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襄城颍桥新发现,展示了宋代平民的教育观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颍河风光

近日,河南省襄城县颍桥回族自治镇发现一方宋代墓志铭,其样式、内容多有奇特之处,值得探究。

据公众号“朗社”披露,这方碑刻由颍桥人寇成立发现于颍桥镇小河村,现收存于中共颍桥区委旧址。碑文细致地记录了一位富裕农民的人生历程,以及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态。

生平概述

志主冯清(1051—1103),字得一。是颍桥镇灵村人,生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死于崇宁二年(1103),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作为农家子弟,他或许参与了商业经营,积累下丰厚的家资。他恪守本份,乐善好施,在乡邻亲属间有着良好的声望。

作为一位出身低微的农民,冯清并不甘心守着土地过生活:“锄犁安得大其家?”

致富之后,他则将家族的希望放在了儿子的学业上。本着“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的信念,他延请名士,时刻笃责,使长子步入儒士行列,经州县荐举,获得了进士考试的资格。次子中正则继承了本业。

他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颍昌大户人家王珍,一个嫁给了应试进士李天保。

作为一个农人来说,他一生勤勉,家庭美满,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了家庭阶层,足可慰藉。

碑刻细部

几点疑问

古代平民墓志极为罕见,相关疑问也随之而来。

一、为什么一个平民能够刻制墓志铭?按照古代礼制,只有士大夫阶层才能刻制墓志,并且其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白沙宋墓是平民墓葬,按当时礼制,墓主赵大翁连块墓志铭都没有,只能把名字写在墓壁上。

冯清仅是一个富裕农民,长子冯宏直至大观四年(1110)仍未取得功名,其父也未能得到任何封赠,为何就留下了这样一份洋洋洒洒的生平记录,并且撰文、书写、题盖者均系朝廷官员?

二、这方石刻为何集志、盖于一体?通常来说,墓志铭为正方型,包括志、盖两部分,上下相合置于墓穴之内。这方石刻则将题盖刻于志文上方,融二者为一体,更近于立式墓碑。

那么,这方刻石最初的形态是平卧还是竖立,是置于墓穴内,还是墓穴外呢?

三、行政归属为何与历史记载不符?志文第一行“颍昌府襄城县颍桥镇冯君讳清”颇费思量。

据《宋史》记载,元丰三年(1080),升许州为颍昌府,辖长社、长葛、阳翟、鄢陵、临颍、郾城、舞阳七县,崇宁四年(1105),郏县自汝州改隶。襄城在北宋一直归属汝州,直至元代至元二十五年(1288)才改属许州。

如果说颍昌府襄城县与事实不符,但冯清葬于“汝安乡会楚里”,则与宋代记载基本一致。相距不远处的王洛镇观音寺村,在宋代称为“汝安乡推贤里”,葬有宋名士范镇。

四、墓志铭有严谨的格式,这篇文字语言细致生动,但为什么没有交代冯清妻子的姓氏呢?

交待家庭重要成员,这本是墓志最基本的内容。

这是伪刻吗?

鉴于以上种种,尤其是“颍昌府襄城县”的说法,或许可以断定,这通碑刻并非宋人所立。

但是,文中记述的冯清生平事迹,又是否可信呢?

从文字内容、文风和语气来看,这篇文字是一则优秀的、充满深情的追念文字。大抵符合一个生活富足、积极向上的农民家庭的生活情态。

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调和呢?

个人推测,这方碑刻应该刻立于元至元二十五年之后,时值社会动荡,礼制松驰之际,冯氏族人据家藏文字,为先祖冯清竖立了这通不合礼制的纪念性碑刻,并树立于族茔。

感谢杨晓理先生辛勤整理碑文并予以分享。谨作如上粗浅的试析,或望抛砖引玉,得到方家的教正。

(本文已开通快捷转载,欢迎分享)

附:碑文实录

碑刻原貌

宋故始平冯君墓志铭

朝散郎致仕骑都尉赐绯鱼袋王迪撰
承务郎知襄州光化县丞湛贲书
宣义郎新差知定州唐县事兼兵马监押赵帱题盖

颍昌府襄城县颍桥镇冯君讳清,得一其字也,本邑灵村人,其父以农为业。君自龆龀不戏玩,卓尔有起家志,尝谓父曰:“锄犁何足以大其家?”自是世务纤悉,知无不为,为,无不尽意,经营规画皆有伦理,其后家赀丰厚。

父弟母兄贫无所养,君遗叔以田畴,葬舅氏于保丰里,嫁其女,养其孤,内外亲戚给以服食,乡庐穷困,利以本业。其操心甚危,虑患甚深,不为苟得计,孜孜于义利之间,不舍昼夜,可谓瘠土之民劳,而善心生者也。

父尝感疾,君躬侍汤药无倦,逮至送终,哀毁几灭性。奉偏亲,冬温夏清,恭事以尽其欢心。事亲厚,奉己薄,至诚无伪,乐善亡怠。

二子,长曰宏,次曰中正,博访硕儒名士,诲诱有成。尝谓宏曰:“汝资性颖悟,当业儒起家;中正勤俭,可职家事,二子有立,吾何忧哉!”宏于崇宁元年高预乡荐。又尝出家训图示中正:“当效此治家足矣。”教养诲谕各有方,二子承之不敢替。

尝慕古人有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之说,赒赡师儒无一失。所欲子之学,不分以事,贵其用心之专,虽素儒业者无以复加。

呜呼,是亦人之难能也!崇宁二年夏四月,感疾暴逝,享年五十三。二女,长适王珍,颍昌大姓家,次适进士李天保。孙男一人未名,孙女五人尚幼。于大观四年八月三十日葬君于汝安乡会楚里。

予与得一有旧,其子宏属予为文,义不可辞,谨叙其事而又为之铭,铭曰:

猗欤冯氏,有子克家。惟勤惟俭,弗奢弗华。

内外姻睦,仁爱普及。教子义方,检身有立。

不逾一世,赀积万计。四方有馈,扩推其施。

愔愔嗣子,琅琅令誉。映带长冈,窀穸宜处。

深宫宝藏,颍水之长。馨芬悠远,忠孝同乡。

天长地久,继述有后。百世绍隆,荣传不朽

颍川钊自方乂刊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襄城颍桥新发现,展示了宋代平民的教育观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