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禅心酒仙刘秉忠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禅心酒仙刘秉忠

刘秉忠画像

刘秉忠,邢台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词诗大家,还是一个风水大师,他是道者,还是一个佛弟子,还是一个儒者。为此后人说他亦仙亦佛亦儒。

他的一生很是孤独,很是浪漫,为儒家,为道家,是禅者,是酒仙。他生于邢州,长于邢台,很早的时候就到了邢州府内做了质子,在府中读书,后来做了一名小吏,一天到晚抄写着公文,处理着那大大小小的杂事,突然有一天,他投笔叹道:“怎能当个刀笔小吏碌碌一生?”毅然的走了,到了邢台西部的山区,修道于紫山、滴水岩等地。那一日,邢州的天宁寺有了一个佛家大师叫虚照禅师,得知刘秉忠的情况,就让自己的弟子颜到山中将刘秉忠请回邢州天宁寺,度他为僧取名子聪。

在第二年时,邢州闹了大灾,虚照禅师为了生活就带领弟子去了云中,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后来虚照禅师回邢州时,刘秉忠没有跟着回去留居云中南唐寺,在那里开讲六壬及易经。此是,又一位高僧来到云中,这个人就是海云法师,他与刘秉忠一见如故,十分欣赏刘的博学多才,与之相谈甚欢。

海云法师是过路云中,前去与忽必烈相会,在云中的那些时间,海云见刘秉忠德才兼备就诚心邀请他同去和林,这个和林,在今天的蒙古国境内前杭爱省西北角,这是蒙古帝国第二代大汗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在此所建的都城。刘秉忠也允同前往。

就是这样刘秉忠远行到和林见到忽必烈大王。刘秉忠的才华征服了忽必烈,让忽必烈很是赞赏,史书说两人“情好日密,话必夜阑,如鱼得水,如虎在山。”因为刘秉忠的博学,其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尽在心中,了如指掌,而忽必烈遇到问题后也都会来找他商议,就这样海云禅师走的时候,刘秉忠留在了忽必烈帐中,成了忽必烈身边的亲信。

几年后,刘秉忠的父亲刘润去世,不得己回家奔丧,,在邢期间,刘秉忠做了很多有利益于家乡的事,为邢州开元寺万安和尚立塔,奏请赐邢州大开元寺。在西山紫金山开办紫金书院,推举张文谦等人等事。服丧期刚满,刘秉忠便又被召还回和林。此时刘秉忠多次上言,递万言策议论天下事,忽必烈对其十分宠信,他大部分的建议都会得到采纳。特别是“以马上取天下,不以马上治天下”,兴教育,重汉儒,以邢州大治开辟蒙古在中原以汉法治天的示范,并随着中原逐鹿战果将此法推行天下。

刘秉忠是元代的诸葛亮再世,他得以尽其所能。1252年,忽必烈受命远征大理。大理国在云南地区,国主段兴智大权旁落,大臣高祥兄弟专权,内政腐败。忽必烈率领中路军经雪山,过大渡河,抵达金沙江畔。征大理时,因蒙古军队有嗜杀的习惯,刘秉忠等一班随行谋士,有机会就进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灌输,灌输佛教不杀生的理论。这样在他的劝说下,元军每攻下一城,而没有随意屠戮一个人,活民无数。

推行汉法,重用汉儒,不乱杀无辜,使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赢得了人心,势力飞速增长。但是引起了蒙古大汗蒙哥的猜疑。刘秉忠等劝说忽必烈回师和林,以示忠心。

此后刘秉忠又建议将忽必烈王府迁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

1256年,忽必烈令刘秉忠选址于金莲川营造宫城,三年后竣工,命名为开平府,这样一座新的草原城市出现在草原滦河边上的金莲川草原。

忽必烈以藩王之尊于开平城,“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得开府,专封拜”建立了蒙元历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这些人以刘秉忠为首,汉人包括有正统儒学的代表赵复、张文谦、李德辉、许衡、姚枢、窦默、杨惟中、杨果、王鹗、郝经、元好问、杨奂、宋子贞、商挺、李旭用、徐世隆、贾居贞、孟速思、董文炳、董文用等等及藏回等族名士六十余人,当时就有人认为,“世祖忽必烈建上都于金莲川,控引西北,东及辽海,南面而治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

开平城的营建,这样既可以脱离和林势力的监控,又可以有效控制汉地。成为元代鼎盛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蒙元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1258年,蒙哥大举攻伐南宋,忽必烈受命攻取湖北鄂州。刘秉忠谏言“王者之师,在德不在战,不可嗜杀”,他怀柔策略,使忽必烈一路非常顺利,很快攻陷瑞州,合围鄂州。此时蒙哥大汗病死,在刘秉忠等人的建议下,忽必烈与南宋议和迅速退兵回到开平。

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城颁告天下,宣布即蒙古大汗位,讨伐了蒙古内部的反对者,解除了政权威胁。开平城也被誉为“圣龙起飞之地”。1264年,忽必烈诏令改开平城为上都,这就是元上都来历。

忽必烈在政治经营中,感受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治理天下使用中原制度更为有效,受诏刘秉忠,“凡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卿其议拟以奏”,这样确立了蒙古制度为体,中原制度为用的方针。刘秉忠就是这样在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之下,为蒙元政权逐步建立健全了“一代成宪”,制定了蒙古帝国一系列的政治制度。

此时,刘秉忠提出了一个更为重大建议,废除“蒙古”国号,取《易经》的“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元”,迁都中都,改称大都,将蒙元的统治中心南移。

在这个过程中,刘秉忠受命营建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

1271年,忽必烈即位元朝皇帝位后,即为元世祖,此时刘秉忠仍着僧衣。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言:“刘秉忠早在陛下即位前,就参与军国大事,有劳有功。今陛下即位,万象更新,而刘秉忠仍着旧装,我等于心不安。应正其衣冠,给以厚爵。”忽必烈采纳,当即下诏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政事,并将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嫁给刘秉忠为妻,赐宅第奉先坊,“以少府宫籍监户给之”。

而刘秉忠志不在为官,而是在于大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做一番大事业。刘秉忠虽赐予高官高位,仍以僧人自处,号以散人,“富贵于我如浮云”信奉道家“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元史传记说:“秉忠受命后以天下为己任,凡国家大小事务,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深得皇帝宠信。所推荐和提拔的人,后都为名臣。”刘秉忠曾经举荐王文统为官,没想到此人与女婿进行叛乱,叛乱平息后,忽必烈看到地方汉人军兵,加重了对汉人的猜忌,除刘秉忠外,许多与王文统有关的人都受到牵连,而刘秉忠除外。忽必烈颁旨规定:“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国人充同知,永为定制”。

“飞鸟尽良弓藏”也可能于此,“上命有司择上都南山之胜地营建庵舍而居公焉公号其山曰南屏”选定开平城南屏山修建精舍,表明心意,韬光养晦。

1274年,至元十一年,这一年刘秉忠59岁,这即是一个甲子的终年,“十一年夏,斋戒沐浴於南屏之静舍,秋八月壬戌夜,谓侍者:我欲静坐,不召勿来,侍者皆退,长歌至鷄鸣乃止,迟明侍者入御,端坐而薨,如假寐然顔色累日不变,识者知公坐脱也。”

忽必烈得知消息后十分悲哀,对群臣说“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忽必烈评价说刘秉忠与自己“共庶政,乃成斯业。”王磐则说“若夫辅佐圣太子开文明之治,立太平之基,光守成之业者,实惟太傅刘公为称首。”刘秉忠逝后,忽必烈“下令出内府钱助丧,派礼部侍郎赵秉温护送灵柩,葬于大都西南之崇福原。”也就是今天的芦沟桥畔。

1275年,至元十二年正月 ,追赠刘秉忠为太傅、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加赠推诚协谋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改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爵位为“常山王”。有元一代,汉人位封三公的,仅有刘秉忠一人而已。

徐世隆在其刘秉忠的《祭文》中写道:“岩岩刘公,首出襄国。学际天人,道冠儒释。初冠章甫,潜心孔氏。又学保真,复参临济。其藏无尽,其境无涯。凿开三室,混为一家。”

这样的评介还不能包括刘秉忠才学。刘秉忠还是一位具有禅学修养的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元初时期,他的诗词创作可以说是“元初北方诗坛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创作甚丰,有《藏春集》留世,他的文学成就,是元代文学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刘秉忠精通阴阳之术,著有《平砂玉尺经》一书,史称说他“数精皇极,祸福能决,谁其似之,邵君康节。”1259年,在开平城营建时,于南屏山开坛祭祀道教太一六丁之神,刘秉忠逝后,忽必烈赐太一掌教萧居寿师印,诏令太一道掌教继承刘秉忠所传之术,继主六丁神祠,刘秉忠成为六丁神祠开坛阐教的第一代宗师。

刘秉忠亦僧,以禅者居,以禅养心,以禅度世。一生居皇帝左右,着旧服于帝侧,剪一段菩提的光阴,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明心见性,自在解脱,从和尚到三公,洗心于佛乘,“卧看花落与花开”,毕生求禅心。

刘秉忠还是个酒仙,他所创作的诗作中有很与酒有关。如《醉后》《醉中作》《秋夜饮》《醒来》《对酒》《冬夜饮南京酒》《劝友人酒》等等。“静里乾坤醉里仙,閒愁不到两眉边。”“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尽古今愁。”诗作中有他对酒的理解,对酒的诠释,那是一种醉后的才华,是一种醉后对世间的理解。

刘秉忠还是个茶人,他有数首茶诗,真正的将禅茶酒一味贯通于中。他的《尝云芝茶》:“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试高丽茶》:“含味芳英久始真,咀回微涩得甘津。翠成海上三峯秀,夺得江南百苑春。”更有一首《蜗舍閒适》三首,其一说:“画戟朱门将相家,山间一室息纷哗;素餐得饱那思食,薄酒消愁宛胜茶。就里静为真受用,倒头閒是好生涯;此身久置功名外,万户封侯任被誇。”还有一首《春閒遣兴》说:“自任张衡说四愁,不令一点上眉头;是非海里有何论,名利场中无所求,扫睡拟将茶作帚,钓诗须著酒为钩。春风吹绿山前草,尽日携壶胜处游。”

好一个“名利场中无所求”,成就了一代大元,成就了一代大儒,成就了一代禅心酒仙。

刘秉忠出家地邢台天宁寺

开元寺为刘秉忠所立的看转藏经记碑

元世祖忽必烈

海云禅师石像

元上都城遗址

刘秉忠墓碑

《元史》刘秉忠传记

《藏春集》书影

《平砂玉尺经》书影

刘秉忠所修道的紫金山

刘秉忠书丹拓本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禅心酒仙刘秉忠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