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191. 《道德经》原文中“袭”“习”同义吗?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最后一句傅奕和帛书本:“是为袭常”。河上公和王弼本:“是为习常”。现代学者对“袭常”还是“习常”存在较大分歧。

余秋雨说:他“看上了'袭常’这两字与'习以为常’这个成语的过渡,因此采用了第二种解释,即袭习同义。”(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57页。)他原文引用“袭常”,翻译为“习以为常”。

南怀瑾认为:“'习常’,就是经常练习的意思。练习什么呢?练习复归那个永恒生命的本来。”(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165页。)他依王弼本,赞同“习常”。

陈鼓应注释:“袭常:承袭常道。”(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66页。)他赞同“袭常”。

现代很多学者赞同高亨《老子正诂》的观点:“习、袭古通用。”这个观点的依据:一是河上公、王弼本引用的原文是“习常”;二是马叙伦的训诂:“袭、习古通用。《周礼·胥师》注曰:'故书袭为习’,是其例证。”

“故书袭为习”不能作为例证。《周礼》中的书,不是书籍、书信、书法及书写,而是《尚书》,亦称“书经”,简称书。“书袭为习”直译是:《尚书》承袭是世代相习;意译是:传承《尚书》是为了世世代代学习上古贤人的治国理政和为人处事。所以,“袭”、“习”是两码事,不是袭、习同义。我们再从字源来看,两字虽同音(xí),但字形、字义、字的出现都相差很远:

袭(襲),金文大篆才出现,形声字,从衣。本义是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在这里作动词因袭、 继承、接受。

习(習),甲骨文就有了,会意字,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是小鸟反复地试飞。

所以,袭、习不同义。

“袭常”,是为了更好地因袭、传承、接受道的常规、原理和核心思想。前后文意连贯、相符。

“习常”,是尊道贵德习以为常;或者练习、修养常道。

所以,“袭常”比“习常”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191. 《道德经》原文中“袭”“习”同义吗?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楞严经》的智慧:分别万物的心在什么地方?(6)

阿难回答先生道:“老师,世间的一切众生,识别万物的心都存在于身体之内,至于眼睛,即使是老师的眼睛,也长在您的脸上,何况是我呢?我自己感知识别万物的眼睛,自然也长在我的脸上,而我感知识别万物的心识,应该是存在于我的身体之内。”先生问阿难:“你《道德经》第五十二章最后一句傅奕和帛书本:“是为袭常”。河上公和王弼本:“是为习常”。现代学者对“袭常”还是“习常”存在较大分歧。余秋雨说:他“看上了'袭常’这两字与'习以为常’这个成语的过渡,因此采用了第二种解释,即袭习同义。”(余秋雨:

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_____。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答案:D解析:对一事物的认识过程是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道德经》第五十二章最后一句傅奕和帛书本:“是为袭常”。河上公和王弼本:“是为习常”。现代学者对“袭常”还是“习常”存在较大分歧。余秋雨说:他“看上了'袭常’这两字与'习以为常’这个成语的过渡,因此采用了第二种解释,即袭习同义。”(余秋雨: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