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古墓之谜 |霍山苏轼墓的故事的历史知识


2023-05-06 21:54:18 ,,,,


传家风丨扬正气丨铸族魂丨促发展



苏轼与霍山的故事▲点击观看视频

霍山苏轼墓的故事


安徽霍山城关淠河北岸,有苏轼的坟墓。大家都知道苏轼的骸骨葬在河南郏县,为什么霍山有苏轼的墓呢?自明清以来众说纷纭,要弄清楚这坟墓的由来,在考证历史明白事实,进行分析判断以后,才能解开千年之谜。


在东坡墓附近居住的守墓人万德明说,这里确实是苏东坡的真坟,他们万家代代守坟,他是第五代守坟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人。因乌台诗案于宋元丰三年被贬谪到黄州,四年后又相继改贬到汝州、惠州、儋州,致使他年老求生异地。徽宗即位后,于公元1100年大赦天下,苏轼得恩准后内迁到常州,仅一年就病逝在常州。苏轼的胞弟苏辙得知噩耗后,不忍兄长雁落孤州,在他为官的河南郏县相中了一块风水宝地,他命侄儿苏轼的长子苏迈到常州,把苏轼的骸骨迁到河南郏县,在河南安葬兄长苏轼的同时,还为其父苏洵建造了衣冠塚(真坟在四川眉山)。后来,苏辙死后也就傍其兄长和父亲的坟安葬,这就是闻名天下的“三苏坟”。


据万德明回忆,此处原有墓碑,碑呈半月形,但在文革命时被毁,1987年苏轼后代重新刻了一个墓碑,上写,“文忠公苏东坡之墓”等字样。

霍山的苏轼墓,有的说是苏轼在黄州时到过霍山,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对于这种民间传说有待考证。因苏轼被贬到黄州后,垦东坡,食野芹,住草堂,烧湿芦苇,是在极度困境的生存状态中度过的。举止还受人左右,连与黄州接壤的英山、罗田都未到过,他又何曾到过霍山?他在一首词中写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还有人说是苏轼在湖州任职时,于元丰元年送长子苏迈到南京任职,苏迈陪父亲在江苏和安徽的周边游玩了十多天。在此期间,父子到过安徽当涂,苏轼在那里写下了名篇《放鹤亭记》。父子与当涂的骚人墨客相遇交谈中,谈到了湖北的荆门赤壁与黄州赤壁,一位墨客还提到霍山淠河中有个小赤壁,论风景还优于两个大赤壁。第二天父子俩就乘船由江入淮,溯淠河而上,到霍山欣赏小赤壁的美景。苏轼叫船靠近小赤壁,他亲笔题写了“小赤壁”三个大字。由于年久风化,刻的字不大明显。清代一位姓李的人重新顺迹雕刻涂墨,留传后世。苏轼父子在霍山玩了两天,特别相中了高桥湾这块灵秀的宅地,他说:“山化地平,小坡环绕,地势开阔,里面定有块风水宝地”。

于是他就找到了如今葬有“苏轼衣冠塚”的这块风水宝地。当时,他跟苏迈说:“你看这里,天方地圆,明堂容万马,水口不行舟,是多么好的一块风水宝地。”他要苏迈记住这个地方,待他死后,叫苏迈把他送到霍山这块风水宝地处安葬。后由于苏轼屡次遭贬,未能如愿以偿。苏迈对此耿耿于怀,他晚年带着儿孙与侄辈又来到这块风水宝地,叫后裔迁一支人员到霍山来居住,在这块风水宝地处为苏轼建个衣冠塚,以完成先辈的夙愿。后辈到霍山定居后,不仅为苏轼建了衣冠塚,还修了三苏祠,以克绳祖武,彪炳千秋。

这个民间传说,还能符合史实,遗憾的是,霍山自唐末撤县设宋埠镇,归六安县管辖,至明初才复县。霍山在518年的时间里,一些名人到霍山来都无记载,是霍山人文历史的重大损失。

宗谱表明苏轼墓不在河南在霍山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以为河南郏县是苏轼墓的所在地,只是因为苏轼生前有个遗愿要“葬于嵩山”,但在霍山县档案局查阅苏氏宗谱发现,其实苏轼墓可能就在霍山。


在霍山县档案局记者看到了一共8本的苏氏宗谱,其中第六本《文忠公年谱》中明确写着:“(苏轼)次年六月葬于庐州府霍山钓台乡上瑞里葬处张家湾双山苏家岩甲山庚向。”

苏氏宗谱距今已有172年的历史,为清道光十九年(1840)所制。虽然道光前的宗谱多已失落,但有关“东坡年谱”部分仍旧留存,其真实性可以保证。
苏氏后人苏启高说,这套宗谱上,除了苏东坡自己的画像外,还有苏东坡在世年间的仁宗、英宗、哲宗等五位皇帝的画像,“由此推测,如果不是苏东坡这样的大人物,一般家谱上不会出现皇帝画像。”苏启高说,道光之前的宗谱都记载霍山苏东坡墓是真坟,之后的宗谱记载的是衣冠冢,其实是掩人耳目,因为当时兵荒马乱怕人盗墓。
历史追溯苏东坡与霍山的渊源
金昭介绍,霍山历史上所建的三苏祠(苏洵、苏轼、苏辙),是苏轼之孙苏昶于南宋时所修,该三苏祠历史上几次因战火毁坏又几经修复,到1956年被拆至今。霍山的古八景,“潜台赤壁”又名“小赤壁”,如今原始碑尚在,只是被淹没在潜台寺附近沙滩里。金昭说,关于“小赤壁”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东坡来自湖北黄州,游历霍山潜台寺时,有黄川赤壁气象,故兴笔挥毫留下“小赤壁”三字。据《苏东坡传》记载,1092年,苏东坡从安徽颍州调到江苏扬州,为考察民情,由二儿子苏迨、小儿子苏过陪同,考察安徽到过六安。“苏东坡一生12次在安徽淮河往返过,当时淠河是大别山主要交通要道,苏东坡从淮河到正阳关入淠河到霍山是有可能的。”金昭说。

苏轼衣冠

还有一种说法称苏东坡有一位红颜知己居住霍山,他一次私访民情到潜台,留下“小赤壁”三字。也许大家都知道,苏东坡第一次走入人生低谷是在元丰二年(即1080年)距今有940年。那一年苏东坡任湖州知府,年终向朝廷递交工作报告,时御史何正臣等人上表弹劾,奏苏轼到任后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诽谤朝政,受诬陷后谪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此职相当于现在的县武装部副部长)。史称“乌台诗案"。在从汴京(今河南开封)去黄州(现湖北黄冈市)的途中,苏东坡在霍山邂逅一奇女子。这女子是才华绝代,洗衣做饭不嫌累,琴棋书画全都会的卓尔不群之人。长此以往,他俩相依为命。那时的苏东坡任知府多年,年俸禄二千石,应是富豪阶层,对这位红颜知己在经济肯定帮助很多,让这位奇女子实现了财务自由。他俩感情虽好,但毕竟不是正室。苏东坡在黄州谪贬期满(史记为五年)回京复命,又去密州任知府。由于通讯和交通等客观原因,这位奇女子再也没见过苏东坡一面。天天以泪洗面,思念之情可想而知。以后在别人的点拔之下,这位奇女子将苏东坡在她家的换洗衣服、鞋帽等物品葬于土中,也就是"衣冠冢“。苏门后裔为了纪念这位先圣,每年清明时节都来祭祀礼拜。霍山县政府为发展旅游事业,拨专款重新修缮。附近安排有一守墓人,负责清理枯枝落叶。小注:

本文内容资料均来自网络,本号只是应热心宗亲咨询下捜罗几篇文章进行综合,仅供各位读者参考。小编非这方面考古学者,在未考古发掘前,不敢妄下结论。但无论如何,霍山苏轼墓与郏县“三苏坟”苏轼墓两者都是古墓,而且已经产生了相应的历史文化,因此都有文化价值,而且相应产生的民间文化,都应得到保护。

关于苏轼的墓是否在霍山,我们建议各地苏学专家进一步探讨,科学求证该墓是否是苏东坡真坟,等待深埋地下的千年古物重见天日, 解开这个千年之谜!

来源:黄冈观察六安新周报访客记录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古墓之谜 |霍山苏轼墓的故事的历史知识,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