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粟裕和胡琏大战数次,他们到底谁更强?胡琏感叹:土木不及一粟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战神粟裕、狡猾的胡琏

中国的革命战争史上,国共两党曾出现过很多次将领之间的对决,为子孙后代展现了一场又一场经典战役。其中有这样两位将领,他们在各自的阵营里都属顶级指挥水平,两人率领所部人马恶战数次,论战绩都是各有千秋。

这两位将领就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和国军整编11师师长胡琏。

解放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关于这两位将领谁打仗更厉害,几十年来一直都是众说纷纭。

单以中国一贯的“成王败寇”之论,应该是粟裕强于胡琏,但如果仔细分析他们交手过的每一场战役,却发现他们在有些地方是不分伯仲的。战神粟裕自然是名扬天下,战功卓著,但胡琏总是会给他制造不少麻烦。

粟裕的“神”,在于他没有受过军校教育便具备了指挥几十万大军的卓越能力,他的军事才能是天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老年粟裕

解放战争刚爆发没多久,粟裕就以3万人民解放军击破国民党12万大军兵分多路的进攻,在苏中七战全胜,打得黄埔几大战将晕头转向,歼敌53000余人,一战成名。

而毕业于黄埔四期的胡琏在国民党内也是为威名赫赫,被国民党评价为: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

胡琏是陈诚“土木系”的代表军官,他的整编11师属国军精锐,全师官兵25000余人,清一色美式装备,拥有2370支机枪、冲锋枪,各种火炮近400门,还有360辆各类汽车。

华野和中野后来很多功成名就的将领,遇到胡琏的胜率总是特别低,即便打遍国军名将的战神粟裕遇到胡琏,都难免心里发怵。因为他们都清楚,一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军事素养和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将领的能力。

历史上那些打败仗的将领,要么是骄傲自满,要么是指挥无能,要么是轻敌冒进,要么是优柔寡断。这些缺憾,胡琏通通没有。

胡琏打仗狠辣狡诈,在国民党官场上又很会做人。他没有像张灵甫、邱清泉那样骄纵的性格,却有和他们同等的强悍,他比黄百韬多谋,比黄维决绝,比杜聿明善打硬仗恶仗,比孙立人会笼络官兵。

如此将领带出来的部队,往往战斗力极为强悍。

最关键的是,胡琏这人运气还特别好。每次解放军好不容易把他逼至绝境,到最后他总能全身而退。

这也就注定了他是陈粟、刘邓等人一生之敌的命运。

胡琏

刘邓大军第一次和整编11师交手就损失了5000多人,还丢了鲁西南根据地。在那之后,陈毅、粟裕率领的华野和整编11师又交手了数次,粟裕和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各有千秋。

这次笔者就好好盘点一下两人交手的数场恶战,给读者们做一个精确的分析。

粟裕围歼戴之奇,胡琏袖手旁观

粟裕和胡琏的第一次相遇,是在1946年12月的宿北战役。

战争初期国民党低估了华东野战军(那时还叫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的战力,他们本以为可以轻松将他们“赶出苏北”,但却付出了10万多人的代价才占领了苏中、淮南和淮北地区,完全得不偿失。

蒋介石为了消除解放军对南京的“威胁”,便给国民党徐州“绥署”主任薛岳下达了一道命令:半个月后必须结束苏北战事。

同时,老蒋又调集了12个整编师分成4路大军,朝苏北、鲁南一带杀了过去。

薛岳很快就做好了进攻部署:

胡琏的整编11师和戴之奇的整编69师沿公路北上,占领宿迁、沐阳;

马励武率领整编26师向郯城以南运动,阻止陈毅的山东解放军南下支援苏北,协同作战的还有整编59师、77师、51师;

张灵甫的整编74师从淮阴东进,拿下涟水和阜宁,然后北上进击连云港,协同作战的还有整编28师;

在苏中战役“遥控指挥”10万大军并损兵折将的李默庵,这次也被安排了一路,他率领整编65师、83师、25师从东台、兴化两个方向合击盐城。

面对来势汹汹的四路国军,一向用兵大胆的粟裕想到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以20个团的兵力牵制其他三路大军,集中24个团打击胡琏的整编11师和戴之奇的整编69师,最好能把整编69师歼灭掉。

宿北战役之前的国军部署

这就是想好好贯彻一下毛主席反复告诉他们的军事思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个计划之所以疯狂,是因为那时的华野装备最好的1纵都只有46门火炮和不到100支冲锋枪。

具体的做法就是:先分兵割裂胡琏和戴之奇的联系,以于敌人三倍兵力围歼整编69师并阻击整编11师的增援,歼灭整编69师后再打击整编11师。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粟裕的军事部署也形成了:

华中第9纵队在宿迁以北的叶海子、五花顶地区待机,监视宿迁方向的敌人;

华中第6师、第7师19旅,华中第10纵队6旅在涟水待机,监视淮阴的敌人;

华中第7纵队31旅,第10纵队13旅、30旅在盐城待机,监视东台的敌人;

鲁南第10师、滨海警备旅在峄县以东地区待机,监视台儿庄、峄县、枣庄的敌人;

华中第2纵队与第7师5旅在沐阳地区待机,随时准备机动支援各方向作战;

第1师由盐城向涟水地区转移,隐蔽战机。

就国共双方的战略部署而言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粟裕一向对战略很自信,但胡琏却在战前薛岳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那时华东野战军还没有成立,陈毅和粟裕是各自指挥各自的部队,胡琏预感到陈粟会把主要进攻矛头指向自己的整编11师,因为自己和戴之奇这一路离他们的主力较近,而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和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加起来十几万人,他们两个整编师根本招架不住。

即便薛岳已经告诉胡琏,陈毅没有从山东南下的迹象,就算南下了不还有整编26师挡着嘛。

时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

胡琏天生心眼多,他寻思着只要国军一动,陈毅必有动作,更何况国军的情报一向不准,你薛主任凭什么说陈毅不会南下呢?

但作战计划已经确定,不可能因为胡琏的担忧就朝令夕改,于是胡琏愤愤不平地带着队伍向沐阳进军。与他同行的戴之奇立功心切,麾下的整编69师一路火速向新安镇开进。

12月15日,天上下起了小雨,沙土路开始变得泥泞,整编69师21000多人的队伍走在泥巴路上,左边是一望无际的骆马湖,右边是层峦叠嶂的山峰,很多人都担心如果陈粟大军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那只能往骆马湖里跳了。

可戴之奇不管,仍带着队伍往前行军。

不久之后,他们就倒大霉了。

陈粟二人早就合兵一处,戴之奇的轻敌冒进让他们看到了战机。粟裕立马命令山东野战军2个纵队由东北向南攻击,打击头部;又命令2个师由西北向南突袭,断其退路;最后命令华中2个纵队嵌入到整编69师和整编11师中间,甚至以最快的速度歼灭了其骑兵营和工兵营,占领了制高点。

戴之奇这才感到大祸临头,便嘶声力竭地呼叫胡琏:“老兄,大人不见小人怪,赶快救兄弟一把!”胡琏嘴上答应:“请老弟坚持,我马上向你靠拢!”但他一放下话筒便开始骂人:“混蛋!老子的话你当放屁,你去找你的委员长来救你吧!”

但戴之奇还是尽力想往胡琏那边靠,不过华野的阻击部队非常顽强,铁了心地非要歼灭整编69师不可。

粟裕围歼戴之奇、分隔胡琏的作战计划

为了避免承担违抗军令之罪,胡琏还是派出了2个旅前去“支援”,那两个旅长深知胡琏是不会吃这种亏的,故而只是假模假式地和解放军交了火就佯装败退。

殊不知,粟裕之所以敢大胆围歼整编69师,看中的就是胡琏这一点。

胡琏觉得,戴之奇的兵败完全是因为轻敌冒进,这种人根本不值得他去救,他打仗的时候最讨厌遇到这种“猪队友”,宁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兵败身死,也不愿意搭上自己的人马,哪怕近在咫尺。

经过4天的鏖战,粟裕歼灭了整编69师21000余人,戴之奇饮弹自尽。战后,粟裕突然改变了马上去打胡琏的想法,觉得整编11师是块硬骨头,若是上去一味猛打拼消耗恐怕会吃亏。说实话,此时的粟裕反倒担心胡琏会扑过来给戴之奇报仇。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整场战斗整编11师和整编69师相距不到1公里,胡琏都能见死不救。而现在戴之奇都自杀了,大势已去,他没有节外生枝的必要。

同样地,胡琏也担心粟裕会马上过来攻击他,直到薛岳给他发电报命其班师,整编11师才撤军。

宿北之战是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会师后的第一场胜仗,也是粟裕和胡琏的第一次碰头,虽然双方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些试探性攻击,相当于挠个痒痒。粟裕那时打仗还很谨慎,担心缺乏重武器的华野碰上胡琏会吃亏;胡琏呢?担心自己被十几万解放军包圆,因为他没有骄傲轻敌的缺点。

年轻时的粟裕

战争中好似有一条定律,那就是双方的顶尖将领很少能真正放开手去大打一场,因为大家用兵都很谨慎,都担心中计上套,都以轻敌蛮干为耻。

所以粟裕和胡琏的第一次相遇,才能在一种互相观望的情形下结束。

粟裕在南麻计划活捉胡琏,却因一场大雨搅局

宿北之战对整编69师是歼灭战,但对胡琏的整编11师则成了遭遇战。原因在于双方还是有些顾忌,到了1947年7月,歼灭整编11师的计划再次被华野搬上了日程。

这一次粟裕的底气比上次足得多,主要有三个原因:

1947年1月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已组建了新的华东野战军,作战协同更为默契;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刚成立的华野在鲁南战役中歼灭了马励武的整编26师、第1快速纵队,缴获了24辆坦克,还有48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让华野具备了和国军主力部队正面对抗的实力;

1947年5月,华野在孟良崮用三天时间歼灭了国民党“御林军”整编74师,大大提升了全军士气,令大家觉得让胡琏成为第二个张灵甫也不是没有可能。

很快机会就来了。

华野战士们准备投入南麻战役

从1947年年初到孟良崮战役,改编后的华东野战军渐入佳境,就没怎么吃过败仗,这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度恐慌,国民党军在经过40多天的休整之后又重新集中了11个整编师24万人,从6月25日起向沂蒙山区发动第三次进攻。

国军发动进攻5天之后,刘邓大军发起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行动。

这次,粟裕以4个纵队留在内线正面作战,牵制敌人;以3个纵队向津浦线出击,攻击泰安、曲阜;以2个纵队南下鲁南迎敌,策应刘邓跃进大别山的行动。

在粟裕的布局下,华野的外线多路出击进行得相当顺利。从7月7日到12日,他们先后攻克泰安、界首、万德、大汶口、平阴等地,既在费县全歼了整编59师38旅6000多人,又在费县以南歼灭了整编77师37旅大部人马。

之后,为了更好地策应刘邓的行动,华野几大纵队又向着邹县、滕县、宁阳、曲阜等地扩大战果,打得蒋介石胆战心惊,国军立即改变了作战计划。

蒋介石命令11个整编师中的7个陆续西进堵截刘邓,在鲁中地区留下整编11、25、64、9师,固守各自要点,待机再次进攻。

蒋介石派遣7个整编师去阻截刘邓大军

胡琏的整编11师就在南麻驻扎,其余3个整编师驻扎在他们的南边。

华野留在内战正面作战的是第2、6、7、9四个纵队和刚成立半年的特种兵纵队,他们也刚好在南麻附近。

粟裕全歼整编11师的机会又来了。

他决定以第2、6、9三个纵队和特纵主攻南麻,以第7纵队外加渤海军区在南边阻击其余3个整编师的北上增援。

南麻战役一打响就进入到白热化,粟裕不像上次在宿北那样有所顾忌,而是完全放开手脚教训胡琏。

战斗进展比战前预计的要顺利得多,从战役打响的7月17日晚上到18日一整天,解放军的三个攻坚纵队就突破了整编11师大部分外围阵地。

2纵司令员韦国清,6纵司令员王必成,9纵司令员许世友都是个顶个的名将,胡琏在他们三人率军夹攻之下,很快就陷入了绝境。

或许,这是胡琏军旅生涯中第一次真正感到绝望,这也是解放军有机会全歼整编11师、活捉胡琏的最好机会。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这次胡琏在劫难逃时,偏偏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雨突然不期而至。

据说,这场雨是胡琏带着全师官兵焚香跪拜求来的,估计是老天爷可怜他在石牌立下的功绩,就给了他个薄面。

抗战时的胡琏开战前动员大会

突如其来的大雨倾盆而下,华野的弹药几乎全部受潮,炸药包也完全打不着火。这场“及时雨”还导致了道路泥泞和山洪爆发,特纵的重武器根本运不上来,华野的攻击立时陷入了困境。

不得已之下,战士们只得以血肉之躯用轻武器和机枪攻击整编11师的坚固工事,整编11师突然露出獠牙,对着华野已经攻克的阵地发起了十几次疯狂反扑,就连胡琏都亲自端着机枪,带着突击队上前冲锋了。

这场雨将华野的进攻锋芒减弱了不少,完全打乱了粟裕的作战计划日程。

与此同时,南麻外围的形势也开始严峻起来。

为了不让胡琏成为第二个张灵甫,蒋介石这次吸取了孟良崮之战的教训,派出空军B25轰炸机配合整编11师的重炮向着华野阵地倾斜炮弹和炸弹。同时,整编25师、整编64师、整编9师、整编5师已经逐渐突破解放军的阻击阵地,纷纷向南麻强势推进。

单单一个华野7纵外加渤海军区3个团,要阻挡国军好几个整编师的轮番进攻,压力太大了。

21日黄昏,也就是粟裕本来计划发动总攻的那一天,南麻外围的阵地还没有被全部攻占,万般无奈之下,粟裕只得下令撤军。

这场大雨,彻底浇灭了华野本已到手的胜利。

粟裕在南麻歼灭整编11师的作战计划

粟裕和胡琏在南麻大战4天5夜,华野伤亡4000多人,换来了整编11师9000多人的损失,一场精心计划的歼灭战因为一场雨而打成了消耗战。对粟裕来说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役,因为战略目的没有达到,而且整编11师属于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他们损失再多的人老蒋都会优先给他们补兵。

此次战役伤亡最大的要数华野九纵,一个主力团几乎拼光,脾气火爆的许世友勃然大怒,嚷嚷着有朝一日一定要把该死的胡琏碎尸万段。

胡琏的逃脱失去了解放军活捉他的最好机会,而且今后再抓到他就难上加难了。

因为这种狡猾的人,同样的失误不会犯第二次。

一场大雨救了胡琏的命,这跟三国时期司马懿父子三人在上方谷被诸葛亮用计火攻,而后因一场大雨而脱险的故事如出一辙。但这并不妨碍老蒋在战后称他为常胜将军,不仅把南麻战役列入国军24个经典战役中大肆炫耀,还奖励了整编11师5亿元法币,这也正好符合蒋介石好大喜功的特点。

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看不惯,甚至禁不住破口大骂:“什么常胜将军?!如果不是7天7夜的大雨,胡琏早就呜呼哀哉了!”

大难不死的胡琏不管这个,神气地大放厥词:“我的11师可不是张灵甫的74师,想吃掉我,得有一副铁嘴钢牙的好胃口!”

在经历了南麻恶战之后的华野本应休整数十日,但李弥的整编8师刚刚占领临朐又让粟裕的战争神经敏感了起来,想趁着其立足未稳将其歼灭,消除该师对我根据地的威胁。

临朐战役的态势

于是就在南麻战役结束三天后,粟裕对整编8师发动了临朐战役,但这场战斗无疑受到了南麻恶战那种胜利得而复失的影响,即便这次华野投入了内线全部4个纵队攻城,也因为死灰复燃的整编11师等援军及时赶到而被迫撤军。

临朐战役是粟裕的一场赌注,华野血战8天,却直到8月1日都未能攻下临朐,还在这里留下了11000多人的损失。虽然整编8师也损失了近5000人,国军其余增援部队损失了近千人,但粟裕也只能率军班师休整了。

南麻、临朐两次攻坚战都没有达到战略目的,痛定思痛的粟裕只得另寻战机,他坚信整个形势仍是好的,待到时机成熟必要报一箭之仇。

这都是那场大雨惹的祸。

曹县再次围歼整编11师,粟裕无奈退兵

曹县遭遇战是粟裕和胡琏除南麻战役外最惨烈的又一场对决。

但就是后来第三野战军的战史中,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也不多。

1947年9月,也就是临朐战役结束后一个多月,在周村、明水驻扎的整编11师师长胡琏收到了南京的一条命令:

“陇海路中段以北钜野、定陶地区告警。共军陈毅部在黄河北岸范县、濮阳地区,一举渡过黄河,振师南下直插钜野、定陶地区,陇海中段情况严重。特着:整编11师迅即由济南沿津浦路南下,徐州绥署在兖州准备火车运输。到兖州后,改乘火车经徐州转陇海路,到商丘下车,归商丘绥靖分署主任周岳指挥。”

胡琏领命率军南下,9月20日向曹县推进。第二天,其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曹县南边的大义庄和土山集。

胡琏高清正面照

这在粟裕眼里简直就是一个天赐良机,整编11师居然主动送上门来了!于是他便一次性调集华野第1、3、4、8、10五个纵队共十几万大军,集中华野几乎全部主力,摆好决战架势以逸待劳,誓要歼灭胡琏整编11师一雪前耻。

此战是粟裕和胡琏正儿八经的一对一较量,没有任何干扰,就是硬碰硬,双方都没有退路,完全可以牟足了全力去打。粟裕已经做好了活捉胡琏的心理准备,胡琏也想着自己可以再现南麻战役时的“无上荣光”。

战斗打响后,华野3纵和8纵开始攻打整18旅占据的土山集,华野4纵和10纵负责攻打整编11师师部和整11旅、整118旅占据的大义庄。

战斗开始2小时后,3纵终于在土山集打开了口子,但获得的代价十分巨大,8纵的进攻也受挫了,他们一开始本来是撕开了一道口子的,但整18旅的反突击实在太凶猛,将他们击退了。

土山集战斗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大义庄进攻作战的4纵和10纵也受到了整11旅以坦克为先导的反冲击。

曹县遭遇战进行得越来越激烈,粟裕在指挥部里也越来越心急,这要是一般的国民党部队早就崩溃了,但这是国军中战力排在前五的整编11师,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国军精锐部队的装备

双方互相进行冲锋与反冲锋,直至短兵相接,血肉横飞,在战场上留下了一大片的尸体。华野5个主力纵队都没有获得应有的战果,损失反而不容乐观。

整编11师的实力,超过了粟裕的想象。

粟裕没有想到,这次再进攻整编11师,效果仍旧不理想。双方杀得难解难分,往往都是解放军白天好不容易突进了他们的阵地,到了晚上又被整编11师的人给反击了回来,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地互不相让,搞得心力交瘁。

突然,粟裕得到了一条他此刻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国军第5军、整编14师正在增援整编11师的路上。

他们可真会挑时候过来增援!

粟裕深知,当战斗进行到白热化且双方将领的精神都高度集中的时候,若有援军突然过来“横插一杠子”,就会对战局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与之为敌的一方一般都会战败。

这个理论,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中就已经有过叙述。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拿破仑就是这样在滑铁卢战败的,当他和威灵顿战斗到白热化的时候,本来胜利已经近在咫尺,这时候布吕歇尔的援军突然杀到,导致了整个法军阵线的崩溃。

为了不步拿破仑的后尘,粟裕只得再次命令华野全线撤退。

歼灭整编11师的计划第二次失败了。

华野主要将领

但这场战斗在蒋介石那里,倒成了胡琏以一个整编师的劣势兵力“挫败了”粟裕5个纵队的轮番攻势,然后对他又是一通大加赞赏。

“有胡琏在,我便可高枕无忧!”这是蒋介石对胡琏的评价。

曹县战斗后,胡琏胸前又多了一枚一等宝鼎勋章。

“土木不及一粟!”

经过了三次战场交锋后,胡琏下一次登场时便是在1948年底的双堆集战役。

值得一提的是,胡琏是在12月1日由蒋介石派飞机把他“运送”到双堆集的,那时候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已经被刘邓中野的15万大军牢牢围在了双堆集,其中就有从原整编11师改编过来的第18军。之前因为没有当上兵团司令,胡琏心中不快,便离开部队回家赋闲了一段时间。

黄维兵团在双堆集战场上陷入困境,所以蒋介石把胡琏空投到双堆集让他“力挽狂澜”。胡琏一到全军士气立马高涨,给中野取得战争胜利制造了不少麻烦,但十二兵团最后还是以全军覆没告终。

这场著名战斗,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率领华野3纵、7纵、13纵及特纵一部分帮助中野歼灭黄维,但粟裕和胡琏没有直接对阵,所以战役过程就不多做赘述了。

结果大家都很清楚,黄维和胡琏各乘一辆坦克逃跑,黄维的坦克半路上燃油耗尽抛锚了,胡琏则又一次顺利逃脱。这场战役,华野和中野一共付出了3万人的巨大伤亡。

双堆集战役中最惨烈的大王庄战役

胡琏在逃脱过程中受了很重的伤,后来医生从他的背部取出了难以置信的32块弹片。

双堆集战役时,解放军所有人都把精力放在了兵团司令黄维的身上,反而忽略了这支部队曾给我军制造过太多麻烦的胡琏,这大概也是胡琏最终能顺利逃脱的主要原因之一。

胡琏在双堆集战场上的逃脱,导致了之后解放军在金门的失利,也让祖国的统一大业被推迟了很多年。

不过笔者认为,让胡琏成为台湾未能解放的关键因素的,并不是因为他在双堆集的逃之夭夭,而是1947年7月发生在南麻的那场大雨。

也许有些人会好奇,为什么粟裕可以在孟良崮一战就歼灭“蒋军五大主力”中实力最强的整编74师,而面对实力比他们弱的整编11师就屡屡受挫?

孟良崮一战,粟裕出动了华野全部的27万大军,其中只有5个纵队不到10万人围攻张灵甫,其余的17万人外加地方部队全在外围打援,所以能保持整个战场态势趋于平稳,而且粟裕攻打整编74师是老蒋没有料到的,以致于华野一发动进攻就导致国军原本平稳的战线方寸大乱,再加上华野外围打援部队的不断袭扰,国军内部协同不到位,最终造就了孟良崮一战的辉煌。

而南麻战役就不一样了,粟裕当时手里满打满算也就5个主力纵队(包括特纵),其余的全在外线作战,然后就是一些地方民兵。就这样还得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打阻击,主攻部队只有三个攻坚纵队,阻援部队则要顶住国军好几个整编师的进攻,作战压力甚至高过了后来异常惨烈的塔山阻击战。

解放军机枪阵地

那场让华野全军崩溃的大雨打乱了粟裕的全部计划,丧失了歼灭整编11师的绝好机会。

后来发生在曹县的那场遭遇战,也是因为援军的抵达而让战局骤然改变。毕竟,整编74师被歼灭让国军上下都提高了不少警惕,也让他们重新开始看待粟裕这样的人物。

只要粟裕对国军“牵一发”,国军立刻就要“动全身”,这也足以说明粟裕的强悍。而在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场态势下,粟裕获得几场平局甚至失利完全是情有可原。

如果粟裕能像打张灵甫那样,对胡琏也来一场倾尽华野全军的“大绞杀”,未必就不能歼灭整编11师,活捉胡琏。

但胡琏打仗的谨慎没有让这样的情形出现,因为他知道如果出现这样的态势,那自己必败无疑,他的老上司陈诚苦心经营的“土木系”精锐部队也会被葬送。

也许胡琏想过,当他第一次和粟裕在宿北相遇时,如果粟裕那时拥有后来的装备水平而壮起胆子和整编11师大打一场的话,或许自己就会落得和张灵甫一样的下场。

因为当时的国军战术不够稳健,只想着全面进攻,各部队之间也相距较远,而且陈粟二人的主力全到齐了。如果那时粟裕抽出一半的兵力围歼胡琏,另一半的兵力在外围打援,说不定就能让“土木系”的历史在1946年的宿北结束。

“土木不及一粟啊!”这是胡琏在台湾弥留之际,说出的一句十分耐人味的

(全文完)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粟裕和胡琏大战数次,他们到底谁更强?胡琏感叹:土木不及一粟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