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西风渐急丹枫残,满阶金甲凭阑干,今日立冬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今天是2022年11月7日,阴历十月十四,壬寅虎年,立冬节气。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为冬三月之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进入休藏状态。

在“终”字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古人们用“冬”表示“终”,甲骨文“冬”的写法更是充分说明“冬”与“终”昔日是相同的。上图甲骨文“冬”,上面的“^”是代表丝线,其下的“。。”代表着束缚丝线末端的纺专,全字表示终极之义,四季之冬既是“终”。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如《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阴历十月,转眼间树叶变红,彩林呈现在大家眼前,当肃杀的寒风裹挟着落叶一同袭来,当我们还在留恋秋之美时,一个冷颤让我们发觉,冬天真的来了。

在北方,普遍在立冬这天都要吃饺子,古代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了,要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的辛苦,饺子是必备的,


《东京梦华录》记载:“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官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之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

现在物流便利,时时都能吃到新鲜蔬菜,不过在北方还是有冬储大白菜的习惯。超市、菜市场有促销,也有贩夫拉着在路口一车一车卖,人们一买就少不了百十斤。

把它们一颗颗存进窖里安歇,或者码放在墙根下、楼道里,上门铺着报纸、旧棉被,自此一冬无愁,从初冬吃到初春。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冬天应该少吃咸的东西,冬天由于天气太冷,很少出汗,因此容易造成盐分堆积,对身体不好,冬天最好吃一些苦味的食物,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起居方面,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情志方面,要尽量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

运动方面,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锻炼,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

冬天来了,我们放下忙碌的活儿,收起过多的欲望,放慢追赶了一年的脚步,品味冬之可爱,体味生命的沉静之美。

当下疫情依旧,这个冬天会不会更冷?

而春天,在等待那些能熬过去的人,我坚信,明天会更好。

下面欣赏几首描写立冬节气的古体诗词,感受一下古人们在这个节气时的心境。《立冬》唐代:李白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宋代:钱时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日作》宋代:陆游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宋 · 沈说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清于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瑞鹤仙 其三 寿东轩立冬前一日》宋 · 蒋捷玉霜生穗也。渺洲云翠痕,雁低也。层帘四垂也。锦堂寒早近,开炉时也。香风递也。是东篱、花深处也。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归也。嬉也。缯波稳舫,镜月危楼,釂琼浆也。笼莺睡也。红妆旋、舞衣也。待纱灯客散,纱窗日上,便是严凝序也。换青毡、小帐围春,又还醉也。
《立冬后述情》宋·张侃山城并水寒较早,鸳瓦新霜写花草。五朝三朝风萧萧,九日十日云飘飘。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万山翠。小窗倚徙片时间,有美人兮隔江水。按照惯例,每逢节令作诗一首:

《浣溪沙·立冬2022》

梓 健

西风渐急丹枫残,

满阶金甲凭阑干,

温酒迎客解初寒,

十月秋尽冬将至,

已闻萧瑟干枝间,

老鸦巢筑早知难。

面是2019、2020、2021年立冬节气时所作的小词,每年都有不同的感受,诗词的魅力应该是即景、即情、即思、即赋,片刻间的感触借词抒叙,也是人生妙的事。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西风渐急丹枫残,满阶金甲凭阑干,今日立冬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