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高考进行时之修辞格】温健康:什么是借代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什么是借代

温健康

一、借代的定义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格。

关键词:借用、密切相关、代替

二、借代的种类

1、以特征、标志代本体;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析:“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邸第的代称。这里代指富贵人家。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析:“雕栏玉砌”,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这里代指故国的宫殿。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析:“钟鼓馔玉”,鸣钟鼓,食精美的食物。代指富贵利禄。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析:“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美人。

2、以颜色代本体;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析:以上三例中,用“绿”代指树叶,用“红”代指花。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析:“翠”:绿色,代指绿草。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析:“黄”,指代黄狗;“苍”,指代苍鹰。

3、以部分代整体 ;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析:“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代指船。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析:“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4、以具体代抽象

(1)、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析:“鸡黍”是鸡肉和黄米饭,代指丰盛的饭菜;“桑麻”桑树和麻,代指农家生活。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析:“烽火”代指战争。

5、以工具代本体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刘禹锡《陋室铭》)

析:“丝竹”是乐器的两种,这里代指音乐

(2)、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析:“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6、以专名代本体

(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高适《燕歌行》)

(2)、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析:“汉家”、“汉将”、“汉皇”中的“汉”都是代指唐。

(3)、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苏幕遮》)

析:“吴门”:原指春秋吴都阊门,这里泛指家乡。

“长安”:汉唐时都城,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开封)。

7、以人名代本体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析:“杜康”是酒的发明者,这里代指酒。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析:“婵娟”就是嫦娥,代指月亮 。

8、以结果代原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析:“衣带渐宽”是指人瘦了,是“思念”的结果。

三、特别注意:

1、借代结构上分“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代表本体;

3、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

四、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引人联想,使形象突出,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具体生动;

3、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富有幽默感。

五、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本质不同

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相关性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菩萨蛮》)

析:肤色之“白”与“雪”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但其隐含着可比性,是“香腮白如雪”,以喻体“雪”来代本体“白”,是借喻;

再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琵琶行并序》)

析:以乐器之丝竹来借代“音乐”,其间有相关性。以实代虚,同时也避免了与前句“音乐”的重复,使行文有变化。

2、借用的凭借不同

借喻借的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借代借的是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析:句中“风”“雨”历史、岁月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可以“比像”,能构成比喻 。

再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同上)

析:句中“烽火”所代的“战争”。烽火是战争中的一个具体的行为,它们之间有相关性,没有相似性,不可比像,不能构成比喻,而是用具体来代抽象的一种借代。

3、描写作用不同

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指代“的作用,不能起描写作用。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赤壁怀古》)

析:“千堆雪”比喻并代替“浪涛”形象地描写了江涛的气势和色着,是比喻。

再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

析:用“金风(秋风)”“玉露”代替秋天,但不能说秋天像秋风玉露水,以与秋天相关的特征来代秋天,是借代。

4、还原性不同

借喻可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析:可改为“树上顶着的白雪,就像一夜春风之后盛开的梨花”。

再如:“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

析:“素衣”是指不会被世俗污染洁身自好的诗人,这里是以着装借代诗人,就不能说诗人像“素衣”。

六:作业

分析所背诗词中用借代和借喻的诗句,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高考进行时】温健康:对偶、对仗、对比例析二

【高考进行时】温健康:对偶、对比、对仗例析一

【高考进行时】温健康:什么是对偶、对仗、对比


【高考进行时】温健康:比喻修辞格例析之二

【高考进行时】温健康:比喻修辞格例析之一

【高考进行时】温健康:设问、反问修辞格例析之二

【高考进行时】温健康:反问和设问修辞手法讲析(一)

【开讲了——修辞格之比喻】温健康:什么是比喻

【开讲了】温健康:散文与诗歌中反复艺术手法例谈

【开讲了】温健康:《祝福》中反复艺术手法欣赏

【高考进行时】温健康:排比修辞手法系统复习与备考

收录于合集#名篇背诵

24

下一篇【高考进行时】温健康:对偶、对比、对仗例析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高考进行时之修辞格】温健康:什么是借代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