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揭秘龙山文化与三代关系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一,龙山世界与夏商文化

昨天我再次认真阅读了李旻的文章,并仓促胡乱制作了一个解读视频(见 苏三文明学 微信视频,以及本客厅视频),深度图解了龙山文化的起源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其实,夏问题就浮出水面了。

其实,中国的夏文明,就是龙山文化在东亚的尾声。

从大文明的角度看,由于人类文明在非洲或旧大陆西部的起源,导致人类的文明核心一直在旧大陆西部地区,直到铁器时代之后中国才发展出并不低于西部的帝国文化,如汉唐等,在这之前与西部旧大陆一直有明显的时间差序,即文明学所谓“同时不同代”。旧石器时代可参考莫氏线理论。

(东亚在旧石器时代就不在发达地区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东亚作为一个边缘地区与西部核心区也有几千年的时间差,最明显的如西亚文明与东亚的时间差大约是2000年。如李旻文章所述,当中国之外的“龙山世界”在西南亚、中亚、北亚的交流中发展成型时,东亚同构的龙山文化实际上晚了大约1-2千年。外部的龙山世界是大约6000年前开始,中国的龙山文化则大约始于5000年前,并且可能延续到3000年前。这种大约1000年的时间差是传播的结果。

龙山文化的特征是青铜文化催化的远程贸易,以及游牧农耕文明的混合,尤其是因为北亚地区人烟稀少,而牛马养殖在此时的突然兴起,使得远达西伯利亚的北亚游牧人加入到这个行列。或者说,恰恰是游牧人使得旧大陆的青铜矿冶异常迅猛地得到了扩展。这个现象解释了为何在青铜文明时代是那些快速移动的民族才能得到发展,不是游牧人就是海上民族,因为他们要寻找新的矿源。因而农耕民族得到了压制。两河地区、印度河、伊朗与中亚沙漠地带,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得到发展的。

北方草原成为铜矿探寻的热地,从而导致北亚与中亚地区的青铜文化分外发达。印章文化、玉石文化,尤其是绿松石、玉髓和玛瑙等装饰品大兴,与此同时还有意识形态的加入:萨满教的广泛传播。渔猎、游牧、农耕与矿冶杂糅在一起,就是他们的经济特征。这一时期的东亚周边地区,没有国家,没有文字,但有宗教文化。

由于在中国外围这种文化的成熟发达,到中国的4000年前,就自然流入到欧亚大陆的最东边:黄河中下游地区,并且是与华北平原地区接壤的草原地区文化异常发达。我们发现许多重要的考古遗址都是在农牧分割线上,比如陕西石峁与山西陶寺,还有内蒙古的一系列遗址,原因就在这里。在李旻的文章中,明确地把石峁遗址、陶寺和马家窑等纳入到龙山文化中去。也应该包括齐家文化。实际上这一时期的中国西北与北方诸多文化多多少少都与龙山文化相关,之前的仰韶文化与东北的红山文化很可能是龙山文化的抗拒者,但最终他们融合在一起或龙山文化战胜了前者。

人们诧异的是,为何农业时代的繁盛之地比如华北大平原,在早期却没有人的踪影,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多数分布在高原地区?很可能是因为气候与地理状况。

气候导致当时的农牧分割线大致在所谓“高地”也就是高原与平原之间,而龙山世界的游牧人的家乡都在高原。新石器时代限于认知,为躲避洪水,早期的人们主要是选取高原,只有到4千多年前大干旱之后,平原地区可能从沼泽转换为相对较干的土地,而大规模的农业开始兴起,之前的渔猎文化逐渐淡出。所以,黄河中下游洪水泛滥地区在龙山文化或夏代前后才成为人们争相夺取的宝地。所谓“夏人”进入中国内陆时间可能在4000年前左右,甚至在农牧分割线上构成了一个连续的驿站,从西北的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再到石峁遗址、陶寺遗址,东北的夏家店文化,他们不仅有青铜萌芽迹象,而且具有明显的北亚特征,分子人类学特征或许带有父系与母系的N类型。这个人群的分布可以直达欧洲的波罗的海芬兰一带,也就是穿越了俄罗斯来往于亚欧之间。另外,中国汉人的主体O3类型其实也常见于中国最西北的哈萨克人中间,应该都是这个期间远程游动的结果与证据。

总之,这种从北方逐渐向南压的局面,随着后羿射日时代的极度干旱和大禹治水时代,黄河中下游越来越适宜居住,最终就导致类似夏商文化的出现。大约3700年的二里头不过是夏文化或龙山文化的一个强弩之末。

二,有夏代,无夏朝

我们之前很可能有一个误区,正如“三代”与之后的秦汉社会完全不同,其实“夏”可能也与后面的两个商周王朝完全不同。总体我的看法是:有夏代,无夏朝。区分这一概念意义重大。

夏代(Xia Era),意味着一个时期。而夏朝,则意味着一个政治王国,有严格的统一的统治者。

假如我们认同所谓龙山文化,是一种时代特征,并且是从中国外围的中亚、西南亚与北亚已经发展了2000年左右才进入欧亚边缘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话,那么中国地区商前的“夏”就很可能就不是个一般意义的国家,而是一个“夏人”活跃或占据统治地位的一个时代。同时夏墟因此也应该不止一处或一个,而是一连串的贸易驿站或据点,可以是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石峁文化、陶寺文化,还有晋南的夏县等,发展到最晚期则是3700年前开始的二里头文化。

当我们考虑到所谓的夏朝(2070年-约公元前1600)可以在中国地区畅行近500年,就应当考虑到这不可能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王朝。因为当时中国内陆尚未进入金属时代,没有金属武器,没有马匹,甚至没有文字,何以稳定统治偌大一个夏朝?即便是统治一小片区域保持稳定500年恐怕也是一件难事。

我们参考一下之后的商代时期,商王几乎天天都在外面打仗,甚至连他的妻子都是武士,所以更原始的夏朝如何可以统治一个地区长达近500年?所以,这是不可能的。因而,万国林立的松散原始社会,才是夏时的现实。而在他们的社会里占据重要社会地位乃至社会领袖的不是国王,而是类似亚伯拉罕那样的家族领袖,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唐尧虞舜,用现代语言,这些统治者就是今天的长老社会。所以,这样的原始社会里禅让才会成为一种习惯,国王是不可能禅让的,那违反人性。或者说,恰恰是禅让这一传统,暴露了所谓夏时期就是一种原始渔猎社会。而那些长老中间,很可能多数就是我们熟悉的浑身挂满铃铛的萨满。

三,商朝也很可疑

其实,以这种思维再来思考商王朝时,我们发现,商朝也岌岌可危。

这个王朝竟然也持续了500多年,并且如今没有找到殷商之前的政治统治的证据。所以,所谓商王朝早期是不是也很“夏”呢?所以,说下来,所谓“三代”最终打个折扣也就是一代半,周朝是相对完整的,商朝可能只有一半,从武丁开始才比较确定,而一半的商朝与夏代不过是龙山文化的余绪。

商朝的游牧特征很明显,实际上就是渔猎、游牧与农耕文化的杂糅,但他们的主业应该上远程商贸,正如他们的名称所揭示的。我们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为直接从商来推论商贸是一种愚蠢,实际上商就是商贸。这正是龙山文化的一个特征:用青铜矿冶来进行远程贸易。所以,我们也会看到商朝的都城从一个地区转到另外一个地区,没准儿他们来自东北,自山东到豫东,再到郑州,最终落脚到安阳。李旻所谓的军事与宴饮文化是龙山文化的核心,因此商朝不仅以军事武装的暴力见长,而且宴饮文化的核心:烧锅,青铜鼎,竟然成为他们的权力象征。

而草原萨满教传统更是商朝的一个重要构成,其实每个商王都是一位大祭司。还有商朝出现的卜骨或甲骨文等,尤其是占卜文化就是外部5000年前龙山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3300年前商文化的重要内容。

其实到周朝这些商文化特征都依然存在,甚至得到进一步加强。商朝的大鼎不见了,但从数量上规定了贵族礼仪,比如七簋七鼎成为王者配置,越轨者为周朝礼法所不容。

尽管从考古文化上有各种不同细分,但龙山文化的影响或生活方式一直在中华内陆延续了2000年左右,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前770-220),逐渐开始清除掉龙山文化影响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是也。因为另外一种潮流从西部进入东亚:铁器。这是一个变乱时代,从青铜时代+萨满巫师体系转向铁器时代的国家形式,伴随着意识形态的转换,导致了政治真空,最终还形成了战国前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下一个时代秦汉,进入农业帝国时期,彻底肃清了龙山文化的影响。而实际上西亚大约4000年前就是这种“时代”。

站在这个背景之下再来思考匈奴的强盛,以及匈奴声称与夏为同根,以及河北省的北部出现了白狄的富含草原特色的中山国,以及他们的金字塔坟墓,就都得到了解释。

综合起来,“夏”文明是之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原始社会从未见过的一种金属文明,它对于内陆原始人是一种全新的存在,所以这种最初的惊鸿一瞥一直以一种神话般的存在引领着后人。夏的核心后来也一再出现于中亚地区,那里是三代的主要文明影响源。而商、周文明体则主要是中国本土化的东西两个军事势力,最终他们通过战国时代,让位于秦代。始皇帝,确实是中国正式的第一代皇帝,他统治着中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之前的三代统治形式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方式,之前的三代是兼具后世国家与之前原始龙山文化的一种部族礼法社会,如酋长国之类,既有温情,但也人殉,既原始,也讲礼仪浪漫。

今天的世界乃至中国,也处于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比对联想。它在前进,可是你或许很怀旧,但有的人会认为与外围世界相比不够先进......?

世界一直没有很大的变化,从格式上,但其实已经巨变。

(忙,先聊到这里,未完待续)

------------------

《发现文明》15集(即80小集)视频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揭秘龙山文化与三代关系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林彪的厨师如何当?菜品永远老三样,混合70度开水捣成糊糊喝着吃(下)

三、林彪的老三样众所周知,林彪有“五怕”,即“怕冷”“怕风”“怕光”“怕水”“怕汗”。总而言之,林彪就是很怕冷。因此林彪非常讲究温度。他认为温度关系到身体健康,差半度就可能受凉出汗、拉肚子。因此林彪专门制定了一个林式“温度法”。林彪睡觉时的一,龙山世界与夏商文化昨天我再次认真阅读了李旻的文章,并仓促胡乱制作了一个解读视频(见苏三文明学微信视频,以及本客厅视频),深度图解了龙山文化的起源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其实,夏问题就浮出水面了。其实,中国的夏文明,就是龙山文化在东亚的尾声

《细说西游》系列导读

《西游记》这部小说非常另类,很多是明话暗说,你认为是真的它可能是假的,而你怀疑的东西它可能是真的。往往一两个字就隐藏着惊天的秘密。《西游记》真真假假难辨,使得整部小说非常神秘有趣,值得认真研究。本系列通过对原著大量细节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一,龙山世界与夏商文化昨天我再次认真阅读了李旻的文章,并仓促胡乱制作了一个解读视频(见苏三文明学微信视频,以及本客厅视频),深度图解了龙山文化的起源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其实,夏问题就浮出水面了。其实,中国的夏文明,就是龙山文化在东亚的尾声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