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漫谈中医与天文地理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中医历来有“医易相通”的说法。

繁体医字从匚、矢、殳、酉。匚者,要从“巫”之释开始谈。巫者,上横通天,下横通地,中立者为人,此三才之道,左右各一人,男人和女人,即通天地人神者。巫者从虚而论,但凭胡言妄行,虽愚昧但人信之则为神。而医者,半通天地之人;从矢,乃箭簇,即外治法工具,从殳,使用者;从酉,酿也,美味、调味,内服法也。

易者,变通、日月轮转之谓,最原始的"一"阳爻、"——“阴爻是天地间"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最简符号,从结绳记事到“口口相传"再到用文字记载,中华文明进入高度发达时期,一切活动也变为实而论,言必有果,行必有据。

沿袭、更新至今,虽科技发达、能上九天月揽、能下五洋捉鳖,但其天道未变,地道未逾,今月亦曾照古人,沧桑巨变者,唯人道。

兹为缓解诸君工作与生活压力,戏谈敝人有关天文地理与中医所关联的浅识。

首先,天文地理与历法紧密关联。

远古之人观察到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变化。比如,存在于天象上的月亮的圆亏有一定规律可循,即每月从看不见月亮(朔)到看见如镰刀型(上弦)到月圆(望)再到看见镰刀型(下弦)渐至不见(朔)的周期要经历29个日夜多(太阴历月)。而12个这样的小周期(历月)变化跟太阳照在地球上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性(太阳年)又近似,于是,产生太阴年的概念。按太阴年制订的历法叫太阴历。在实际应用中,又发现太阴历不够完善,根据规律,逐步修订为太阴太阳合历。随着朝代更换、历史的推进,演变成今日的公元纪年以及现代天文学模式。

详细一点,古人测算每太阳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太阳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因有余数,每四年会多出一天,这样就出现“置闰",按法则,加在能被4整除的年份的二月,即该年二月由原定的28天变为29天。又因四年闰一天,与实际多闰了,故每逢百年又减少一闰年。按此计算,每3000年才误差几秒。这种置闰及测算法与现代天文学误差仅0.35秒。

地球上,若按南北均分地球,该轨迹是赤道(现代谓之O纬度),而太阳照射在地球上并非直射赤道,与赤道有一定的夹角形成,在夹角形成的区域,称之为黄道。也即是说,太阳相对于地球有一定的倾斜。为了辨认地球的运行轨迹,将日月星辰按方位命名为廿八宿辰再配以时间(天干、地支法),从而建立了赤道坐标系,即黄道(参照南、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地球上运行的视轨迹,并以之阐释宇宙万物。

而实质上,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也即是说,地球相对于太阳是倾斜的。地轴(地球的南北中心轴,O~360经度)即地理子午。天体上北极星与地理南极连成的轴线即北极星子午。地球的南北有磁场,并与地理子午和北极星子午都形成了一定的磁偏角,即磁子午。相对于地球赤道,现代天文学以太阳为中心建立了黄道坐标系。无论黄道坐标、赤道坐标,只是参照物的互换,并不影响人们对于天体运行规律的认知。

月亮绕行地球一周,即历月,等于 29 天 12 小时 44分 2.8 秒 (约是 29.5天),那么,每太阴年是354天多。在赤道坐标系中,太阳年与太阴年相差11天多,若不置闰,与太阳年周期不同步,会出现六月天飞雪、跟实际不符的现象,故太阴历历法设定,全年分廿四节气,每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七闰(十九年又谓之一章,祖冲之在此基础上将之改为391年144闰,更精确,与现代天文学误差不到24秒)。取太阳年与太阴年折中取整,即360天为廿四节气,每节15天,每气15天。按此推算,太阴年之某节会落在某月中下旬,导致该月没有气,这样没有气的那个月就是闰月,有闰月的年即闰年,所以,阴历闰年有十三个月。闰月设定有小月廿九天或大月三十天的不同(其具体设置很繁琐,有兴趣者可在网络检阅“流星赶月法”)。

所以,我国农耕时代,先人们为了协调太阳年和太阴年周期以指导农业生产,所制订历法是阴阳合历。改朝换代时,君主们的第一件事是颁授历法,称"改元",即"天子"受命于天,才有权修正"天道"。改元的通用法则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为主,太阴为从,其它星辰为辅(金木水火土五星及廿八宿辰)。《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龙光射斗牛之虚"即是源于廿八宿辰。为方便计算或推算,除天干、地支外,每年或月仍设定名称,《资治通鉴》开篇第一句话“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就是岁(木)星纪年法的说法。

我们普通人既不懂也不深究历法,只要知道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概念即可。有心人,能从这些时间概念里看出,时间之珍贵,生命之尊贵。至于其它信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生舞台上,尽量让自己快乐地绽放每一时分秒的光芒——哪怕是微末毫光,今生无悔!

地分四正八辅,俗言"四面八方"。融入时间概念,则归于自然,"天道"。

在地理学上,4维8干,并12地支是二十四山。廿四山定位工具是罗盘,又名罗经。“罗盘不离子午"即罗盘有"三针",天盘缝针是北极星子午,地盘正针是磁子午(地球有磁场),人盘中针是地理子午。“正针"者,日常导航所用。三针均有其专用,格龙、定穴、消砂、纳水、立向、择吉。

天地间,日月动,则山泽通气,风雷激荡,水火不相容,先天八卦由是生。

先天决定后天。先天体,后天用。

纳甲者,后天八卦分八宫;遁甲者,天地人三盘配八诈;皆为驱吉避凶而设。

但听脚板响,不见鬼下楼。

常人用阳眼观形色,而盲人用心眼看气质。天道无私,各授其能。若非盲人,能通鬼神者,不是神人则离死亡不远了。

蕴于医道,现代遗传病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环境医学皆可比拟。

宏观角度看人,首先是万物的一份子。完整的人是由身系统和心系统构成的。

光有身没有"心"是尸体、植物人。现代医学之解剖、显微及分子论固然有助于认识疾病,但绝不是生命体的全部。所以,不要把这种有局限性医学误认为是医学的全部。

“生之来者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精、神、魂、魄之心、意、志、思、虑、智构成人的心系统。心系统的不健康者是有心理障碍、自闭症、异僻症、抑郁症、妄想症、癫狂症等等精神病人。

脱离了躯体而存在的是鬼神;尸体常见,而鬼神不见。所以王充《论衡》讲“人死如灯灭"。鬼神之存在,是古代统治阶级为控制人心而设,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而且鬼神的大抵画像皆具人形,以物质世界为前设,以人性的善恶两面附体。

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东海龙王、白龙马、天龙八部、诸天神煞、妖魔鬼怪、包括孙悟空都幻化为人形、赋以人性才可让人理解。总之,以人为中心。

真正的"神明"是不以人的意志所改变的。人能改变的只有自我,若连自我都改变不了,更不要妄想改变他人。

烧香拜佛者祈求神明保佑只是寻求精神依靠,是内心的空虚。试问,难道神明会保佑人们不劳而获、损人利己、甚至残害生命吗?那岂不是天下无良、世道无序。若真有此等神明,还有敬奉之必要吗?西方哲人培根讲"这世界本没有神,是人创造了神,让神管理人",一语道尽真谛。大家不妨想象一下,这世界若是没有由"神明"主宰的道德体系从源头上杜绝犯罪,法制再怎么健全,真正的恶人还是会逍遥法外。

所以,心系统是自我管理系统。

道德诛心,法律诛形,天下大治。


人生常常谈及命运,吕蒙正身为北宋权臣,《寒窑赋》名动天下。我们也不妨简单讨论一下有关人的"命运"的话题。


命是一定的。

命理学家依据"八字"测算,好像有理有据。其实,天干、地支、五行及其本义和衍义也跟"神明"一样,均是人为设定,且是按古时意境、义境设定。在古时尚是"玄学",应用于今人之命该有几多荒诞,可想而知。再者,古人将偶然性、概率性事件奉为真理是以点概面,岂可与今人之统计学、大数据相提并论。网络上的"大师"在本质上是袭古而生,只不过"与时俱进",衣装行头不同而矣。

命的一定跟"气数"相关,所谓气数就是生命体的呼吸总数,说到底,还是先天禀赋,跟生理相关,归之于人的身系统。


运是既定轨迹。

人出生后即是向死,至于暂时的向左、向右、向前都是未定,某一时段的"暂变"与"可变"仍未跳岀从生到死这一闭环中,因为,能改的就不是既定轨迹。那么,江湖大神口中的"逆天改命"以及各种驱吉避凶大法又有几分可信呢?——只不过是,为了谋生,扮演的角色不同而矣,为这个世界在五彩之外、再添一份色彩而矣。

"知识改变命运",半真半假。讲个小寓言故事——无意中,某人将一块大石板移了个地方,不幸的是,压住了一粒种子和一只青蛙。种子积蓄力量终于从石板缝里化芽而出,而青蛙穷毕生精力至死被压。

"人年五十而知天命",是奋斗了半生而仍不尽人意者的锐气丧失之感慨,自我释怀。

所以,对于命运的认识,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当归之于人的心系统。

易曰:君子上观天象,下俯诸物……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敝人认为,人生短暂百年,如惊鸿一掠,来无影,去无踪。口福之欲、情欲虽同为生物本能,然日食不过三升、而情欲乐尽一时,终为双刃剑。能克己、利乐他人者才是上善。其它如功名利禄、声色犬马,虽极尽奢华,亦不过昙花一现,何存灵魂半分?恶损人,善利人,善恶皆尽一生,何不为善?

按唯物论者所识,人有精神思想(即智慧)传世,至于鬼神,不存在。

“科学的尽头是玄界”、宇宙“暗物质”及“暗物质流”都是科学的最前沿,在谜底未解开之前,均不能妄断。

世界之大,未知太多。


再说医学。

临床医生维护身体健康,心理医生维护心理健康,现代分科越来越细。而实质上,身心相依、互为因果,只要是生命,难以剥离。

临床医生务必辨证唯物。

“六不治”之首条“信巫不信医者,不治”是讲医患要在意识形态达成一致,互相配合,才会有疗效。蔡桓侯不信扁鹊之言,就算扁鹊是神医神预言,最终也只能"逃秦"。

医生给人治病,治疗前必诊断,而诊断必有据可依。无据为妄断,证据不充分是臆测。无论臆测还是妄断,均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轻则治不好病,重则医疗事故。

话题有点空泛,甚至离题,勿喷。

有关天文地理知识,敝人知之不详不深,其学习的目的,一为娱情,二为不被低能忽悠。

古有江湖五术"仙、医、巫、卜、相",实为安身立命之技艺。四术皆凭口舌及演技(可参阅《江湖英耀》,君子学而不为),"三分地理走天下,七分郎中不出门"。为医者,死生所系,一情失审,一药不慎即坠地狱之门,故不可妄言乱行。为医者,若不能遵孙思邈"大医精诚"之训,不可为医。普天之下,三十六行,行行皆能安身,何独医门?

——自诊自疗者例外,与诸君共勉。


我写该篇的目的,除了娱情,还想告诉大家,医学固然要体现"天人合一"思想,但不要走玄空之路。医学紧靠临床最靠谱。古人的文章,那些看似玄奥、晦涩难懂的文字,若从专业角度深究起来,其实,是日用而不知,再朴素不过。先人们的智慧我们可以承袭,但古人的"自命不凡"当有舍有取。


——庆萌堂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漫谈中医与天文地理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