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夫妻恩爱20年赌气离婚,晚年前妻求复合,郑洞国婉拒:我养不起她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1952年6月,郑洞国应周总理之邀,前往北京任职,彼时距离他在解放战争中解甲投诚,已经3年过去。作为前国民党将领,郑洞国对国家给予的这份信任与肯定,非常感激。

可与此同时,妻子陈碧莲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却让郑洞国十分寒心。陈碧莲以北方寒冷,自己是南方人,去了不服水土为由,拒绝了和丈夫同行。

郑洞国心中不大畅意,却不愿难为妻子,还是郁闷地独自北上了。他在北京日思夜盼,幻想着妻子有朝一日会回心转意,前来和自己团聚。谁知一年后,他只等来了一纸苍白的离婚协议。

收到信的时候,郑洞国伤心至极,也气愤不已。他没想到20多年来,挺住了战火和分离等重重考验的两人,竟会在生活日趋稳定的和平年代里分道扬镳。

他内心深处深爱自己的妻子,但是面对妻子的决绝,郑洞国还是在离婚协议上缓缓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对于在战场上戎马倥偬了半生的郑洞国而言,这已经是他在个人感情上迈不过去的第二道坎。

郑洞国黄埔一期出身,也是国民党将领中最早参加抗日的一批军人。在他戎马倥偬的前半生,先后参加过保定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功勋卓著。

郑洞国在部队以身先士卒,用兵大胆稳健著称,不到24岁就当上团长,而后平步青云。然而他这一生的情感之路,却远不及仕途顺遂。

未参军以前,郑洞国15岁就在父母的安排下,迎娶了一位比他大了8岁的姑娘覃腊娥。夫妻俩结婚多年,感情很好,生了二子一女。郑洞国在外教书养家,覃腊娥操持家务、侍奉公婆,小日子过得简单而温馨。

1924年,郑洞国在时局的感召下,投笔从戎,报考了黄埔军校。夫妻俩就此分居两地,覃腊娥十分不舍,但还是默默打理好家中的一切,等待丈夫功成凯旋归来。可她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

1930年,就在郑洞国刚刚升任团长,在战场上浴血拼杀之际,他忽然接到家里的急信,信上说覃腊娥因为染上了严重的伤寒,已经不治身亡。

郑洞国听闻后痛不欲生。想到妻子在家家中操持多年,临终的时候甚至还未来得及给自己留下只言片语便撒手人寰,郑洞国更加难以释怀。

妻子过世后,也有不少人建议郑洞国再娶。当时的他在军中已经颇有威望,想要嫁给他的女子也不在少数。但是重情义的郑洞国坚持为妻子守丧,而这一守就是三年,直到他后来在南京碰到了陈碧莲。

那是1933年,长城抗战刚刚结束,郑洞国从古北口战场回来。那时的他年仅30岁,已经升任旅长,一副青年将领、气度非凡的模样。

途径南京的时候,郑洞国去探望生病住院的同乡战友肖忠贞,无意间邂逅了17岁的陈碧莲。当日陈碧莲一身旗袍装束,梳着时下最流行的发髻,明珠之貌,秋水之眸,其天成的气质一下子把郑洞国深深吸引住了。

郑洞国打探过后才知道,这个女孩正是肖忠贞夫人的堂妹。陈碧莲的父亲陈鸿藻还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律师,早年留学日本。出生书香门第的陈碧莲才貌双全,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外文,还写得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

自古英雄爱美人,美人也多垂青于英雄。郑洞国和陈碧莲在对的时间里几乎是一见钟情,后来他们在肖忠贞夫妇的牵线下,很快订下终身,结为了夫妇。

婚后,夫妻俩恩爱有加,只是一直未曾孕育子女,只是抱养了陈碧莲弟弟的一个女儿。陈碧莲也曾问丈夫会不会有遗憾,郑洞国贴心地说:“没关系,我已经有许多孩子了,往后,有你和女儿已经足矣。”

在婚姻生活中,郑洞国几乎把一个军人的铁血柔肠,全部都献给了妻子。可是对于陈碧莲来说,比起温柔的承诺,她更想要长久的陪伴。

作为军人,郑洞国因为常年四处征战,一直与妻子聚少离多。但是只要军队返回后方休整,不管距离多远,陈碧莲都要赶过去与郑洞国相聚。

1939年,集结在滇缅边境的日寇蠢蠢欲动,意欲举兵进攻云南。为了表示“与云南共存亡”的决定,远征军将领们纷纷将家眷接到昆明,时任第8军军长的郑洞国将妻子陈碧莲也接了过来。

陈碧莲的到来在军中引起了轰动。她不仅聪慧貌美,而且性情爽朗洒脱,颇有胆识。她带头在军中组织慈善募捐晚会,为久困云南的战士们解了燃眉之急。如此魄力,很快让她在军中收获了“怒江之花”的美誉。

1943年,郑洞国奉命飞赴印度,出任驻印军新1军军长,这次他没有带上妻子。因为在这中间,他要穿过一条非常凶险的“驼峰航线”。谁知没过多久,陈碧莲竟也冒险乘机去前线“追夫”,可以说真正诠释了这么叫做生死相随。

这种分隔两地、颠沛多艰的婚姻生活,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后。夫妇俩终于在上海定居,有了一个安稳的小家。由于郑洞国在军中人缘不错,陈碧莲又生性好客,那段时间,他们的家中常常是高朋满座、谈笑风生,仿佛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

可是随之而来的内战,却让这种幸福生活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1948年,国民党在东北战场上丢城失地,兵败如山倒,郑洞国被困守孤城长春长达数月,经历了人生中最痛苦的至暗时刻。全军将士内无粮草,外无援军,一个个饿得面黄水肿,斗志全无。

身在后方的陈碧莲心忧不已,千里传来家书:

“几个月来为了你的安危,使人时刻不能忘怀,寝室不安。桂庭,逐人衰弱与憔悴的不是岁月,而是忧愁,数月来我身体坏透了,较前更消瘦多了!桂庭,你们被困在这孤城,到底要紧不?……你真太大意了,你不顾性命在干,这是为了哪种?……”

同年10月,在内外交困,突围无望的绝境中,郑洞国最终选择放下武器,弃暗投明。这里头一方面是他确实厌倦了内战,另一方面,陈碧莲的这封家书也推动了他的情感变化。

长春和平解放后,郑洞国受邀到哈尔滨解放区学习。国民党方面,老蒋断然不能接受爱将投诚的事实。为了稳固军心,就在郑洞国投诚3日之后,《中央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郑洞国壮烈成仁,三百官兵全体殉职》的悼念文章。

不知真相的陈碧莲看到消息,以为丈夫已经战死,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郑洞国安全归家后,陈碧莲喜极而泣,竟以为是在梦中,随后他获准去哈尔滨看望郑洞国。

冰天雪地的世界里,陈碧莲的到来也极大地安慰了心灰意冷的郑洞国。经过1年多的学习,郑洞国最终返回上海。一对夫妻经历了数十年的社会变革之后终于再度团聚,本该是苦尽甘来的时候,但他们的感情偏又出了问题。

原来经过这1年多时间的大起大落,陈碧莲已经心有余悸,再也不愿和丈夫过两地分居,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因此,当陈碧莲知道丈夫没有过问自己,就接受认命,想要前往北京上任时,极为不忿。于是她赌气般找了个“北方寒冷、水土不服”这种不是理由的理由,拒绝了和丈夫同行。

郑洞国并非不理解陈碧莲的心境。她过惯了娇小姐的日子,也留恋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如今要她放弃游刃有余的社交圈、放弃精致华丽的生活,追随自己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难免有对未知的恐惧。

郑洞国尽量说服自己去体量妻子的不易,他最终压抑着满腔的难堪与痛苦,独自北上。郑洞国原本以为“距离可以产生美”,以为妻子会像从前偷偷跑到前线上那样,给他一个突然的惊喜。

没想到这一次,陈碧莲却十分决绝地不再去见他。夫妻之间,就这样陷入了可怕的冷战。

一年后,郑洞国在陈碧莲难得寄来的一封信中,看到了随性附寄在里头的离婚协议。彼时郑洞国已经是个50岁的中年人,他没想到和自己走过无数现实考验的妻子,竟会在他年逾半百之际提出离婚。

面对妻子强硬决绝的态度,郑洞国又急又气,也十分无奈。他确实离不开工作,也难以顾全妻子的情绪。或许是冲动,或许是赌气,他闷闷地签下离婚协议,同意了离婚。

两人离婚后,陈碧莲扭头就嫁给了上海当地的一位资本家,心中郁郁的郑洞国却一直孑然一身。

直到三年后,他才在朋友的介绍下,和一名叫做顾贤娟的女士组建了家庭。两人都是温厚包容之人,秉性相投,婚后十分幸福,还生育了一个女儿。

重组家庭后,两人相忘于江湖,过着互不打扰的生活,各自追求幸福。直到上世纪50年代,时代的激变让二人的命运再次交集。

特殊的年代里,陈碧莲的丈夫因事入狱,饱受折磨,后在贫病之中黯然离世。失去了依靠的陈碧莲独自生活在上海,全靠弟弟的接济才得勉强度日。

在这中间,陈碧莲曾数次去探望郑洞国,郑洞国念及旧日的情分,也总是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1972年,郑洞国的第三任妻子顾贤娟病逝。远在上海的陈碧莲听闻这个消息,心中五味杂陈。同情郑洞国晚年丧妻的同时,他对郑洞国年轻时候的感情再次复燃。于是她便通过一些老朋友,委婉表达了自己想要与他破镜重圆之意。

这时郑洞国和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儿子正好带着媳妇从东北迁回了北京。小两口为了让父亲的晚年不至寂寞,也有让他们重新结合之意。

儿媳妇焦俊保为此出面向公爹吐露此意。郑洞国听了,先是一声不吭,沉默了良久,后则摇了摇头,末了才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句:“她来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只够她10天花费。”

当时郑洞国的工资是行政九级,每月245元,在人均才三四十元月工资的时代也算够高的。俊保遂说,人家经过那么多年的思想改造,早已不是昔日的官太太了,每月二百多的工资你俩也够用的。殊不知郑洞国又恼怒地蹦了一句出来:“这件事不要再提了!”

俊保这才明白,公公确实是不愿和陈氏再走在一起了,大约是因为当初对方伤透了他的心。此后,他们再也不敢提这事了。

几个月后,陈碧莲又写信前来,诉说自己已无经济来源的生活窘况,请求郑洞国将她的陈情书转交给邓颖超。这封信,还是通过焦俊保转交给郑洞国。

儿媳因为前事,以为公爹心有余恨,本以为陈碧莲这次有要碰钉子了,没想到郑洞国这才的反应却与上次判若两人,他挺负责任地为前妻转交了信。

在邓颖超大姐的关心之下,陈碧莲后来被安排到上海文史馆工作。

在郑洞国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媳妇、孙子们都对陈碧莲相当尊重。自80年代以后,逢年过节,他们之间或互致贺卡,或致电问候,即使背后议及陈碧莲,两孙子也将她尊称为“上海奶奶”。

1986年,郑洞国的孙子郑建邦与新婚妻子去上海蜜月旅行,见到了陈碧莲。陈碧莲见到他们十分高兴,还特意做了一锅红烧肉,让小两口捎回来给郑洞国。她说:“你们祖父以前最爱吃我烧的牛肉了!”

1991年,88岁的郑洞国病逝于北京。得到消息后的陈碧莲,这次也不顾北方的“寒冷”,无论如何都坚持前来送爱人最后一程。

晚年的陈碧莲,在经历过人世沧桑后,在有过前夫后夫的对照之后,常常会念起郑洞国的诸多好处。可是他们却再也回不去了。

2002年国庆节,郑洞国的孙子郑建邦前往上海看望陈碧莲,陈碧莲还对他说:“我这辈子最值得留恋的时光,是与你们祖父20年的婚姻生活;这辈子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当年不该与他离婚。”

也许当年离婚,只是陈碧莲冲动之下的决定,也许离婚之后,两人其实还深爱对方,但是在感情的世界里,又有多少破镜能再圆?所以说,越是好的感情,越是深爱的人,就越不要任性草率、轻易试探,否则,再忠贞的爱情也会出现裂痕。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晓读~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夫妻恩爱20年赌气离婚,晚年前妻求复合,郑洞国婉拒:我养不起她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地球的外围是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线。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

地球的外围是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线。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下列关于各层次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A、中间层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B、许多有1952年6月,郑洞国应周总理之邀,前往北京任职,彼时距离他在解放战争中解甲投诚,已经3年过去。作为前国民党将领,郑洞国对国家给予的这份信任与肯定,非常感激。可与此同时,妻子陈碧莲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却让郑洞国十分寒心。陈碧莲以北方寒冷,自己

与唐槐夜话,西大桥早市作[诗二首]

一与唐槐夜话作者:赵俊理村有一唐槐饱经沧桑无畏哉像是不爱打扮的农家女老皮包裹葱郁费人猜庇荫被柴林、被别墅的田地不学绿柳垂丝撩人来沐浴春风不徘徊见证故城风雨育有才二西大桥早市作作者:赵俊理出行老南口入眼水库鱼野钓响谭彰显初冬大雾带雨天的情趣1952年6月,郑洞国应周总理之邀,前往北京任职,彼时距离他在解放战争中解甲投诚,已经3年过去。作为前国民党将领,郑洞国对国家给予的这份信任与肯定,非常感激。可与此同时,妻子陈碧莲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却让郑洞国十分寒心。陈碧莲以北方寒冷,自己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