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怀才不遇变成仇恨能有多大的破坏力?北宋落榜生张元的复仇之路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参考文献:《宋史》

来自一名北宋读书人张元的内心独白:我寒窗苦读十数载只为将来能实现远大抱负,只可惜国家不用我,一身本领无处施展。你永远想象不到,一个一直想考“公务员”的读书人在屡考不中的情况下,心生仇恨,破坏力能有多么惊人。

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三月,宋仁宗赵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是一个无奈的决定:只要取得殿试资格都被录取为进士,北宋朝廷取消自太祖以来制定的殿试末尾淘汰制度。嘉佑二年,亲试举人,凡与殿试者始免黜落-《宋史》。

消息一出,全天下的读书人为之欢呼,能让北宋朝廷改变科举制度,究竟发生了什么?要知道自隋唐以来一直到北宋,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在当时已经十分成熟。北宋当时的科举考试是三年一个周期,也就是每三年在全国进行考试选拔人才。北宋的科举考试一共分为三个级别: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通过之后称作“举人”;会试通过之后称作“进士”;而殿试通过后则称作“进士及第”。要知道能够进入殿试的学子,即便不能高中那也是人中龙凤万里挑一了,毕竟从全国选拔的读书人才能够进入殿试的也是区区数人。可是北宋自太祖赵匡胤立国以来就定了一个制度,那就是北宋科举的“黜落制度”,说通俗点就是实行末尾淘汰制,如果一位考生进入到殿试却没有进士及第,那么他之前考取的功名也都全部作废,只能三年后从头再来。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这种荒唐制度下的牺牲品,北宋读书人张元,陕西华阴县人,张元是个很有才华的读书人,并且志向很大所以读书一直很用功,并且也是逢考必到,参加北宋自太祖以来制定的这个有点不合理的科举考试,一路过关斩将,一连数次都是拼到殿试的环节名落孙山,得了个黜落的结果,要知道每考一次这些考生就要准备三年之久,而我们可怜的读书人张元,已经不知道白白浪费了多少个三年。讲到这里张元似乎也和其他黜落考生一样,是这种不合理考试制度下的牺牲品,不过他和其他牺牲品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把怀才不遇转变成了仇恨,那复仇的怒火让北宋朝廷在后边的一段时间吃尽了苦头,成为了北宋西北地区的主要军事威胁。

这一年张元又一次折戟在殿试的最后环节,黜落之后张元走出殿试大堂,内心五味杂陈,他头也不回似乎再也不想看见这个屡战屡败的考场,是我不够努力吗?是我不够优秀吗?张元的内心极为悲愤,他一路低着头走着,撞到人也不抬头似乎整个世界都黑暗了,突然间的一声啸叫惊呆了周围的路人,所有人都诧异的看着张元,这个人是不是疯了?

自此之后,张元再也没有打算继续学习和考试,整日饮酒买醉,不修边幅放浪形骸,不过落魄人也有同样遭遇的朋友,张元有一个好友叫吴昊,和张元一样也是数年参加考试,黜落屡次不中,二人在一起便饮酒大醉,聊学问,聊抱负,聊这个世界种种的不公,当然还有聊对北宋朝廷这种不合理制度的不满。

既然你不能善用我,那我就要毁灭你。当时的党项人在臣服于北宋朝廷几十年后,在李元昊的数年准备后正式建立了西夏国,李元昊也正式称帝,西夏成为了北宋在西北地区的最大的军事威胁。西夏立国之后,自然是广开言路吸纳全天下的人才为己用,于是拥有远大抱负的张元就和吴昊说,既然北宋朝廷君昏臣庸不能给我们施展抱负的机会,那我们就去投靠西夏国吧,说不定能够一展才华。

二人说干就干,收拾行李立马来到了西夏国境内,但是想接近西夏的统治阶层毛遂自荐,如果没有西夏的官僚引荐,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聪明的读书人张元是难不倒的,在那个没有招聘求职网站的古代,想要毛遂自荐或许就需要一点惊呆众人的事才能让别人认识你知道你,即便是无事生非。

于是二人在一家酒馆里整日饮酒,大声喧哗吸引众人,并且还在酒馆的墙壁上留下了大大的“一幅墨宝”:张元吴昊来饮此楼。西夏巡视的士兵路过看到酒馆内有人喧哗闹事,就走进查看,发现了张元吴昊在墙上写的字,认为这是触犯了西夏国主李元昊的名讳(张元之计,就是要以犯天子名讳来吸引官方注意),于是便将二人抓到了牢狱,并且将有两个宋人在西夏闹事还触犯皇帝名讳的事情报告给了李元昊。

李元昊闻之大惊,西夏国内有谁敢直呼他的名讳,而且还是两个宋朝人,他决定亲自审问二人,看看二人有何来头。李元昊问他们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犯天子名讳,这可是杀头的罪。二人回复元昊,你连自己姓什么都不在乎,还在乎自己的名字做什么?(党项贵族原本姓拓跋,唐朝被赐李姓,宋朝又被赐赵姓)李元昊听后大惊,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觉得二人很有学识,佩服他们的智慧和胆量。要知道张元吴昊二人在李元昊面前如此放肆的说话,这是要冒很大风险,张元应该是算准李元昊一代英主定能慧眼识英雄,如果面对的是北宋的皇帝,可能二人的下场就只有死罪了。看到李元昊没有怪罪自己无理,二人便恭恭敬敬的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和学识,并且很诚恳的表达了自己希望在西夏效力的初衷,李元昊何等人也自然是识货的,他对二人的才学十分欣赏,也出于西夏立国不久人才缺失的初衷,留下了二人在西夏为官,不仅没有追究二人的重罪还委以重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张元被李元昊任命为中书令,成为了李元昊身边的重臣和军师。

故事讲到这里,张元似乎已经找到了合适他的用武之地,按现在的话说,一家公司不用我,我去另外一家公司高就了。可是别忘了,北宋朝廷的科举制度真是坑苦了像张元这样的读书人,而他的心中始终有一团怒火,他在等机会,一个有志的读书人是一定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承受的屈辱的。

1041年张元终于等到了一个复仇北宋的机会,自张元吴昊投奔西夏后,利用自己多年来在北宋了解到的军事情报,帮助李元昊多次出兵洗劫了宋朝边境城寨。

在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在张元投奔西夏之后,北宋朝廷曾经抓捕了张元的家人,李元昊为了让张元安心于是派人前去营救回了张元的家人。西夏武士假扮北宋差役拿着造假的圣旨,前去牢狱提走了张元的家人,当然他们并没有按圣旨所讲押解张元家人前往开封汴梁问斩,而是快马加鞭赶回了西夏。当张元再次见到本以为处死的家人之后,痛哭流涕跪在李元昊面前谢恩,发誓要用生命来回报李元昊和西夏。

在张元献计帮助西夏屡次袭扰北宋西北边境后,宋康定二年既1041年二月,李元昊在军师张元的策划下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宋,张元让李元昊的西夏军采用声东击西围城打援的战术,声称要攻击渭州(甘肃平凉),吸引宋军主力深入救援,而西夏主力则在好水川口(宁夏隆德)埋伏,打算围歼宋军主力,这就是北宋西夏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好水川之战。

不是冤家不聚头,早之前的三川口之战(1040年宋朝惨败)已经让宋朝认识到西夏的逐渐强大,于是令夏竦、韩琦、范仲淹等人安排西北诸路军马之事。这一次宋朝又听说西夏十万军马来攻,于是当时西北诸路的宋军主帅韩琦做了一系列军事部署,韩琦相传曾经是张元当年在殿试考场上的竞争对手,张元曾惜败于韩琦,成为了黜落考生,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也更加增添了好水川之战故事的精彩。

援救的宋军一路尾随西夏佯败的溃兵就进入了好水川的山口之中,宋军长途追击人困马乏粮草不继,犯了兵家大忌,突然间一些宋兵发现在路旁放置了很多的银泥盒,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的显眼,于是这几个宋兵十分手欠的就打开了这几个银泥盒,从盒子里窜出了许多只鸽子,这些鸽子脚上都带着哨子,从盒子里一跃而出飞向天空,哨声响彻山谷。

宋军不知这一切都是西夏的计谋,鸽子的哨声就是给诸路西夏部队合击宋军的信号,当宋军反应过来其中有诈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只看在山谷的远处尘土飞扬,铺天盖地犹如巨浪拍岸泰山压顶。那是西夏的精锐骑兵部队,也是西夏军队中的王牌:铁鹞子。在与北宋对峙的辽金西夏三国,各自均有一支闻名于天下的精锐骑兵部队,既:铁林军(辽)、铁浮图(金)、铁鹞子(西夏)。

铁鹞子,西夏重甲骑兵军团,西夏骑兵部队中的王牌部队,马匹全部披挂冷锻铁甲,刀枪皆不能破,骑手用钩锁铰链与马连接,冲锋陷阵中人虽死而不坠马,阵列而进犹如泰山压顶一般,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重甲骑兵部队。在西夏重甲骑兵的冲击下,北宋军队瞬间阵势大乱,而接下来出场的两个西夏部队,则是直接宣判了宋军的死刑。他们就是西夏的神臂弓部队和步拔子部队。

神臂弓,相传西夏李元昊时期,党项人利用牛筋牛角创造了可以射出三百步的弓弩,令当时的北宋朝廷大惊,要知道这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武器。

步拔子,又叫横山步拔子,是西夏当时的山地特种兵部队,兵员均来自西夏的横山地区,该地区属于丘陵地带,所以当地人脚力俱佳,在训练之后就是一支山地战斗力强悍的步拔子部队。

就在这三支西夏部队的轮番打击之下,宋军终于崩溃了,一场山谷遭遇战变成了西夏军队对宋军的单方面屠杀。一场大战宋军几乎全军覆没死伤一万多人,好水川一个小小的峡谷内尸横遍野,北宋境内秦川之地几乎家家服丧,而韩琦败军撤退的路上,阵亡将士家属拦住韩琦的败军哭诉,哀嚎之声震天动地,惨状令主将韩琦掩面不敢直视。

而策划这场大战的西夏军师张元,在战后站在山头上,俯瞰着层层堆积的宋军尸体,不由得感觉大仇得报,这一场大战势必让宋朝的昏君记住他。张元志得意满诗兴大发,随即站在山头赋诗一首: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

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张元还在诗后落款: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

这应该是张元一生当中最痛快的时刻了,他成功的通过自己的才学智谋狠狠的教训了曾经伤害他的北宋朝廷,不过这个报仇的代价是很大的,就是众多普通的北宋士兵成为了张元复仇的炮灰,张元也在战场上胜了自己当年在殿试场上的对手韩琦,好水川一战也是韩琦一生最大的败绩。此战之后,北宋朝堂震怒,夏竦、韩琦、范仲淹三位主帅被北宋朝廷贬官处罚。

好水川之战后,张元又趁热打铁向李元昊献计出兵渭州,发动了定川寨之战,再一次大败宋军,宋军被斩首九千四百余级,张元则是一副不灭北宋誓不罢休的架势。北宋最后紧急调派范仲淹率陕西诸路20万大军才勉强稳住阵脚,李元昊也自感取胜无望,在一通烧杀抢掠之后退回了西夏境内。

自此,北宋朝廷已经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教训,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段,下令改革了自太祖以来的科举黜落制度,对凡是中了进士的读书人一律给与功名授予进士出身,以防止再出现文人叛逃为敌所用之事。

张元之事,在北宋时期为北宋的读书人所不耻,但是就才学而言,张元是有匡扶国家社稷之大智大才的,只可惜北宋的昏君不能任用之,也让后人见识到了,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在怀才不遇转变为仇恨的时候,破坏力能有多么的厉害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怀才不遇变成仇恨能有多大的破坏力?北宋落榜生张元的复仇之路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