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柳沟村的古庙与明代大钟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观兖州 知天下


柳沟村的古庙与明代大钟

高俊喜 冯长恕 江庆伦

兖州王因镇柳沟村一带百姓敬畏自然、敬畏神灵,自古这里就是寺庙庵堂比较集中之地。几乎每个村都有一座或多座庙宇,比较大的庙有玉皇庙、三官庙、人主庙、娘娘庙等古庙。其中要数娘娘庙最大,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娘娘庙骡马等物资的交流大会,大会上人很多,连远在内蒙、河北、山西的人都赶着骡马来赴庙会。这些庙里大多都有钟楼、鼓楼,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勤劳善良的人们在晨钟暮鼓声中度过了沧桑岁月。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古庙都消失了,也没留下古钟之类的文物。靠近泗河湾的柳沟村,是个年代久远的古村,村里原来有大小六座庙宇。村中部有座古庙七神堂,因规模大也被称为“东大庙”。大庙原址在村中央坐北朝南,面积约有六十米见方,分前后两大院,有大殿,配房十余间,有砖坯结构的院墙,外泥红墙皮。青砖黛瓦、龙脊红墙的古庙在古老苍柏的掩映下,更显得巍峨壮观。进去红漆庙门,有一高台,是该庙里的一间二层的火神楼,里面供奉火神,庙门里原有钟楼,不知毁于何年。民国年间,大门东古井上有二石碑架起的大钟,前后各有三间大殿,前殿供奉关帝塑像,后殿与配房各供有神像,连关帝、火神在内,庙里供奉有七尊神像,所以该庙亦称为“七神堂”。战争年代,七神堂里的大钟已毁,被某部队弄走造炮弹了。旧时,每逢天气大旱,村民就抬出关帝像来游行求雨,有一次没等求完,天上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关帝像放在大殿檐下淋坏了。清代,来泗河防汛的兵营曾经设在庙里。民国年间,东大庙还有僧人管理,村里死了人,来庙里请和尚去念经。建国初期,七神堂里的古柏被砍伐。原七神堂里面还有一座土地庙,村中老人过世到土地庙里去接魂、泼汤。柳沟村第一所小学,就设在庙里,之后,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小学戴帽,从初小到高中,十几个班级都在这里办学,有教室、办公室六十间。村东部村西部各有一座三官庙,常年青烟缭绕的古庙里香火旺盛。庙中一个叫李兆香的人是管理寺庙的道士,也是个塑造神像的高人,他塑造的神像、哼哈二将、和合二仙,以及阴间地狱里的小鬼小判都有灵气、有精神,一个个造型逼真,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另一个道土叫李兆庆是画壁画的画师,周围庙里的塑像、壁画都出自他二人的手笔。西三官庙较大,位于西官路口以西路北,占地约有四亩。红漆大庙门坐北朝南,庙墙为砖坯结构,青砖黛瓦,红庙墙的五间大殿上有砖雕龙脊、螭吻,戗脊上有五脊六兽。大殿里供奉的天、地、水三神塑像,一直保留到民国末年。原有僧人管理西三官庙,住在一间配房里。和尚走后,是逃荒要饭人的住处。据辛集张某人和几个要饭的人说,他们见过三官庙里曾有一条巨蛇,其长度可围五间大殿转一圈,蛇身从大殿里东梁头搭到西梁头上去。下大雨打响雷时,巨蛇会爬到泗河里去,沿路有半米宽蛇爬过去的痕迹。程家柳沟响场以东,有一座小三官庙,始建年代、何人所建不详,小庙建在一米五以上的转台上,三小间庙里供奉三官神像,庙前有两根出厦的柱子,下有石鼓柱础。柳沟村西北部,街道十字路口以东附件有一座关公庙,占地约有一亩多地。大殿里正面是关公读春秋的坐像,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站在东边,关平站在西边,塑像比真人高。此庙建造年代久远,据说是明代之前村中富户曹氏所修建,所以人们亦称关公庙为曹家庙。曹家墓林在距村西北角一里许的地方,当年曹氏是村中首富。有一年大灾,逃荒要饭的有几百人聚集在柳沟村,等着曹家放饭。曹氏当家人决定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二、三年间支上大铁锅管饭,叫逃荒的人们在墓林里大造风水,墓林前挖两个共约有五十大亩的大坑,将坑土堆到墓林后造成假山,使曹氏墓林呈现出前面有水、背后有山的风水宝地。几百灾民吃饱饭便去为曹家造风水。曹家林的风水坑呈一东一西两个大坑眼睛形状,坑中蓄水,中间有道土坝,坝中间有水沟,与两大水坑相通。两个风水坑占地约有十万平方米,起出来的土在曹家林北侧造起来的假山也应该是很高大的一片土山和林墙,说明当年曹家相当富有。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为自己家墓林造风水,也体现了曹氏当家人的聪明。自古富不过三代,自从马姓迁到柳沟村之后,曹家逐渐败落。风水坑、假山、林墙逐渐又成为平地。最后,只得迁移到微山马坡以给人打工为生。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地称关公庙为曹家庙,曹家造风水形成的大片坑地,至今人们还称那里是曹家洼。若干年后,柳沟村周姓在曹家林遗址上建周家林,周家林占地二十余亩,松柏苍翠,古林森森,林内曾经出现过三层墓葬垂直重叠的奇观。清末民初,柳沟村有一个叫马兆龙的财主,他不知受了何方高人指点,置地只买九十九大亩,说什么也不凑够一顷地。马兆龙富而向善,他从要饭的人手中买下一尊高约60公分的紫铜观音像,一顶紫铜宣德炉,直径约有40公分,两者加在一起,重约有百斤,他买了后供奉在关帝庙里。民国年间,关公庙里还有一顶重约200余斤的圆扁形状铁香炉,两端各铸有一个虎头。据说此铁香炉是当年曹家建庙时置办的。当年三间关公大殿很漂亮,大殿无前墙,是用红漆木雕花棂隔扇组装起来的。关公庙有后院,是看庙道士住的地方。关公庙是柳沟人敬畏的神灵所在,旧时大年初一凌晨,人们先到关公大殿烧完香,才能回到家里烧香。柳沟村东北方向,原王家柳沟以东也有一大间小土地庙,约2.5米见方。土地庙基约20多平方米。七神堂土地庙被学校占用后,村里人们在家中有人去世后,到王家柳沟土地庙前接魂、泼汤。王家柳沟以西还有一间小庙很小,建在1.5米高的砖台上,柳沟村老人们都不知叫什么庙,因庙太小,大家称其为“小庙”。柳沟村所有庙宇至民国年间末期,全由道人或连家道人管理着各庙里的祭祀活动和庙宇、庙地的使用权。民国年间,这一带庙宇里都有很多庙地和牲畜等物质,都很富有。解放后,大多数道士都划为地主成分。1958年成立公社之后,这一带古庙里的古钟,都被集中弄到仁美村的公社大食堂里。以鸣钟定社员收工、吃饭、作息时间的信号,大食堂解散后,时任柳沟村大队长的韦殿元,挑了一个最大的钟,运回到村里的大庙里,当做生产队出工和防洪的号令。韦殿元从1946年到1984年,在村里当干部38年,热心为村民们服务,为村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在全民大炼钢铁的非常时期里他冒着很大的风险,保护下来这口明代大钟,实属不易。柳沟村这一口大钟生铁铸成。钟肩以下高度约1.04米,口径宽度约1.22米,重量约0.5吨。钟底八个裙边损二,钟身分八格,每格一字,依次读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裙边分别铸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符号。钟钮呈龙头形,寻遍整个钟体无铸造年号,观察此钟分析,不是佛家寺院钟,而是一口儒道庙宇悬挂的铸铁大钟,原来每逢初一、十五到庙里烧香的时候,看庙的道士就会鸣钟、敲磬、放火鞭。柳沟村大钟虽无铸造年号,但可估计造在明朝中期。大钟弄回柳沟村后放在古庙里一口废弃的井口上面,钟下的古井也被称为钟窝子。井口两旁各竖起一块高大的石板,加一根枣木横杠,大钟悬挂在井正中央。因为有了井筒的回音,起到了扬声的作用。钟声听起来更加洪亮悠长。撞钟不仅希图给人们带来吉祥好运,更肩负起报警的使命,她率先充当了类似当今的报警器。遇事鸣钟报警是柳沟村沿袭了数百年的民俗,古钟的八个钟翅子敲响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什么险情敲响钟的什么部位,是有讲究的。鸣钟报警主要能起到三个作用即盗警、火警、水警。三个警钟鸣响时,根据村里事先约定鸣钟的声音和节奏明显有不同。一般村中如果发现了小偷,鸣钟节奏较快“当、当、当”、“当、当、当”钟声敲三下,停一停再敲,钟声催促村民们把住各出村的路口,防止盗贼逃脱。如村中发生火情,就会有人很急促地鸣钟“当、当、当”、 “当、当、当”,一个劲地敲,动员村民们急速前往着火的地方集中,只见一个个村民们提着水桶,拿着盆前来救火。当年泗河堤很矮,柳沟村一带时常会发水,一旦洪水在这里决口,不光村庄里的房屋受损失,地里的庄稼被洪水淹泡,也将颗粒无收。柳沟村深受泗河洪水之害,柳沟村有的老年人当年曾在泗河滩里见过发大水时,上游下来的水头,如万马奔腾般翻卷着呼啸着狂泻而下,转眼间就涨满河床。那在河滩里割草、放羊的孩子们跑得快的,也被洪水泡到腰以上,跑得慢的往往被大水冲走。当年靠近泗河的白家柳沟、米家柳沟被大水冲走了。所以柳沟村一带十里八乡的百姓对泗河里发水的鸣钟报警都很警觉,为保护村庄和庄稼大家都很齐心。一听到用重锤敲起的连贯不停的鸣钟声,“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十里八乡的村民们一旦听到这么急促又很响亮的钟声,不用说一定是泗河里来洪水了,一定是大水来了!“快呀,快到河堤上抢险去了”!本村及邻村的铜锣声与民众传呼声响成一片,大家纷纷扛起铁锨或拿上扁担拎上筐,或腋下夹着麻包口袋,有的甚至抱上棉袄或被褥,也有的人什么都不拿从各方一齐向柳沟河堤涌来。河床里的黄水波涛汹湧,卷着团团白沫翻滚奔腾。人们的头上冒着冷汗,心里嘭嘭打鼓。快呀!这里该加高,哪里该填窝,七手八脚立即摆平。堤外坡上一一悉心查看,半点不妥也不能放过,白天黑夜,不敢消停。夜幕降临了,马灯、手电筒熙来攘往,一直看到大水渐渐退去。多亏有这么一口大钟为泗河抢险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钟口部被锤砸坏的残缺处的两个钟翅子就是泗河发大水,危急时使大锤用力敲砸坏的。1957年、1964年泗河两次发大水时,柳沟村的民兵奉上级命令,也曾在即将决口处,鸣枪示警,指挥村民抗洪抢险。洪水过后,鸣钟人一下一下地慢悠悠地敲钟以示水患警报解除。柳沟村的大钟也是村民向心力、凝聚力的见证物。按照古村中的民俗,村中有老人去世,其子女要在古庙的古钟前举办叫做泼汤送魂的一种祭奠仪式。随着村庄建设的发展、扩大,古庙附近已经成为村民居住地,在古庙遗址上搞祭奠活动,引起附近村民的不满。为了既尊重民俗,又不妨碍村庄和谐社会建设。2009年春天,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柳沟村现任党支部书记韦广东同志,继承父志,动用机械设备,将这口大钟移至村东南隅泗河大堤上,又新建了钟亭悬挂其中。同时又将两通古碑移到钟亭两侧。从此这口古老大钟不再受风雨锈蚀,也使这件可以触摸的历史文物得到妥善保护。这是守住传统文化,保护文物的大好事。这种善举得到村民们拥护赞誉。让柳沟村的父老乡亲们安心观瞻,深情地抚摸,并自豪地翘起大拇指介绍给游人们,这就是我们柳沟村的大钟。泗河大堤上的大钟亭成了柳沟村村民祭奠逝去的亲人的场所。柳沟村韦殿元、韦广东父子保存下来的这口古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的钟,可称为兖州明代第一钟。现在耸立在泗河堤钟亭内的柳沟村大明钟,已被人们视为村中的镇村之宝,是柳沟村的灵气所在,近十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慕名前来观瞻,抚摸、敬仰。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7期(文图无关)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柳沟村的古庙与明代大钟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