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读《大学》1 明明德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读《大学》1明明德

每次你出门,你妈妈都要说:“出门要小心。”

小心是什么状态?妈妈自己也从来没有解释过什么是小心?

宋朝有时候有个大儒叫朱熹,把中国文化中小心,最能指导人行动的文章整理改编,删定四本书,称为四书,第一本叫《大学》。

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你妈妈对你说你要小心,这是她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声音,她不需要学习就得来的,因为她的心在你身上,就会叮嘱你。

所以我们要一句句地去理解,这个明明德是什么意思,亲民是什么意思,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明明德,前面一个明是动词,朱熹说:明之也。

就是擦亮,就是你妈妈每天看到你出门都要说的小心啊。

后面的那个明德是什么意思?

人的德本就是光明的明亮的,明德是人天生具备的灵性,是“具众理而应万事者”。就是妈妈希望你能做到的小心。

所以一个女孩子,你看她没有结婚,各种娇气,但是一生了孩子,她就自然产生了德行,她爱护自己孩子的那种心就是德,是天生就会处理的。

那为什么我们对别人就做不到呢?

因为我们天性也会受到限制,朱熹老师说,这是为气禀所拘。

第二种原因我们还会因为私欲把这种德行给隐蔽了。

儒家认为人的贤愚贵贱,是被出生时所秉受的气禀所影响的,为什么会有人那么聪明,有的人那么笨呢?

王充说,“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

程颐说“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

朱熹对这些做了总结性说明:“人禀气之清的,为圣为贤,禀其之浊者,为愚为不肖。”

人和人为什么不一样呢?先天上有不一样,你出生的位置、家庭、时代、环境,这些先天的因素,让人在出生时分到的气禀不同,有的人分到贤,有的人分到愚,有的人分到贵,有的人分到贱。有人分得多,有的人分得少。

但是这些天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改变的,这就是大学这本书所要出现的原理,气禀少的,多读书,把大学读得倒背如流,你的也能由昏到明。

同样如果你气禀先天分得多,但是后天不读书,你也会被人欲所蔽,变得利令智昏。

所以朱熹老师说: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

这就是明明德,每一个人在心境所发的这一瞬间,要时刻擦亮自己。

因其所发,这四个字都大有讲究,你妈妈每天看到你出门,忍不住要说一句,出去要小心,要当心!

这是因你出门这事所发,儒家圣人把这个叫发心,她让你出门要当心不是为烦你,而是真的担心你的安危。

你出门要当的什么心?

你妈妈可能说,不要被人骗,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还要看有没有车子····你要让她说,说几个小时都说不完。为什么?

因为她担心的地方太多了。

那么,我们读大学,不光是这些细微之处,还要从大的地方去当心。

大的地方是什么?

就孟子说的四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这四端而产生的良知良能,也就是后来的心学大师们讲的致良知,这些和朱熹老师说的“具众理而应万事者”说的是一样的。

我们看一个人就看他持的是什么心,推已达人,我们自己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有没有这四心?

张居正说:明明德,譬如镜子昏了,磨得还明一般,这才是有本之学。

张居正是国家元首,他一句话说出本质,明明德,就是我们的学习之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去教育子女,也不是去维护私利,就是我们自己要擦亮自己的心,不假外求,就是这么简易洒脱,先要为自己学!

我们出门怎么小心,这就是大学,小学是怕被别人骗,大学呢,怕自己心不明亮,时常要把自己磨亮。

所以王阳明感叹说:“你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说什么话,老百姓都相信,是因为他们致良知说话,他们做什么,老百姓都高兴,因为他们致良知而行,所以他们的人民和平安乐,就算被处死也没有什么怨言,知道自己该死!”

所以学习不是学知识,学道理,而是训练我们的心,先把心磨亮,这样心才能主导我们的行为,让我们的行动都自然生发成为一种行动反射。

你去帮朋友搞一件事,没有搞之前就想着,搞完这事,我能不能得到利益,这事大概率会不成,你帮朋友搞一件事,就是看这事有你的参与会不会离达成更近,这就是你明德了,不带私心,朋友那里有没有什么人脉,有没有什么机会?他是不是一个牛逼的人,这些都是外部的条件和你要不要认真帮助他没有任何关系,你答应了就要时刻擦亮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和做事无关的东西。

明明德,是一切行动的本!

为什么易经乾卦第一爻教育我们说:初九,潜龙勿用?

就是人要有本,找到自己的本心初心!很多人克制不住,心性不稳,在什么场合都想着要表现自己,生怕别人对自己不重视,生怕自己没有拿到最大的利益,生怕自己的才能不被别人知道!生怕白白地付出了。

 朱熹说:“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大学这种书,是古代大学用来教人的办法,天降生民,全部给所有人仁义礼智这些天性,有的气禀不同有的人不能齐全,所以靠圣人治面教之,以恢复其良知天性,所以三皇五帝这些人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在做事,在实践,他们设立的东西全是自己心明见性之后而得到的。

朱老师这一生没有干别的事,一生辛苦拜二程为师,然后删减四书,将这些宝贵的东西整理出来,成为后世读书人入门之书。

朱老师把大学列为四书之首,然后,再把大学开篇拉出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以大学是明德之书,是生命之学。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读《大学》1 明明德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