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一次聚会:建国初期中共对张爱玲的态度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1988 年6 月4 日上海《新民晚报.夜光杯》发表了署名其佩的《也说张爱玲》,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我与张爱玲也有一次奇特的会面,是在你(笔者注:指翻译家董乐山)拜望她十年以后了,五十年代初期。前辈友人龚之方和已故才子唐大郎说是晚上请客,约我作陪。那时他们正在办一份报纸,常常请客。我到得较早,接连而来的客人都使我吃惊。第一批来了三位:夏衍、姚溱、陈虞孙,他们当时是上海宣传文化系统的主要领导人。随后而来的——则是张爱玲。

吃饭的地点是一位富有者的私人厨房,菜很精致。那次饭也吃得有点尴尬,谁也没有多少话。之方兄擅长交际,大郎兄妙语如珠,那晚都没有施展出来。大家斯斯文文地吃饭,我也不记得张爱玲说过什么话。那时是解放初期,干部似不宜在酒家露面,就选了那样一个冷僻的地方。

事后我问龚唐两位玩的什么花招,他们回说有点事请示领导,同时夏衍同志想见见张爱玲,并托他们两人劝劝张爱玲不要去香港。

这段回忆显然十分重要,但一直未引起关注。直至最近,才有有心人旧事重提。(祝淳翔:《张爱玲参加的一次聚会》,《档案春秋》2015 年12 月号)

其佩是老报人沈毓刚的笔名。这次宴聚的主人是龚之方、唐大郎,沈毓刚当时担任龚、唐两位主办的上海小报《亦报》编辑主任,所以有资格出席作陪。还有当时上海新政府管理文艺工作的夏衍、姚溱和陈虞孙。但从这段回忆可知,这次宴聚有位主要客人,那就是张爱玲。或者可以说,此宴实际上是专为张爱玲而设的,因为「夏衍同志想见见张爱玲」。张爱玲当时是《亦报》重要作者,她的《十八春》、《小艾》等小说都连载于《亦报》。

夏衍

然而,夏衍留下的回忆文字中并未提及这次宴聚。夏衍晚年多次在文字中、在与人交谈时提到张爱玲,认为张爱玲「才华横溢,二十多岁就在文坛上闪光」,还披露周恩来当时也注意张爱玲,读过张爱玲的书,却从未提及此事,也许他真的忘记了?不过,他有一句话倒值得注意:「我认识张爱玲和读她的作品,是唐大郎介绍的」。(夏衍:《文艺漫谈》)笔者说过,「认识张爱玲」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通过张爱玲的作品而「认识」她,另一是真的与张爱玲见过面而「认识」她。那么,夏衍的「认识张爱玲」是否真的就是指这次宴聚见面呢?

唐大郎1980 年就去世了,他看不到沈毓刚这段文字,晚年也未留下关于张爱玲的片言只语。但这次宴聚的另一位主人龚之方留下了一篇颇长的《离沪之前》(收入季季、关鸿编《永远的张爱玲》,1996 年1 月上海学林出版社版),对他与张爱玲交往始末回忆甚详,却也未提到这次宴聚。龚此文专设「张爱玲得到夏衍赏识」一节,写到曾「受夏衍委托,在和张爱玲有事接触之时,顺便问她今后的打算和她是否留在上海?」但对这次宴聚却只字未提。他在另一节里还详细回忆了1947 年电影《太太万岁》上映后,张爱玲曾接受文华电影公司老板吴性栽之邀,与导演桑弧、唐大郎等去无锡太湖吃「船菜」的情景。按理,与夏衍等这次更非同一般的宴聚,而且还是他自己出面作东,龚之方不该忘得一干二净。

因此,其佩也即沈毓刚的这段回忆还只是「孤证」,有待进一步证实,但宴聚当事人而今都已归道山,难以查考矣。笔者倒是宁可信其有的。毕竟,这又一次证明当时中共党内一些开明的文艺工作领导人对张爱玲的器重。

以上这篇摘录自《识小录》对小短文是不是让你对张爱玲及现代文人轶事有了更多了解呢?来看看作者陈子善先生对此的解读吧。

本书是我在香港《明报》副刊「世纪」上每周一篇「识小录」专栏文字的结集,起讫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初,书名仍定为《识小录》。全书文字重作修订,按发表时间先后编排。

这些专栏文字每则千字左右,看似散漫,其实有一条贯穿的主线,即都是写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写现代文人文事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人们熟知的,更有鲜为人知的。我试图「识」大作家之「小」,识小作家之不「小」,从而揭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并提供一些可以进一步研究的线索,所谓以「小」见「大」是也。

报刊专栏早已有之,鲁迅的名着《阿Q正传》最初就是在北京《晨报副刊》的「开心话」专栏连载的。1949年之后,专栏文字一度在内陆式微,但在香港和台湾却一直生生不息,争奇斗艳。不过,围绕一个专题,较为长期地撰写专栏,似并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讲,拙作「识小录」专栏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史这个专题而持续展开,也算是一个尝试。毋庸讳言,这些千字小文属于微观研究的范畴,但没有微观,何来宏观?换言之,微观不明,宏观也无法真正建构,令人信服。因此,我乐意为之。

当然,我的努力是否达到了目标,应该请读者诸君评判。

陈子善

戊戌岁末于海上梅川书舍

以下一篇同样摘录自本书,一起了解夏董鼎山先生爱情观吧。

2

1947 年6 月,上海正风出版社推出青年作家令狐彗也即董鼎山的短篇小说集《幻想的地土》。这本集子由沦陷时期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现还健在的沉寂编选,赶在董鼎山同年秋赴美留学前出版,可以视为对董鼎山早期文学创作的一个小结,一种纪念。

董鼎山先生

《幻想的地土》共收入《白色的矜持》、《蓝》、《故事的结束》、《白猫小姐》、《芙罗拉》和《幻想的地土》六篇小说,清一色写年轻人爱情故事,尤其是大学生的爱情故事。其时董鼎山才廿四五岁,刚从圣约翰毕业,大学生的情感经历正是他所最熟悉最了解的。《白色的矜持》写大学生林起春对「白色的、矜持而高贵的」同学「她」神魂颠倒的「单恋」;《蓝》写调往总公司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我」到沪第一夜,意外遇到一位浑身蓝色衣装的美貌女郎求助而产生的「顷刻间的爱情」;《白猫小姐》写「我」在游泳池、舞会、电影院和逛马路时四次邂逅一位身材特别曼妙的女郎引起的种种遐思;《芙罗拉》写「我」周旋在裴依和混血儿芙罗拉之间,而芙罗拉身上其实「流动」着「西洋血液」,「我」完全会错了意;《幻想的地土》写大学生丁甯茹对同学姚璿雯的爱情表白,作者把他求学的圣约翰比作幻想的世界,寄託他现实生活里的梦和梦中的未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结束》,写一群天真无邪的青年学子圣诞夜举行舞会,不料女主角白蓓拉的情人飞机失事,小说以悲剧结尾。全篇结构新奇,故事动人,是董鼎山爱情小说中的佳作。

董鼎山在《〈幻想的地土〉后记》中表示:「我把写故事看作一个消遣,一种娱乐,一种蕴藏在自己心中的某种感情的发泄。」这部小说集写1940 年代后期海上一部分年轻人对爱情的憧憬、体验与感悟,细致生动,轻灵绮丽,堪称当时上海都市文学的可喜成果,正如半个多世纪后沉寂所归纳的:

董鼎山的小说自成一种风格,他写的故事是读者们常常遇到或希望遇到的,既真实又自然,还很浪漫,带给人一种幻想。虽然是幻想,读者竟也迷惑地被他引到一个令人憧憬和嚮往的世界。……他传神地写出了情侣在热恋时的缠绵和迷惘,在失恋时的悱恻和惆怅。在刻画人物细腻的感情、喜哀的内心的同时,描绘出了十里洋场的儿女风情和教会大学学生的风度,以及上海滩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风光。(《说不完的爱情故事:谈董鼎山的小说》)

董鼎山负笈美国后,仍不忘笔耕。现在所能见到的他以令狐彗笔名发表的最后一篇小说是《最快乐而最寂寞的》,刊于1948 年3月上海《生活》第6 期。小说的场景移到了美国,写留学生的「我」的寂寞和对美国姑娘克劳地亚的罗曼蒂克的幻想,真切感人,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应该如何相互理解和交往,自可归入1940 年代别具一格的「留学生文学」之列。

此后,令狐彗的名字和他的作品就在上海文坛消失了。再次出现,则要等到1980 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而且换成了本名董鼎山,那是另外一段文坛佳话了。

联系客服小姐姐购买

前往官网了解详情

文坛轶事以小见大 点滴思索汇聚成录

「我试图『识』大作家之『小』,『识』小作家之不『小』,所谓以『小』见『大』是也。」

本书作者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多年,对多位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史料有深入的研究。全书辑录了79篇有关现当代文学的文章,除了记述人们熟知的作家如鲁迅、周作人、张爱玲、郁达夫、徐志摩、闻一多、巴金、柯灵、宋淇等鲜为人知的轶事及作品外,还发掘了一些被忽略了的文学家及其作品,把他们重新呈现于读者眼前。

这一点一滴看似微不足道,贯穿在一起却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面貌,作者通过析述各种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翻译作品,以及记录当年文学杂志、报章副刊、出版社的出版情况等,展示出中国现代文学史多样和複杂的特点,值得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有兴趣的读者学习。

作者介绍

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代中文学刊》主编。现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副会长。曾为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着有《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张爱玲丛考》、《签名本丛考》、《双子星座:管窥鲁迅与周作人》、《沉醉春风:追寻郁达夫及其他》、《钩沉新月:发现梁实秋及其他》等多种。

《幻想的地土》

陈楚淮其人其文

其佩忆张爱玲

徐悲鸿说徐志

《银灰色的死》的发表经过

赛珍珠的《爱国者》

柯灵故居

……

《故乡》

一书赠三杰

《郁达夫全集》种种

王佐良的新文学观

陶亢德与我及其他(上)

陶亢德与我及其他(下)

一字万金

《苏青与张爱玲》

周越然的书

……

鲁迅与巴金见过几次面?(上)

鲁迅与巴金见过几次面?(下)

敬隐渔和鲁迅的「不见」

新发现徐志摩影像所想起的

「把我包括在外」

早期姚克二三事

《人日》

鲁迅的文学广告

《爱西亚》与蒯斯曛

《小雅》和「小雅诗人」(上)

《小雅》和「小雅诗人」(下)

《藤森成吉集》与黄裳

评《小城之春》

谁最早讨论张爱玲?

目录节选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一次聚会:建国初期中共对张爱玲的态度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