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游戏里“弓兵怕近战”设定争议:弓箭手放下弓,肉搏真能打垮近战兵种吗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普鲁士掷弹兵

字数:3345,阅读时间:约9分钟
编者按:相对一些游戏和影视作品中的弱化弓箭手近战能力的刻板印象,最近网络上开始出现了一种肯定弓箭手肉搏能力的风气。客观来说,这确实是更贴近史实的看法。然而,随着这类观点的传播,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说法:即合格的弓箭手本身由于需要拉开强弓,通常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往往是选拔过的精锐,所以他们才是最佳的近战士兵。这个情况属实吗?下面就先以中世纪欧洲晚期弓箭手的代表——英格兰长弓兵为开头,简单讲讲这个问题。



长弓兵——两场会战,一种结局




帕泰之战(Battle of Patay)

▲帕泰之战中法国先锋重骑兵的冲锋打了英国长弓兵一个措手不及

1429年6月18日,在帕泰小镇附近,大约5000名行军途中的英军得知了法军正在快速逼近的消息。经过一番讨论后,英军决定在此迎战法军。根据计划,骑马长弓手前往南面法军必经的树篱之间先牵制敌军。主阵地则在更北面的小山丘上,待部署完毕后准备接应前线的骑马长弓手。于是英军的重骑兵开始下马排列阵列,长弓手也将防马木桩钉入地面。他们的动态被法军侦察兵看得一清二楚,他们是法军1500名骑兵先锋的一部分,还有3000多人的主力正近一步赶来。先锋将领决定不等主力,立即向立足未稳的敌人发起进攻。1500名重骑兵展开阵型发起冲锋,树篱两旁埋伏的骑马长弓兵被打得措手不及。一些人开始向北面上坡上的主阵地逃窜,然而此时主阵地的下马重骑兵也同样未做好迎战准备,一些英军将领试图集结部队去主动接应溃兵,反而进一步破坏了阵型。法军先锋骑兵面对数量更多的英军毫不畏惧,策马冲向山丘上的英军主阵。随着战况不利,一些还骑着马的英军士兵开始逃离战场,最后英军主帅也被部下劝离。当天下午法军主力姗姗来迟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整支英军竟然仅仅被法军的先锋击败,损失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士兵,同时还有大批将领被俘。

▲图注:帕泰之战过程示意图

穆尔腾之战(Battle of Morat)

▲图注:勃艮第军队的弓箭手和近战步兵。勃艮第的弓箭手主要来自弗兰德斯和英格兰。

1476年6月初,勃艮第约2万大军剑指瑞士联邦重镇穆尔腾。当攻城陷入僵持时,勃艮第公爵便开始着手布置壕沟和栅栏加强阵地,准备迎击瑞士联邦的援军。除了工事之外,他还为即将而来的战斗准备了两份大礼,一份是改进炮架的野战火炮,另一份则是从妹丈那雇佣来的英国长弓兵。

他把弓弩手布置在东北面的小山,炮兵和长弓兵则坐镇东南方的小山,互为犄角以发挥火力。瑞士人的军队规模稍大些,他们制定了歼灭勃艮第军队的计划:约5000人牵制东北方小山的弓弩手,主力10000多人攻击防线正面,紧随其后的5000多名后卫会试图迂回切断后路,另有的1000多名骑兵负责支援。

瑞士军队趁着雨夜展开,到6月22日清晨雨停的时候,进入勃艮第士兵的视线内的是由散兵引导下的瑞士方阵冲击。工事后的弓弩手,长弓兵和火炮奋起还击,短时间就给瑞士人造成了500多人的死伤,却依然被突破阵地。勃艮第军队此时一片混乱。虽然试图组织反击,但是瑞士人坚实的方阵击退了包括重骑兵在内的各种凌乱的抵抗,继续保持着推进。

勃艮第公爵召集英国长弓兵,在营地前形成最后一道防线,却未能有效施展火力就被击溃了,长弓兵的指挥官都被瑞士散兵射杀。勃艮第军队开始全线崩溃,穆尔腾城中的瑞士守军冲出来和援军一起参与围追堵截,成批的士兵被杀死或者驱赶入湖中淹死,公爵在亲信的保护下以损失12000人的代价撤出战场。

▲图注:穆尔腾之战过程示意图




弓箭手的肉搏





其实长弓兵并非无法和重骑兵或者长枪兵抗衡,甚至不乏战胜他们的例子。然而上述两个战例表明了,弓箭手不可能仅靠肉搏能力就取得胜利。虽然弓箭手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肉搏能力,但让他们单独去对抗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专业近战士兵是危险的。

▲图注:都柏林战术编队——长弓兵离不开下马重骑兵的保护

百年战争中,长弓兵对抗法国重骑兵的典型方法就是都柏林战术编队——下马重骑兵与弓箭手混编的防守阵型。这种作战方式取得了像克雷西,普瓦捷和阿金库这样的胜利,却也正说明作战中的长弓兵需要其他近战兵种的保护。

实际上,如果长弓兵在战争中获得了一定的战功和财富,也会争取给自己购置重骑兵的装备并成为他们的一员。然而,随着战争旷日持久,英国负担重骑兵的主力——乡绅阶层不堪重负。他们参战的意愿降低了,随之带来的便是重骑兵数量的减少,弓箭手比例的上升。这让长弓兵受到的保护少了,作战阵型也变得更为脆弱,自然更容易在法国重骑兵的冲击下溃退。

▲图注:随着百年战争旷日持久,英国长弓兵比例越来越高,重骑兵占比反倒在下降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那些曾经成功的战例,就会发现弓箭手的胜利离不开火力的顺利施展,其他兵种的配合以及合适的阵地布置。长弓兵即便在最后的肉搏阶段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了先手火力打击和其他单位的协助上。笔者就此尝试分析了下弓箭手在肉搏战中的优劣。

▲图注:两种英军典型的作战队形示意图,重骑兵(men-at-arms)和长弓兵(archers)都很重要。

弓箭手肉搏的优势:

1、先手火力扰乱和削弱敌方

2、射程优势下能主动选择作战场地,以逸待劳

3、其他单位的保护协助

弓箭手肉搏的劣势:

1、装备的适配性和肉搏训练往往不如专职近战士兵

2、部署方式更强调发挥火力而不是适应肉搏战需要




并不例外的东方骑射手





如果仅仅用职能分工较为明确的中世纪欧洲战士做例子,显然无法解释泛用性更强的东方战士。在这类多重职能的军事风格中,弓箭手特别是骑射手,也很有可能会身披铁甲,甚至携带使用马槊或长柄刀等专业的近战武器。那么他们的存在是否就证明了至少在东方,搭弓射箭的士兵同样精于近战?

▲图注:东方风格的骑兵经常被描述为马弓与刀枪双精通的万能战士

在宋朝人的评价下的辽国骑兵显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当时辽国的主力是骑兵,兵源是来自于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其中身披铁甲的精锐骑兵被称为铁鹞子。具体战法上,根据《武经总要》的说法,“每弓骑暴集,偏攻大阵一面”,具有浓厚的骑射风气。

这样的军队并不适应短兵相接的战斗。辽太宗在与晋军的战斗中曾命令铁鹞子下马,拨开晋军的防御工事,使用近战兵器去进攻,却被晋军步骑兵的反冲击击溃。最终被宋臣夏竦总结为“利于骑斗,挫于步战,便于弓矢,拙于剑戟。”这种不擅长打硬仗特性,也决定了辽朝骑兵“成列不战,退则乘之”的战术风格。

然而如此评价辽军骑兵的宋人,自己所组建的骑兵部队在这方面恐怕更为糟糕些。宋仁宗时期,尹洙上奏谈到宋朝骑兵的配置,弓箭手占了大部分:“诸处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余八十人并系弓箭手。”这些骑马弓箭手“更不学刀枪”,既是有带剑防身却也“即元不系教习”,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往往“束手被害”。虽然宋朝后来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这个问题,骑兵开始兼习马枪,甚至学习长刀和棍棒,不过宋军骑兵在大部分情况下依然不以近战见长。

▲图注:以骑马弓箭手为主力的宋朝骑兵,多数情况下近战表现并不好

即便是以打硬仗著称,能实现“更进迭退,忍耐坚久。”进行反复冲锋的金国女真骑兵,也同样有着专业分工的趋势。按《契丹国志》记载,金朝初兴,“五十人为一队。前二十人全装重甲,持枪或棍棒。后三十人轻甲,操弓矢。”在《三朝北盟汇编》中,也讲到女真骑兵,“人号曰硬军,人马皆全甲,刀棓自副;弓矢在后,设而不发,非五十步不射。”显然那些在队伍后面手持弓箭的轻甲骑射手肉搏能力是不能和前列重甲枪骑兵相提并论的。

▲图注:金国的女真骑兵,也同样会区分前方冲阵的全装重甲骑兵和后方支援的轻甲弓矢骑兵

综上所述,对于大部分马上弓箭手来说,虽然有着一定护甲和近战兵器,却依然还是在肉搏战中较为逊色的。即使在这些骑兵中确实存在着少数肉搏与骑射都厉害的双修战士,也并不能说明是弓箭手本身的肉搏水平多高,而更多是那些肉搏厉害的士兵顺便还会使用弓箭。

参考文献:

《英法百年战争1415-1453》 王一峰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辽金军制》 王增瑜著 河北大学出版社
《宋代军制初探增订本》 王增瑜著 中华书局

《英法百年战争1415-1453》 王一峰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辽金军制》 王增瑜著 河北大学出版社
宋代军制初探增订本》 王增瑜著 中华书局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格兰军队变革研究》 作者:霍焱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游戏里“弓兵怕近战”设定争议:弓箭手放下弓,肉搏真能打垮近战兵种吗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