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清朝最强的部队:索伦兵的前世今生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如果说十七世纪东亚最强悍的战斗力,八旗兵名列榜首无可争议,他们跟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随着八旗入关开始享受花花世界后,让一开始的时候还能保持不错的战斗力八旗很快锐气尽失,暮气沉沉,战斗力都不如绿营。

但是在关外八旗,依旧保持着很强的战斗力,这其中就有立下威名的索伦劲旅,自索伦部臣服于满清后,一直被清朝视为重要的兵源地,并且多次参与清朝前中后期的征战,包括参与平定准噶尔之乱、与沙俄雅克萨之战、傅恒征缅之战、反击廓尔喀之役、平定大小金川和大小和卓之战等等,可以说索伦部就是天生的战斗民族,一度被誉为“清朝最锐利的刀锋”。

但是因为战斗力实在是凶悍,导致清朝不断压榨索伦兵,多次征兵导致导致到清末的时候,境内的索伦部鄂温克人只有三千多人,差点都没了。

索伦部的由来

索伦部其实并不是一个部族,而是很多居住在一起的部落的统称,明朝时期,东北地区有三大女真部落,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野人女真,其中野人女真相对于其他女真更加落后,后来自于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一统建州女真各部,并且创立了八旗制度,而野人女真那边因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性并不是很大,加上各个部落杂居互相联系紧密,因而将野人女真这边生活的部族全部统称为索伦部,其实就是今天的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但主要以鄂温克为主。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索伦各部纷纷向后金臣服并且建立了朝贡关系,当然只是明面上臣服,实际上在鄂温克部落中有两个最大的部族,分别是达虎里和博木博果尔,在皇太极继位后,他们明面上向皇太极示好,但一直刻意的保持距离,这让想让后方安稳的皇太极决定彻底征服所有索伦部。

皇太极首先就是采取怀柔手段进行拉拢,恰好当时沙俄在入侵黑龙江流域,对在此居住的索伦部进行侵扰,皇太极就借此对索伦各个部落进行粮草援助,并且派兵帮助他们反击哥萨克探险队,让很多索伦部开始向后金臣服。

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极正式改国号为“清”的次年,索伦部博木博果尔开始朝贡减少,皇太极以此为借口发动征讨,历经三年,终于在崇德五年(1640年)彻底将其降服,由于索伦部长期在气温寒冷生存困难的东北山林中渔猎,他们从小就锻炼出极高的骑射本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天生的战士,因此皇太极将索伦部视为自己的王牌战斗力,并且跟随八旗一起征战。

为了让索伦部可以死心塌地地跟随清朝,皇太极利用他们之间和满族在语言、习俗上差异不大的基础上将他们视为同一个民族,并且以此名义将大量索伦部人员迁往辽东地区居住,并且给他们旗人的身份,鼓励他们和之前八旗人通婚,让索伦融入满洲之中,最终促成了索伦和满洲八旗内部的统一。

耀眼的战斗力

自从清军入关之后,满洲八旗等人的战斗力极速下降,到了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的时候,满洲八旗军已经不敢直接和吴三桂的军队交战了,而到了乾隆时期,曾经纵横东亚的满洲八旗已经沦落到“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境地,但是只有索伦兵依旧保持着极强的战斗力,在之后的战争中大放异彩。

三藩之乱中满、蒙、汉八旗的战力开始急剧下降,甚至部分满洲八旗发挥的作用还不如绿营兵,但只有索伦兵依旧保持清初强大的战斗力,给予吴三桂重创,让康熙帝开始重视索伦兵的战斗力,之后雅克萨之战、准噶尔战役、阿尔泰战役、大小金川之战,都少不了索伦兵的身影,而在额尔德尼召之战中,索伦兵击溃准噶尔蒙古骑兵,势头一时无两。后面尤其是追击准噶尔首领辉特部台吉巴雅尔时候,索伦部只是幼童的海兰察以单枪匹马将巴雅尔射下马生擒,立下大功。

在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战役中,清军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乾隆从吉林征调两千索伦兵增援,并且下令只有等索伦兵到位后才能交战,可见多索伦兵极为重视。

大小和卓叛乱的时候,清军遭到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因为在叶尔羌城作战,远离内陆数千里,增援来不及,清军在索伦兵的力战下,清军坚持四个月终于等到援军到了,最终平定大小和卓,并且留下来常驻西北,和锡伯兵一起被编为“索伦营”和“锡伯营”,防御沙俄的侵犯。

后面反击廓尔喀人入侵的时候,乾隆又从黑龙江征调六千余人增援,其中就有一千多人索伦兵,他们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攻入廓尔喀人本土,直逼廓尔喀都城阳布,也就是今天的加德满都,迫使廓尔喀人臣服后凯旋,这些强悍的廓尔喀弯刀兵也不得不臣服于索伦兵下。

可以说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到中亚,再从喜马拉雅山到缅甸热带丛林,索伦兵面对不同的对手,不同的地理环境,都是直插心脏,给予敌人痛击,参加了清朝的几乎所有的重要战争,无役不与,为清朝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先后参加的大型战役有七十余次,转战二十二个省。

到了晚清的时候,虽然清军战斗力更是低下,清朝只能靠湘军和淮军来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但是索伦兵依旧能打,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北伐,索伦兵在僧格林沁带领下与太平军交战,多次激烈的战斗中,双方伤亡比例为1:30,而且其他战场上,索伦兵依旧给予太平军沉重打击,在之后的安庆攻防战中更是立下大功,但这也是索伦兵最后的辉煌了,因为长期征召和战斗,本来就不多的索伦部已经所剩无多,再无能力参加战斗了。

沦为兵源

从三藩之乱的时候,康熙帝看到索伦兵强悍的战斗力,尤其是鄂温克人,开始重点关注他们,为了让他们保持战斗力,免除了他们各部贡献貂皮等物品的赋税,但是代价就是长期驻守关外苦寒之地,并且提供更好的武器装备,每一名索伦起兵配备盔甲一副,腰刀一把,战马一匹,弓、箭筒、撒袋一套;佐领级别配备梅花箭200支;骁骑校级别为梅花箭100支;普通索伦兵配备梅花箭50支。

但长期参与战斗加上频繁的征调,到了乾隆时期,索伦兵已经显露出竭泽而渔的迹象,甚至一些年过八旬的索伦部老兵还在戍兵,而面对索伦部如此频繁的征召,清朝却没有体恤,反而变本加厉,尤其是近代之后八旗和绿营战斗力崩坏的时候居然大幅度征召。

咸丰和同治年间,征召的索伦兵已经超过一万多人,占到他们族群的40%左右,可以说除了孩子、老人和女人,其余的人都征召上了战场,加上大量索伦兵战死沙场,一些居住区居然看不到成年男性,全部都是风烛残年的老太太和妇女,因此虽然索伦兵作战凶猛,但是战损极高,只有少数幸存者回到家乡,当然也是非老即残的那种。

男性都征战在外,部族不能不延续下去,为了繁衍族群,索伦部的族长们不得不将这些索伦兵的妻子们组织起来,集体来到索伦兵的兵营之外,在帐篷和棚车里睡上几晚,然后再回来,除此之外,关外的环境恶劣,天灾不停的爆发,让很多索伦部流离失所,甚至死伤很多,最终在长期的征调下,在镇压太平天国征调的索伦兵大部分只是十三四岁的童子。

除了索伦部长期征召之外,清朝为了保持关外八旗的战斗力,故意让他们保持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禁止索伦部和除了满蒙之外的其他部族接触,当然对于农耕的汉族等民族也禁止交流,防止他们武备松弛,走上关内八旗和绿营的老路,甚至在索伦人饱一顿、饥一顿的狩猎生活上都予以支持,不允许他们改变,以致于到了乾隆时期很多索伦人贫困无法获取猎物的情况下只能靠乞讨为生。

当然乾隆听闻之后,虽然安排人帮助他们种粮食获得丰收,但听闻索伦兵发现种地的粮食比打猎获得多之后,开始放弃骑射,最终让乾隆下令撤走,继续保持他们骑射生活,让索伦部的人非常心寒,乾隆强迫他们游猎,其实就是想永远奴役他们,因此清朝的时候关外八旗和关内八旗过的一个是地上,一个是天上,完全不是一样的生活,也因此辛亥革命的时候,很多关外八旗响应革命,这也是清朝实在奴役关外八旗太惨了。

如今的索伦部

如果不是清朝灭亡,索伦部的各个部族或许在清朝的奴役下真的走向灭绝,民国刚建立的时候,境内的鄂温克人只有三千多人了,要知道在清初的时候,鄂温克各个部族加起来有四万人,却在短短两百多年之间,锐减到三千多人,而在民国时期,鄂温克人虽然不在强征入伍,但他们的生活依旧保持着原始的渔猎生活,在抗战时期,日本人又来侵扰,鄂温克人组织游击队抵抗日寇,直到解放后,鄂温克才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如今的鄂温克人已经增加到六万多人了,不仅人口达到新高,而且生活水平也是极大的提高,很多鄂温克人已经放弃了原有的游猎生活,当然他们的文化依旧保存,尤其是使鹿部落的文化的传承继续保持着他们的传统,当地的旅游也是非常红火,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感受下。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清朝最强的部队:索伦兵的前世今生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