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是屡败屡战,还是就此沉沦,欣赏古人几首落第诗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唐代实行科举制度,文人学子要建功立业,就要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能够改变人们的命运,一入龙门,身价百倍。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就是孟郊写的进士考试的感受。没有考上时人是“龌龊”的,低三下四,困顿潦倒,几乎抬不起头来。但是考中以后那就是“春风得意”,行为放荡不羁。

吴敬梓《儒林外史》里有一个范进中举的故事。这范进考试了大半辈子,受尽凌辱,最后考中了一个举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富贵,精神受到刺激,得了神经病。

杜甫出身于官宦人家,祖父杜审言又是初唐大诗人,他参加科举考试不中,没有功名。一生漂泊,只得以诗为业,最后饥寒交迫,疾病缠身,在沅湘一带去世。

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有的坚持到九十岁高龄,有的屡败屡战连考十几次,直到意志被消磨殆尽。他们落第后写下了不少的落第诗,记录了那种自强不息和心有不甘。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但是他是一个布衣,最后归隐故乡鹿门山。他不只是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还托人举荐。他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干谒张九龄的。

他还拜访王维,和李白杜甫也是好朋友,打交道的都是名人。而且还写诗呈上唐玄宗。据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句诗,惹得唐玄宗很不高兴。

孟浩然考试落第,一肚子的牢骚都通过诗歌表达了出来。他说再不对朝廷抱有希望了,皇帝不想用他,朋友也没有人肯帮忙。孟浩然连说带讽刺,彻底失去了信心。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晚唐诗人高蟾也是屡试不中,上面这首诗就是他落第后拜访高侍郎的题赠诗。诗中的“天上碧桃”和“日边红杏”,比喻的是那些有门路有靠山的得中进士。

他自己则是“芙蓉”,即荷花,既不能“和露种”“倚云栽”,也占不到春光,只能在秋天的江水里寂寞地生长。诗人虽然揭示了科举考试的不公平,但是从最后一句看,他还没有失去信心。

“不向东风怨未开”,即使芙蓉没有得到东风的眷顾,不能像碧桃和红杏一样及时开放,他也毫无怨言。高蟾在诗中指出科举考试的弊端,但他不怨天尤人,屡败屡战,最终如愿以偿进士及第。

《落第》赵嘏

九陌初晴处处春,不能回避看花尘

由来得丧非吾事,本是钓鱼船上人

赵嘏出生于晚唐,少年发奋,本想建功立业,但是参加进士考试,屡试不中。他混迹京城长安,赏尽了考试和求人的甜酸苦辣,也写下了二十多首落第诗。

上面这首诗写落第,心态相对比较平和。想到刘禹锡用“紫陌红尘”形容春游赏花的情景,他赵嘏进士落第,心情苦闷,但是仍然回避不了那些“看花尘”的纷扰。

因为新科进士素来就有金榜题名打马游街的习俗,所以观众也是络绎不绝。面对这些,赵嘏落第虽然痛苦,但也不得不自我安慰。自己本来就像一个闲逸的钓翁,又何必计较那些成败得失呢。

《自遣》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晚唐诗人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参加十几次科举考试,屡战屡败,最后才彻底放弃。上面这首诗就是他的自嘲,他反而看破世态炎凉,产生了一种豁达的态度。

人生就是过客,名利得失如过眼烟云。得到了就庆祝一番,没得到也不强求,怨天尤人于事无补。要珍惜年华及时行乐,过好今天,明天的事情明天再去应对。

这首诗表现了罗隐科场失意后的消极情绪,以及那种化愤怒为旷达的无可奈何。他就像杜秋娘那样,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也变得得过且过起来。

《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这首诗也是参与考试落第后写的。他终于看尽了晚唐社会的腐朽没落,于是借咏菊花来表达自己的反叛精神,决心通过农民起义来推翻这种统治制度。

提到菊花,人们就想到陶渊明。菊花是高洁和隐逸的象征,是斯文的意象。而黄巢却把菊花比喻成被压迫者和那些农民起义军,“我花开后百花杀”,意象威猛。

上面这几首诗歌记录了唐朝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的种种心态。为了求取功名,他们或则屡败屡战,继续拼命,或则消极沉沦,铩羽而归。这种亢奋、痛苦和煎熬,只有他们自己体会最深。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是屡败屡战,还是就此沉沦,欣赏古人几首落第诗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