建武”,他一个朝代的晋元帝司马睿又照搬过去;魏孝武帝元修照抄明元帝拓跋嗣的“永兴”;唐肃宗的“上元”是抄的高宗李治。

······

曾对“乾德”年号很自得、以为是自己原创的宋太祖赵匡胤,在得知前蜀王衍已经用过,羞愧之余,不禁发出“宰相须用读书人”的感慨,但终宋一朝,仍旧在年号问题上没少犯错:

宋仁宗从“景祐”改“宝元”,结果和西夏李元昊的战事是接连失败,赶紧丢掉“保佑元昊”的年号,换上“康定”,不成想又被大臣提醒这是谥号,还是不吉。

宋神宗的“熙宁”撞上刘宋文帝之母胡道安的陵名,他儿子徽宗的“崇宁”又撞上刘宋明帝之母沈容姬的陵名。

更巧合的是,徽宗最后一个年号“宣和”,正是契丹大辽南京城的东门名;而宋孝宗的“隆兴”,居然和哲宗时自称天子、私立伪号的赵谂撞上。

因此,明朝人張燧感慨,当国改元时,最需要学识广博之人参与,如此,才能避免出现笑话。

同时,張燧还吐槽他皇明的廷臣不读书,成祖朱棣的“永乐”居然是前凉张重华、宋朝方腊、南唐张遇贤那样的割据匪类所僭的年号;

武宗朱厚照的“正德”则是西夏的僭国年号;穆宗朱载坖之“隆庆”更是女真金虏的宫殿名号。

如果廷臣个个知识渊博,岂能犯这样的错?宋太祖的宰相要用读书人论果不虚言啊!

其实,張燧也有点强人所难了,再知识渊博的人,也不可能把历史上所有的年号及使用者都倒背如流,美好的字眼人人都想用,撞车的几率自然就高。

像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字眼,比如“大”、“太”、“天”、“元”、“永”、“建”、“明”、“乾”、“景”、“隆”、“神”、“皇”、“光”、“兴”、“圣”等等,真的很容易撞衫。

但,有一个比较美好的字眼,却经常被历代皇帝命名年号时避讳,这个字是什么呢?他就是——“正”。

“正”字的寓意,在谥法中极为美好,内外宾服曰正;清白守洁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等等。

特别是和“文”字搭配时组成的“文正”,由于司马砸缸公的宣扬,更被认为是文臣“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这样一个美好的字眼,却被皇帝命名年号时屏弃在外,为什么呢?

因为,古人认为,“正”字的文意为“一止”,如果使用“正”字做年号,有点不吉利。

偏偏还有个诡异的巧合,历史上但凡使用过“正”字做年号的帝皇,多数不能令终,更是为“正”字做年号非吉兆添加注脚。

自从汉武帝建元,两汉帝王没有一个使用“正”字当年号名的,到三国时期,率先使用“正”字的,是魏齐王曹芳的“正始”,以及高贵乡公曹髦的“正元”,结果众所周知,前者被废,后者被弑,“竟俱不祥”。

北燕高云也用过“正始”,但他不仅是傀儡,最后还被杀害。

北魏宣武帝元恪是最后用“正始”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外戚擅权,残害皇族,天灾人祸,起义频频,北魏之亡,实亡于元恪。

接下来,北魏明元帝拓跋焘有“正平”,孝明帝元诩有“正光”,两位皇帝都无一例外地遇弑。

南朝梁萧正德有“正平”、萧栋有“天正”、萧纪也有“天正”,均死于非命无一善终。

在彩云之南的云南,大理国也有几位皇帝使用“正”字,比如段素顺之“明正”、段素真之“正治”、段思廉之“正安”,他们均为权臣之傀儡,最后被迫出家为僧。

还有段兴智之“兴正”、“利正”,小段不仅是高氏家族的傀儡,最后还遭遇亡国。

再有前蜀王建之“通正”,宋朝雷进之“正法”,前者是割据僭伪,后者是叛逆反贼,皆非“吉征”。

再之后,金海陵完颜亮之“正隆”,遇弑;金哀宗完颜守绪之“正大”,元顺帝妥欢帖木儿之“至正”,均是亡国之主。

还有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有土木北狩之变;明武宗朱厚照的“正德”,则有无子绝嗣之患。

唯有西夏崇宗乾顺之“正德”,渤海康王大嵩璘之“正历”,堪堪平顺,但他们又是西陲东鄙之僭伪,岂能与中国之主比拟?

是以,综合前代帝皇使用“正”字做年号的例子,几乎均为不吉,“岂尽偶然耶”?因此,“正”字自然引起后世令主们的避讳,在拟定年号时,“亦宜稍避”。

别说“正”字不吉,甚至援引到“政”字上,把“政”字都带得不吉了。

比如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宣政”,他当年三月改元,六月就驾崩;后理段正淳之“天政”,这位金庸世界的情场高手,在历史中却是先当傀儡,后被迫退位出家为僧;后蜀孟昶之“广政”,遭遇亡国之殇又死得不明不白;还有宋徽宗之“政和”,父子俩携带家眷北狩······

到了大清朝,一直没把自己即位原因洗清白的胤禛童鞋,是个不信邪的铁血汉子,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楞是把自己的年号命名为“雍正”,还因为“维民所止”而大兴文字狱。

尽管萧奭在乾隆初年撰写的《永宪录》中,大力地为先皇胤禛挽尊,批判前代人认为“凡有正字者皆非吉兆”是荒谬之论,还把汉世祖刘秀之“建武”、明太祖朱元璋之“洪武”拉出来,指出其年号字眼内“俱有止字”、但这两位帝皇皆称贤君、谁能说不是吉兆?云云,却到底也掩盖不了胤禛同学最终是死于非命的真相。

说到底,“正”字用到年号上,还是不吉啊!毕竟有那么多例子摆着,使用过的帝皇们,不是被废黜、各种死于非命,就是国事糜烂、被俘虏、生不出娃,甚至亡国灭族,如果说这只是巧合,也太邪门了点吧!

就是这样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年号为何忌讳“正”字?只因使用过的皇帝不是亡国,就是死于非命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