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毛泽东读了17遍的书,普通人也可以读起来了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在中国历史上,两司马的著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一个是司马迁的《史记》,另一个便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因为《资治通鉴》里面有很多权谋之术,在南宋时一度被列为只有皇帝和太子才能读的“禁书”。

曾国藩曾说:“穷物之理,执圣之权。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意思是说,它既能讲透万事万物蕴藏的道理,又能点明当权者之间的博弈,在经世治国方面,没有哪部书能比得上《资治通鉴》。

毛泽东也说:“《资治通鉴》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啊!我读了十七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

然而这样的一部经典好书,阅读门槛却很高。一是需要一定的文言文功底;二是其作为编年体史书,没有纪传体好懂,比如发生了一件持续多年的大事,就不能一口气写完,中间会穿插上很多跟这个事件没有关系的内容。

因此,很多人都知道这本书非常好,可是买回家里却渐渐成为摆设,落了灰。

好在有一个叫做熊逸的神秘人,带领我们逐字逐句地精读《资治通鉴》。他的解读不是单纯的白话翻译,而是以“七把刀解剖一头大象”的功夫,不断为我们旁征博引、丰富细节、以古论今。

比如我手中的这本《资治通鉴熊逸版第2辑》,熊逸以近260个问题为抓手,“串讲”了战国诸侯的兴衰和大秦帝国的崛起,立体化地展现了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

01.究竟谁是棋子,谁是下棋人?

战国中后期,周王室名存实亡,以韩、赵、魏、齐、楚、燕、秦为代表的“战国七雄”格局逐渐形成。

战国七雄中,西边的秦国和东边的齐国最为强盛,形成东西对峙之势。熊逸说当时各个国家地理位置的价值很像今天的商品房,把头的端户,比夹在中间的中户更值钱。

各国之间既野心勃勃,又投鼠忌器,在这种情形下,形成了两种外交关系。

一种是南北向的弱国结盟,合成一条纵线,抗击齐国或秦国,这就是“合纵”。

另一种,是位于中间的弱国,和两大强国之一结盟,连成一条横线,攻击其他弱国,这就是“连横”。

然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各国之间明争暗斗,没有一种外交方式是长久的。今天我高举着合纵的大旗,明天我又成了“坚定的”连横派。

而那些积极推进“合纵”或“连横”的游士,如苏秦、张仪、公孙衍等,游走在各个国家的政治舞台,如鱼得水。

他们出身平凡,没有背景,甚至是来自敌国,但凭借对人性的洞察和机敏的口才,身居高位,左右着国君的决定,有时,甚至把他们耍得团团转。

我以为,那是一个人才跨越阶层最容易的时代。

但熊逸指出,国君之所以重用他们,一是借外人之手整治那些自己不便亲自出手的叔伯兄弟,二是外人没有根基,不必担心他们篡权,三是他们属于随时可以抛弃的工具人,一旦局势有变,随时可以牺牲他们,缓和冲突和矛盾。

随后,他更是挑明,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家族企业在延续这种用人模式。

02.你喜欢开门见山还是讲故事?

熊逸发现,战国名嘴说话都喜欢先声夺人,先说一个云里雾里或骇人听闻的结论,勾起听话人的兴趣,接下来,再讲故事、打比方,以修辞手段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比如,秦昭襄王刚上位时,因秦国政权更迭,权力中心剑拔弩张。“一朝天子一朝臣”,前朝丞相甘茂发现自己在本国危机重重,便寻找机会逃跑了。

甘茂在路上,正好遇见了齐国使臣苏秦,于是跟他搭话道:“您听说过江上处女的故事吗?”

见苏秦感兴趣,他接着说道:“江上处女,就是住在江边的一位少女,因为总是去别人家白蹭蜡烛,被别的少女所讨厌,大家决定把她撵走。

她为自己求情道,我正是因为自己穷得买不起烛,所以总是提前过来,打扫房间,铺好席子。各位赐予我这一点余光,对你们没有什么损害,我的劳动又对大家有益,所以不如留下我吧。

我现在就像那个贫穷的江上少女,没什么本事,不能被秦国所容,情缘替苏先生您打扫房间,铺设席子,只求先生不要嫌弃我才好。”

熊逸评价甘茂的这段话说得含蓄且高明,没有给人穷形尽相的恶感。

甘茂拿出这样的低姿态了,如果你是苏秦,会怎么回答呢?普通人大概会这么说:“好,那你就跟着我混吧,我吃肉也少不了你喝汤。”

当然了,人精苏秦的回答是:“请您放宽心,我会想办法让您在齐国得到礼遇。”

03.到底是弱肉强食还是仁者无敌?

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他们师出儒门,却都心系法家,以商鞅为偶像,互为知己。

不同的是,韩非是韩国的贵公子,思想静水流深。而李斯则是来自楚国的一名小公务员,充满了改变命运的欲望和野心。

二人学成之后,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李斯虽是楚国人,却深知天下和自己的未来都在另一个地方,于是入秦国,成为吕不韦舍人。韩非则选择回到韩国,因为祖先基业是他一生无法背弃的。

韩非羡慕李斯的自由,心中没有羁绊。李斯则深知自己的学识远不如韩非。

十四年后,二人再次相见时,命运已经大翻转。李斯成为秦王身边最有权力的重臣,而韩非则在祖国备受冷遇,最终成为韩王用来讨好秦国的一个人质。

嬴政很看重韩非的才华,但韩非就像楚国的屈原一样,心中无法割舍故国。

于是李斯对嬴政说:“不宜任用,也不能放虎归山。不如以法诛之。”

最后,韩非被毒死,李斯可以继续安心做嬴政的得力助手了。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想到了埋藏在心底很久的困惑,这个世界的运行体系到底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还是道德至上、仁者无敌?为什么有时候,“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呢?

熊逸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所谓美德,到底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既美且善的,还是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好处,才值得我们追求?如果是后者,那么当必须违背某一项美德才能趋利避害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结语:

俗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当下的任何一种新的难题,似乎总可以在历史的起承转合中找到解决方案,难怪毛泽东这么喜欢读《资治通鉴》。

而我也相信,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想和体验。

感谢熊逸,让我有勇气加入这场跨越数年的“读史大工程”。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毛泽东读了17遍的书,普通人也可以读起来了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127.0.0.25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